国家审计署披露审计结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审计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国家审计署了解到,1999年以来,审计署组织15个特派员办事处及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对邮电、通信、铁路、民航、烟草等行业的部分国有和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1998年度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偷漏税款等问题;国有资产流失,侵吞、转移国家资财等重大违法乱纪问题也十分突出。
——转移收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审计机关共查出73家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金额7086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将主业收入转为副业收入。一些垄断性行业兴办“三产”,并对其让利和“扶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一些企业将国有资财转入集体和个人,在资金投向、产品技术、设备物资及无形资产等方面,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如重庆钟表工业公司原法人代表张仪伯在职期间,向子女和亲属所办企业明赠暗送,为个人敛聚财富,使一个国家大型二类企业濒临破产。三是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的问题;还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用于发放奖金、请客送礼、挥霍行贿等。1988年到1999年12年间,成都电缆厂私设“小金库”2 000万元,用于中层以上干部奖励和送礼、行贿等,甚至给偷、逃税有功的财会人员发奖,共支出1750万元。
——钻政策空子,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以各种手法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数额惊人。审计发现18户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金额超过19亿元。如湖南湘潭纺织印染厂、抚顺市章党水泥厂搞假破产,共逃废银行债务24 460万元;江苏金陵汽车制配厂、湖北鄂州市商百集团,以原公司另行注册成立新公司,逃废银行债务共11 661万元;山西大同制药厂等11家企业以兼并、改组、“母体裂变”等方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10 393万元;山海关食品厂将主要生产设施等有效资产分割给新注册的5个独立法人企业,而留在企业的1.9亿元账面资产中,有效资产不到账面资产的18%,却负担原厂2.02亿元的债务和1 382万元亏损。企业改制后资产负债率升至1189%,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2.02亿元的银行债务根本无力归还。
——盲目投资和担保造成损失。许多企业未做调查核实,不经过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便进行投资、担保,造成损失。1994年,沈阳铁路局多种经营管理处4个月内突击投资了5个项目,投资额2248万元。至1998年底,5个项目全部终止,未得分文收益,反而亏损676万元。1998年末,中轻依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保金额47991万元,占所有者权益的93.89%,隐藏巨大的担保风险。
——擅自减免、核销,挤占中央收入。一些企业和部门乱开政策口子,擅自减免和划转业务收入,核销各种潜亏、亏损,冲减国有资产。1998年以来,山东电信经营企业未经批准,减免“移动电话入网费”,使中央专项财政收入流失5.5亿元。有的企业将中央收入转作地方收入。如东莞市电信局将中继线租费全部转作属于地方财政的农话费收入,仅1998年度就少计中央收入6 192万元。还有一些企业假合资,挤占中央收入。抚顺铝厂与香港东富洋行兴办合资公司,港方分文未出,只是通过市政府担保向中国金融机构借款2 700万元,便享有30%的股份及收益,还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待遇,而抚顺铝厂却替港方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法人违法犯罪,大案要案增多。今年的企业审计和专案审计,共查出大案要案20余件,案值达50多亿元。其中法人代表违法犯罪行为尤为突出。
1992年至1995年间,上海长途电信局原局长霍长辉等人划出1500万元资金借用个人账户炒股;公司进口手机1.58亿元,涉嫌走私;下属东方通信产业贸易公司停业后,几千万元利润不知去向。中轻依兰集团云南恒利实业公司法人代表曹民生,私自出借公司资金790万元,涉嫌挪用公款。这些案件均已移交当地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查处。
湘潭电缆厂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陈海燕全国青联委员、优秀青年企业家上任几年来,转移、侵吞国有资产5000多万元,虚开发票,贿赂银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掩盖亏损6.5亿元的事实。以总经理陈海燕为首的6人已被判刑入狱。中国华兴集团公司原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张同宪,弄虚作假骗取银行贷款1亿多元,盲目担保1.4亿元;通过虚假注册,转移、侵占国有资金及贪污、挪用公款达3196万元。这一案件移交高检院查办,张同宪等人已被捕获。
审计署还会同高检院、证监会和中纪委等部门,对大庆联谊石化股份公司进行了专案审计,查清该公司虚增1997年利润2800万元,违纪金额5000万元,外送股票和企业内部人员私分股票共94万股,并由此引出大庆市国税局私设“小金库”8000多万元、账外资产3000多万元等严重问题。
国家审计署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法人法制观念淡薄等。为此,审计机关建议,尽快建立国家派驻企业监事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同时,要强化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抓大案要案线索”,以打假治乱为审计重点,揭示国有资产质量状况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规范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