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坡河沿线乡村地区的旅游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洛南县巡检镇为例论文_宋玢,王晓兰,刘展

石坡河沿线乡村地区的旅游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洛南县巡检镇为例论文_宋玢,王晓兰,刘展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以健康养生为主题,对生态型古镇进行全方位旅游规划设计,以“借力与错位、整合与塑造”为发展思路,提出“一个主题引导,三条主线串联”的旅游功能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带三核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设计。

关键词:巡检镇;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休闲和养生,古镇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其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1],另一方面也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地方性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外一个地方的根本所在,正如“此处”与“它处”的差异一般,是不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要素机制下所形成的一种地域差异规律[2],在旅游规划中遵从“地方性”理念,对古镇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旅游发展条件剖析

2.1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巡检镇石坡河沿线拥有山、水、田、村、古街、古民居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自然风光——老君山、仙鹿山、鹿鸣谷、洛河;历史文化——古街、古寺庙、古民居;特色产业——矿产、木材、药材、核桃、豆腐、畜牧业;乡村特色——乡村产业、慢生活方式、美丽乡村。巡检镇同时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拥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河洛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适宜作为集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的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2.2旅游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不足

巡检镇目前旅游发展刚刚起步,其特色旅游资源老君山,作为巡检镇区旅游发展的核心,目前已建设完成,但游客量稀少,古寺庙华严寺内建筑虽经过一定修葺,但目前还未进行旅游开发,香火不旺,镇内古街建筑群保存较为完好,但古生活氛围较淡,还有香山溶洞、苍鹭园、玉虚洞等,目前游客量稀少。总体来看,旅游开发深度不足,景点开发尚未形成规模,同时缺乏知名度。

3 旅游发展思路引导

3.1 借力与错位

借力华山,引流客源市场,石坡河沿线区域目前的客源市场以周边地区为主,对外辐射影响力有限,需借助外力,引流部分客源市场。北向借力华山,打造华山南区旅游体系,作为华山旅游的延伸地,南向借力商洛和洛南,打造北部城市来洛南旅游的经停地。同时以本地特色为基础,充分利用周边优势,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并在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上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

3.2整合与塑造

根植本地资源文化,将现有资源打造为旅游产业及旅游相关产业,同时将现有产业与旅游产业充分结合,整合产业资源,并充分进行品牌输出,最终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塑造特色旅游景观,促进旅游景观建设,形成良好的自然风光、文化风貌和乡村新貌,进一步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4 旅游功能系统开发

结合旅游发展思路,规划提出“一个主题引导,三条主线串联”的旅游功能体系。

一个主题引导:即健康养生主题,依托老君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山、水、林、田、村为基础,以养生、养老为主题,在30公里沿线区域范围内发展乡村养生产业,对外打造乡村养生品牌。

三条主线串联即以自然风光主线、历史文化主线和特色乡村主线为引导,针对不同的功能主线开发不同的旅游功能,不同主线之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然风光主线:主要落位于景区,重点进行提质扩容,由单一景点(老君山)转变为以百里长廊景区为核心,带动周边景点发展,同时通过各种资源的挖掘,打造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

历史文化主线,主要落位于镇区,重点进行功能转变,以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主线,在镇区范围内依托华严寺、古街、古民居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将巡检、石坡镇区由一般镇区转变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核心景点之一。

特色乡村主线,主要落位于社区,重点进行改造提升,以原生态乡村资源为依托,首先对设施进行提升,满足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同时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发展以农家乐、渔家乐、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满足旅游接待等需求。

5 旅游规划策略研究

在“一个主题引导,三条主线串联”的旅游功能体系基础上,对旅游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提出“一带三核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设计。

一带:指石坡河生态文化景观带。从庵沟口开始至老君山区域滨水带作为旅游大景区的核心景观轴,此带沿线景观为景区核心旅游吸引物。

三核:即巡检镇区、石坡服务区、门户服务中心。巡检镇区是兼具核心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的双重职能;石坡服务区主要具备辐射石坡镇附近景点(香山溶洞、苍鹭园、玉虚洞等)的游客服务功能,是整体景观带的旅游极核之一,也是景观带的中间重要节点;门户服务中心即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以餐饮、导游、购物、医疗等功能,形成全方位的游客服务体系。

“五区”以健康养生主题为出发点,以养神、养心、养心、养性、养生为区域主题,打造休闲健康旅游胜地。

养神:规划道佛文化观光区,依托老君山、华严寺等宗教旅游资源,以朝觐、静修、疗养、康体等活动作为本区域人气的核心吸引功能,打造集景区观光、宗教禅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养生禅修基地。

养心:规划高端休闲度假区,依托清新的空气、绿色农副产品、道家养生文化,营造养生养老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生活,作为本区域人气的停留功能,将生态环境与休闲文化完美结合,打造面对绿色生态的健康养生型度假体验胜地,重点定位于高端游客市场,围绕度假品质和绿色主题,以河道、林木、山体为景观元素,以具有历史风情的建筑风格,打造以木屋、竹楼等为主要形式的风情度假酒店群。

养身:规划康体运动娱乐区,依托山地、丘陵、乡村田园资源,以登山、骑游、漫步等健身活动作为本区域人气的补充功能,结合景观带沿线的山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景观改造,打造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为游客提供户外休闲、运动的场所,丰富整个景观带的游览功能和内涵,实现“动静相宜”。

养性:规划生态观光休闲区,依托山水资源,以原生态的自然观光作为本区域的人气辐射功能,将本区域打造成沿河沿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集森林文化、自然奇观、生态湿地于一体的森林公园,充分挖掘场地内丰富、纯净的自然资源,感受奇特的自然景观,突出森林文化游及休闲商务游,同时结合山水资源打造精品休闲度假酒店。

养生:规划乡村农业体验区,在优美的乡村建筑、田园景观环境下,以丰富的乡村美食和多样化的乡村体验活动作为本区域人气的吸引功能,满足乡野游憩市场诉求,打造集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基地和活力田园景观,同时根据场地基本农田的肌理,引入立体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集合生态化景观及游乐创新,使得乡土化农业景观更具情趣。

多点即结合乡村景观打造若干个美丽乡村,以生产生活一体化、田园人居和谐化、生态景观共生化为设计原则,将美丽乡村分为沿线重点村、产业特色村、一般保留村进行旅游深度开发。

6 结语

生态型古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是旅游开发理想地域。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应立足于“地方性”理念,在保持地方本土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确立旅游发展主题,同时围绕主题进行旅游功能整合划分及旅游全方位深度开发,以旅游发展激发地区活力,重塑地区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楠,张戈,李楠.天津蓟县乡村旅游规划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6(8):127-132.

[2] 张中华.陕南秦岭山区古镇地方性意象解构及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汉阴漩涡文化旅游古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6):17-21.

论文作者:宋玢,王晓兰,刘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石坡河沿线乡村地区的旅游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洛南县巡检镇为例论文_宋玢,王晓兰,刘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