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报学学体化运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谈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科化运动”是科学学体论[1]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全称是“现代科学知识学体性整体化运动”,通常简称“现代科学知识学体化运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可分为科学概念层次、科学理论层次、科学学科层次、科学学体层次和科学总体层次。科学学体是在科学学科层次之上而仅次于科学总体层次的次高级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现代科学知识内部在一个独立学科基础上围绕特定主题对象,通过广泛而全面的相互作用(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内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发展研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全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知识学体化运动即是科学学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文献[2]将科学学体论应用于情报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情报学学体体系的概念:以情报学为核心学科,以情报为主题范围,与相关学科共同构成的统一的框架结构,形成描述“社会情报活动”大系统的趋全性、综合性、多学科知识体系。文献[2]为我们开展并推动情报学学体化运动做了开创性工作。实质上,在情报科学的共同体内部,早已在自觉不自觉地开展着情报学学体化运动,情报学学体化运动是情报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科学运动现象。
首先,它表现为情报学的主体对象——情报的涵盖面的不断扩展,即由部分对象发展为全对象的对象趋全性。以往,人们仅将情报学的主题范围限定在科学情报的范域之内,而现今情报学的主体范围已突破科学情报的范域向包括工程情报、生产情报、政治情报、经济情报、政策情报、市场情报、金融情报、企业情报、人才情报等在内的一切社会信息领域延伸。情报学学体的对象应当是人类社会的全情报。可用“社会信息”一词来概括。这就是说,情报学学体化运动可将情报学的理论范域拓展到全情报——社会信息的范畴。
其次,它表现为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而全面的交叉、分化与整合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表现为情报学从整个人类科学知识世界中吸取一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对它们加以统化与改造,逐步形成一种以全情报即社会信息为范域的全科学知识体系的运动过程。在这种运动过程中,情报学既从人类科学知识世界中吸取知识,又向整个人类科学知识世界传播知识,使情报学学体变成为一个巨大的情报科学知识创造源。在情报学学体内,情报学与其他众多的相关学科相互碰撞、相互交叉,或综合或分化,产生出许多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甚至新技术,并在适当条件下形成一系列新的情报学理论分支。这样,既能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全面反映人类社会的情报现象及情报活动规律,又能使情报学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体系渐趋完善。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推动情报学的学体化运动,即一方面要重视情报工作对一切社会实践的参与,尤其是对当今社会变革(尤指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及其发展的参与,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情报学的主体对象由部分对象向全对象扩展,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情报科学共同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情报学的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吸收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与先进的科学思想,使情报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发生全面的“有效碰撞”,将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切有用“基因”合理地移植到情报学的理论“细胞”中,从而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杂交”优势,使情报学理论体系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开展情报学学体化运动,将情报学的对象范围及其理论范域拓展至社会信息(全情报)的范畴,是信息化社会对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后,情报学应以社会信息这个全情报范域为对象范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行自身的学科建设。因此,我们可以界定情报学的定义是以社会信息为对象范围的一门专门学问。在社会信息这个范域内,情报学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正是情报学能够持续发展的希望之所在。
标签:情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