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56-02
幼儿分离性焦虑是由幼儿因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事物(比如说父母)分离时而引起的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按照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IV)规定,当这种情绪发展为与年龄不相应、过度的焦虑时即为分离性焦虑症。其心理反应常表现为一系列的担心和恐惧,包括:对与家长、家庭分离产生的焦虑,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对治疗和护理的恐惧,以及失去自由的感觉[1]。
由于条件及环境限制,我国大部分医院的PICU病房必须实行无陪护制度。患儿在住院期间与父母分开容易引起患儿的分离焦虑,从而引起患儿机体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不仅对儿童的成长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容易因患儿的不配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国内报道中指出,与健康儿童相比,住院患儿对家长的依赖性更强[2]。国外也有数据显示,住院患儿与具有可比性且处于低压力环境下的儿童相比,分离焦虑的情绪更为突出,并具有不可预知性[3]。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儿童的自主自立逐步增强,分离焦虑的发生率整体呈降低趋势,其中3~5岁儿童分离焦虑的发生率达到顶峰[4~5]。
1.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
我国学者针对学龄前分离性焦虑产生原因的研究有很多,分析角度各有不同,总结起来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因素。
(1)内因包括儿童的遗传、个性、经验等。
有文献指出,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子女[6]。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焦虑情绪。如果儿童亲身经历某些重大事件(如亲人离世、遭遇事故等)也会引起焦虑情绪。
(2)外因主要指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医疗环境和家庭环境。儿童从面对熟悉的亲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到面对陌生的医疗人员、陌生的医疗场所、诊治过程产生的不良感受等都可能引起儿童产生分离性焦虑。有调查显示,对医疗环境的恐惧,是住院学龄期儿童对医疗环境产生恐惧的最主要因素[7]。家长的教养方式、家长与儿童的亲疏程度也是引起儿童产生分离性焦虑的刺激因素。
2.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症的表现
由于PICU实行的是无陪护制度,在PICU内,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症可表现为:没有主要依恋者陪伴就不肯入睡、害怕独处;分离时过分伤心(如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社会性退缩);经常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非常想家;不现实地过分忧虑主要依恋人可能遇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会一去不回;不现实地、先占性地忧虑发生某种不幸事件会使得他/她与主要依恋人分离;因害怕分离而总是不愿或拒绝治疗;经常在与主要依恋者分开时就出现躯体症状,如恶心、胃痛、头痛、呕吐等[8]。
3.护理干预
(1)建立完善的患儿资料
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日常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等,为后续的治疗护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2)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交流是心灵传递的桥梁。对于年龄较小,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幼儿,护理人员可采用轻柔的语言,并多用肢体语言(如微笑、抚触等),让幼儿重拾被呵护,被爱的温暖,消除陌生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可以用言语表达的儿童,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安抚性、鼓励性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如自我介绍、谈及生活趣事),倾听患儿内心的想法,帮助他消除内心的不安。同时可以尽量将患儿住院的时间在日历上做标记并展示给患儿,让其明白这是个可以有所期待的日期,而不是遥遥无期的[9]。
(3)治疗性游戏
治疗性游戏是指透过认识儿童发展、威胁性生活事件与其内在冲突、有计划、有目的、有技巧的运用游戏,以作为介入的护理活动[9]。有研究表明,将治疗性游戏应用于住院患儿的护理中,使住院患儿获得表达自己和应对分离压力的机会,护理人员也能通过游戏分析患儿的认知、真实感受和心理需求[10]。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性游戏的进行,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对此技巧的深度了解,未经训练或对个案不熟悉,都有可能对患儿带来负面影响[11]。
(4)减少对患儿的肢体约束
根据不同患儿的病情轻重,适当的调整患儿的日常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并鼓励患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洗脸等)。
(5)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在实行无陪护制度的PICU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有助于降低患儿的分离性焦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让患儿携带某样喜欢的物品(如全家福照、玩具),有助于减缓患儿不安、焦虑情绪。在患儿视线所及的区域布置些卡通装饰、墙壁采用柔和的暖色调,播放轻柔的轻音乐,组织同病房的患儿参加一些简单轻松的游戏,尽可能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温馨住院环境。
(6)患儿家长的精神支持
在实行无陪护制度的PICU内,应提倡增加家长的探视次数,适当延长探视时间,为住院患儿提供精神支持[12]。家长对患儿的鼓励、爱抚、嘱咐都能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支持,同时可通过家长的引导让患儿树立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很快康复的信念。
(7)娴熟、温柔的护理操作
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操作应做到娴熟,尽可能轻柔,同时通过转移患儿注意力的方式来减少护理过程中带来的疼痛与不适。
4.小结
由于儿童在病患中属于特殊群体,分离性焦虑又是该群体中普遍存在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会影响主要病症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患儿本身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
在当前国内护患比例不协调,大部分护理人员未受过专业儿童护理训练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的重心都侧重于护理操作,而忽于儿童心理护理,本文的研究对于引起医护人员对学龄前儿童分离焦虑的重视,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Coyne I.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hospitalization[J]Child Health Care,2006,10(4):326-36
[2]彭琳.住院患儿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9):831-832;834.
[3] Thurber CA.Multimodal homesickness prevention in boys spending two weeks at a residential summer camp[J].J Consult Clin Paychol.2005.73:555-560.
[4]范方,苏林雁,苏怡等.12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年龄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4):241-245.
[5]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探究[J].儿童发展与教育, 2002.18(4):65-69.
[6]戴峥嵘.孤独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处理方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0(6):104;108.
[7]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4-586.
[8]张劲松.儿童的焦虑障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 6(11):804.
[9] Delpo EG,Frick SB.Dierected and nondirected Play as therapeutic modalities[J].Child Health Care.1988,16(4):261-266.
[10]宋艳.住院患儿分离性焦虑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45-47.
[11] Bolig R,Yolton KA.Nissen HL.Medical play and preparation:Questions and issues[J].Children’s Health Care. 1991,20(4):225-229.
[12]罗小茜,王淑清,周艳等.住院患儿分离性焦虑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5(14):55-56.
论文作者:杜秋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患儿论文; 儿童论文; 焦虑论文; 环境论文; 性焦虑论文; 家长论文; 情绪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