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论文_李敏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论文_李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儿童文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密切,然而目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现状却并不乐观,因此加强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突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育意识、构建儿童文学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儿童文学选修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小学语文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将影响到其语文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与此相对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小学语文教育输送合格、优质的人才。

一、研究意义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等多种作用。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到小学语文课本中,尤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篇幅更是大幅度提升,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现状

(一)儿童文学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设置儿童文学专业的高校很少,几乎都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名下,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而已。高校中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多是中文或教育专业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理论知识和阅读量也有欠缺。另外,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少,无法形成团队,不利于课程研究和教学探讨。

(二)对儿童文学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师范类中文专业中普遍没有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虽有开设,但对其重视度不高。学生也对儿童文学课存有偏见,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写给小孩子的,太简单幼稚,没有阅读难度等。学生对儿童文学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儿童文学课程的忽视,也使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出现滞后现象。

(三)教学上沿袭原有的文学理论教学模式,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靠理解记忆学习,评价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而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儿童文学教忽视了儿童文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实践性,以讲和记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四)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疏离

“目前国内高师院校教授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师,大多具有中文专业相关背景,因此,课程教学中,往往难以摆脱‘中文情结’,对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称诵有加,而对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则或蜻蜓点水或视而不见。”[1]儿童文学课程是开设在小学教育专业下的课程,自然与中文专业课程有所区别,但传统的儿童文学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讲解和作品分析上,忽视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忽视了其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联系,忽视了其与小学教育其他课程的联系。

三、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育意识

开设于小学教育专业下的儿童文学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应考虑其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考虑其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契合度,在教学中应突出其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谋求其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目前所使用的儿童文学教材看,主要介绍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文体特征,对教学应用方面没有或极少提及,如果教师仅依靠教材来上课,就会使儿童文学课程停留在单纯的文学解读上,儿童文学课程的教育性会被忽视。

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在与小学语文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应“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儿童文学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把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文课程的教育手段,例如语言教育的手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多元文化教育的手段等等。”[2]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适当淡化儿童文学的文学性,突出其教育性。

(二)构建儿童文学实践课程体系

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除了学习相关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提高。儿童文学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主要是配合理论知识学习进行的实践训练。如学习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和文本特征,可以从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一两篇文章进行讨论;在文体学习部分可以和儿歌创作、诗歌朗诵、作品鉴赏分析、作家简介等结合。另外,可以设置“课前5分钟”环节,用于学生儿童作品朗诵、讲故事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等,有助于学生适应讲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指在教师指导下课外进行的儿童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不是课堂实践内容的重复而是课堂实践内容延伸和补充,目的是提供更广阔的操练平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如地方儿歌的搜集整理、儿童诗(散文)朗诵比赛、儿童诗配画展、儿童图画书创作、儿童戏剧表演等。这些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儿童文学的学术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儿童文学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融合他们对儿童文学文体特征的认识、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的认识进行相关研究。这些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同样也是在实践中提高其研究能力的方法。“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学术活动将给未来的小学教师充分发展和长足进步增强一份原动力。”

(三)注重儿童文学选修课的设置

小学教育专业学科主干课有限,不可能开设多门儿童文学相关课程,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学习儿童文学提供更多的渠道。如开设“世界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儿童文学文体写作”“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与教学设计”等课程,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儿童文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种体系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四)提升儿童文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目前,我国高校的儿童文学教师多是中文专业毕业,由于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高校并不多,使得很多儿童文学教师缺乏丰富、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教师本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可以通过参加儿童文学年会、进修、去儿童文学研究较好的高校学习等途径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另外,教师平日也应加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扩大阅读视野,提升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依据小学语文教育的诉求,加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升日后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教学能力,为未来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敏(1977-),女,潍坊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