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图书馆的发展--96 ISIRSD第二分部观点综述_图书馆论文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图书馆的发展--96 ISIRSD第二分部观点综述_图书馆论文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图书馆发展——’96ISIRSD第二分会场观点述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分会场论文,图书馆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是一次卓有成效、非常成功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明确,既顺应了信息时代的主流——全球普遍关注的信息资源开发问题,也抓住了当代图书馆的核心问题——如何使图书馆更有效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也很出色,安排细致得当,除大会发言外,还分别设三个分会场,使与会者有较多的时间进行交流。我与王余光教授、詹德优教授、杨文祥研究馆员、吴志荣副研究馆员、燕今伟副研究馆员共同主持的第二分会场,共有24位论文作者在会上宣讲了自己论文的主要观点。现在我把他们所讲的内容与观点加以综合,按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叙述。

1 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当前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数字化图书馆这三个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大的信息传输系统,互联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二者都是信息传输的通道;而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源,它为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提供信息,没有信息资源的不断补充、更新,信息通道就是空通道,等于有公路没有汽车。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图书馆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抢占自己应有的位置。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当前,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都在积极行动,主动争取。

图书馆应踊跃加入互联网络,因为互联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应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在90年代只能说是处在研究、试验和建立模型的阶段,真正建立、运转与发展,将是21世纪的事情。

21世纪图书馆的模式,从整体上看,将会是:

纸质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电子出版物、虚拟馆藏(Virtual Collection)并存互补,而电子出版物将不断增长。

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共存互补;而数字化图书馆将由实验转入实用;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不会消失,并将获得新的发展。

总之,21世纪将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并存互补的时代。其理由如下:

(1)数字化图书馆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信息空间,一切信息将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高速传递。

(2)数字化图书馆建成之前,需要将图书馆馆藏转换成数字;建成之后仍需要图书馆采集、整理、加工,转换成新的信息,以不断补充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量。因此,数字化图书馆首先是在自动化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并又依靠自动化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加以管理和发展的。

(3)纸质印刷型图书在21世纪不会消失,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传递信息,仍将采集、整理、贮存新出版的印刷型图书。

(4)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在21世纪将由自动化图书馆迈向数字化图书馆,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费、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图书馆可能仍是主要的存在形式。

总之,数字化图书馆不可能代替传统图书馆的全部职能。

我们应该看到图书馆正面临重大变革。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同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21世纪的图书馆技术,将是传统图书馆技术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新的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群。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将有力地堆动21世纪社会向前发展,也必将推动图书馆向更高形态发展。

21世纪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式,将是图书馆员与计算机相结合,图书馆的大部分工作都将使用计算机。不管什么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员通过操作计算机去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去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因此,21世纪图书馆将进入一个人机结合的时代,图书馆工作流程、图书馆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及图书馆员的智力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

面向未来,图书馆仍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有所作为,就会有其地位;只要有其地位,就会得到社会的支持;只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就一定会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总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2 信息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

信息文化具有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不同的交流特点:①信息文化交流手段的电讯化;②交流对象具有广泛的全民性;③交流方向的逆向化;①交流内容的繁杂化。

任何社会都存在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种文化现象。在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时期,由国家主导的或认可的主文化是一统天下。信息时代使得文化交流的内容空前繁杂,主文化被削弱,亚文化蓬勃兴起,都是在一定时期内或特定的背景下出现的文化现象。而社会中出现的亚文化,乃至反文化现象都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读者和用户心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图书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怎样增强对信息文化的适应性?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

产生于农业文化,定型在工业文化,并由这两种文化浇铸而成的图书馆,与信息文化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图书馆要增强适应性,就应该坚持自己在社会文化交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图书馆立足社会的文化优势。在“坚持”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弥合措施。主要有:

(1)积极参与亚文化交流。亚文化在大方向上与主文化是一致的,所以对它们不能排斥,而要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给予扶植引导。

(2)强化逆向交流。信息服务业“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求发展”的原则,为图书馆强化这一功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以需求为导向,要求图书馆工作重点从文献整序转到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文献资源上来。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在时间层面上属积淀性信息,它提供发展的背景,对现实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是要找准积淀性信息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以效益求发展,要求图书馆工作改变初级劳动的性质从主要提供整序后的文献这种初级知识产品,转为提供经过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的文献产品,文献信息库就是这种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产品。

(3)改变单边式的交流方式。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组成图书馆网络。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叶,现代化图书馆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形式向用户提供图、文、声并茂的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图书馆能否适应将来的国际环境。目前,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应用以微机为主,开发的应用系统也多是采、分、编系统和流通管理系统,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只读光盘数据库购进数量虽有增加,但能真正使用的只占各类型图书馆的少数。网络建设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网络可以改变单边式的交流方式,使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得以完美体现,这不是光靠有了分立式的数据库软件系统就可以实现的。其中图书馆通讯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由分散型图书馆向协调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图书馆”、“大读者”、“大服务”观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化是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图书馆”或称“网络型图书馆”(Network Library)的化身。当我们用虚拟信息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图书馆整体的时候,我们就应将系统核心和基础能力回归到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选择联结机制上,将工作内容、服务能力和发展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信息环境中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从而使图书馆系统直接参与社会信息系统大循环。

信息文化是高科技文化,信息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要弥合与母系统的不适应,就必须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不仅要从外部使图书馆现代化,还要改变其文化内涵。

3 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会者认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配置主要是政府行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投资来保证。

投资应该讲求效益。把有限的资源以适当的数量配置到适当的地区和适当的部门,使之产生最佳效益,这就是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所要达到的目标。

效益目标不是单一的指标,它是多层次的。在文献资源配置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同时获得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最大效益,而主要是在各方面、各层次的效益之间进行协调,以追求最大的整体效益。

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可以借鉴三种模式:集中配置模式、等级式网络配置模式、分布式网络配置模式。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不可能提出一种标准的文献资源配置的理想模式,但应该遵循整体效益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和平衡发展原则。

为了适应信息高速公路对于信息资源多媒体、多功能的要求,图书馆应当逐渐调整馆藏结构。这包括增加信息媒体与扩大信息范围两个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馆藏都以纸质媒体为主,这是不能适应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传输需要的。虽然“无纸图书馆”目前尚未出现,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目前以纸质形态存在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已被电子出版物所取代,并且这种趋势必将得到加强。因此,在增加信息媒体方面,要广泛收藏缩微胶卷、缩微卡片、机读目录、光盘等信息媒体。

在扩大信息范围方面,可以适当改变图书馆“纯文化”的品位,根据定题服务的要求,重点扩充商业性、科技性的数据库,并保证其新颖度和实用性。

(收稿日期:1996-10-08)

标签:;  ;  ;  ;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图书馆的发展--96 ISIRSD第二分部观点综述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