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论文_方特

浅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论文_方特

方特

陕西省西安市八一民族中学,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有才无德,其行不远。有德,是人最尊贵的品质。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接受的最重要教育之一。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和方式各种各样,本文主要从怎样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来浅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德育教育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深厚的道德色彩,是德育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继承还要发展、创新,要善于从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增强我们的德育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包涵着关于人格修养、理想与道德情操、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忧国忧民以天下国家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精神元素。笔者仅以本人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运用的传统文化为例,管窥蠡测,略举两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提供给子女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某些学生并没有利用优越的条件更好学习,而是大手大脚花父母的钱,厌学情绪也愈来愈重,不知学习的重要性。《三字经》中:“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就告诉我们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重要性,也激励我们向孙敬、苏秦、车胤、孙康学习。车胤、孙康的学习条件艰苦,但他们还是想尽办法读书,想想我们现在学习的条件比他们好千万倍,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

外来文化的冲击、各种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以及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育子女,使得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对事物似懂非懂的中学生年龄段,受不良事物影响,及易做错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之。”(刘备)“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何坦)“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孟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自家过恶自家省,待祸败时省已迟矣。”(《格言联壁》)“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为休。”(《劝戒全书》)……就告诉我们怎样去修身,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班级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其父母说在家也不孝敬父母。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长辈对他们非常溺爱。使得他们非常自我,不懂得尊老爱幼,尊师重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孟子)“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了,他还会善待同学和朋友吗?谁还敢和这样的人交往呢?所以,我告诫我的学生不要自以为是,这样会孤立自已的。同时你们也要从少年到中年、老年,当你们中年、老年时得不到晚辈尊重时,后悔已晚。

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德育教育更上一层楼。近年来“论语”热、“国学”热的掀起,媒体上也有多种关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为我们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教育素材。于丹在百家讲坛的品《论语》视频,为学生简单学习《论语》提供了视频资料。《开心辞典》暑期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可提高学生学传统文化的兴趣。

新加坡在李光耀先生的倡导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中小学开展读经运动,不仅提升了语文能力,又受到文化的熏陶,更培养了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我们也可以学新加坡的这种教育方式,在学校开展读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在早读开展读《论语》、《三字经》、《诗经》……或在校园举行传统文化朗诵比赛、背诵比赛等。诵读经典就是与圣贤心灵的碰撞,我们不断诵读、不断领悟,自然得之灵气、受其熏陶,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也在体悟中自然见长。

只从字面上教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是非常肤浅的,德育教育重在感悟、体验。怎样让学生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呢?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做好事,在与老人们接触中,同学们了解了老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他们希望有亲人陪伴身旁,希望有人耐心听他们唠叨和回忆过去,希望人们用和风细雨的态度对待他们,希望听到外面世界的变化……其实他们非常需要有人陪伴,同学们体会到,老人们最需要的是安慰、陪伴和尊敬。通过对文化的实践,让学生更深理解文化的涵义,也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总结

有才有德重用,无才有德小用,有才无德不用。社会对人才的品德要求一直都高。学校怎么才能向社会输送有德之人,是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小学生德育的人文底蕴,提高中小学生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离开了人文根基,孤立地进行德育,德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中小学生德育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 缺少人文底蕴说教式的德育不能打动中小学生,使德育失去了感召力和吸引力,这是中小学生德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况。 在青少年德育中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完善文化品格,增强人文底蕴,提高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应连心 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德育的不竭资源 上海教育科研 2008.05

2、金鑫 浅论传统文化对德育的影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8..

3、刘文志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关系 理论界 2008.09

论文作者:方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论文_方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