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玲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护理重点。方法:选取2015年的6月~2018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小儿急性肾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加强各项护理服务,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液透析治疗期间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且父母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小儿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护理,能保障患儿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小儿急性肾衰竭;护理

小儿急性肾衰竭是凶险的疾病类型,血液透析是患儿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透析效果往往受到患儿情绪、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而下降,这也需要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帮助患儿调节身心状态,提高家长的配合度,保障治疗顺利完成且获得最佳效果[1]。本文探讨了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的6月~2018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小儿急性肾衰竭患儿做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病情、症状和各项指标符合小儿急性肾衰竭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具备血压透析指征,无透析治疗禁忌。③患儿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无意识方面障碍。④患儿有监护人陪伴,监护人语言能力正常,知晓此次研究内容。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患儿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8例患者,两组资料:观察组中有男23例,女1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是(6.9±2.2)岁;其中烧伤引起5例,药物引起7例,肾脏类慢性疾病转换11例,肾炎15例。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17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是(7.6±2.4)岁;其中烧伤引起4例,药物引起8例,肾脏类慢性疾病转换10例,肾炎1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组患儿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每周需进行透析治疗3~4次。护理方面,对照组在此期间予以常规的内科护理,研究组则针对若疼痛血液透析较常发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以及并发症实施更应针对性的护理,首先,我们对患儿接受腹膜透析期间常见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对能够影响治疗与护理效率、并发症发生以及患儿配合度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掌握患儿及家长各个阶段的心理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设计具备针对性、时效性的护理内容。护理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见到患儿时护理人员热情、主动的自我介绍,表达对患儿的关怀,用偏向儿童喜采用阳光、温暖的语言和患儿聊天,促进稳固干预基础的建立。通过和患儿家长的沟通掌握患儿的基本资料,掌握其既往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疾病史、饮食喜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综合评估,找出患儿存在的风险。增加观察频率,实施掌握患儿血压水平,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予以积极预防,若发现异常给予及时处理。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嘱咐患儿治疗期间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且其尿液检查结果、尿量、尿色进行观察和记录,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定时询问患儿的主诉,留意其是否有口渴状况,警惕发生低血纳和低血钾症发生;定期进行血生化检测,合理予以补液,确保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需要实施输液时,为患儿合理控制滴注速度,避免过快的输注疏导增加回心血量造成肺水肿。②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前,帮助患儿将透析档案建立,将患儿的资料和各个阶段的透析效果与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利于医生实时调整透析方案。护理人员在每次透析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见性的准备工作,提前检查相关设备的运转情况,可对各项参数是否正确。每次治疗时帮助患儿进行充足的注备,完成对脉搏、血压、体重水平的测量,暂停降压药物的应用,提醒家长为患儿准备柔软、干净的棉质衣物。透析操作保持动作轻柔,及时处理患儿存在的不适,安抚其存在的烦躁情绪。透析过程,加强对各类管道的观察和护理,确保血流量充足。定时帮助患儿改变体位,受压受压的肌肉,同时保障穿刺局部不会因体位造成不良影响。为避免超滤,进行血液透析期间对患儿水、钠的摄入予以显著,避免透析过程过多、过快脱水增加低血压或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过多的超滤量能够诱发透析期间低血压,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超滤速度与超滤量进行合理的调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这件增加,避免突发性机体循环血量下降增加低血压发生风险。若透析过程患儿的血压水平并不稳定,要根据其上机的时间实时的调整超滤,合理调节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对于血管活性类的药物则需要慎用,予以必要,需施行积极的补液缓解;在透析过程若患者有胸闷、胃肠道不适、打哈欠、面色苍白、嗜睡、出冷汗、视力模糊等表现,提升低血压,要及时帮助患儿调整至合适体位,予以吸氧,适当减慢血流量与超滤速度。由于患儿还没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接受血液透析过程要对患儿的反馈予以密切观察,对心率、血压水平予以定时测量,若患儿存在贫血状况或心功能较较差,要适当增加测量名声。警惕呕吐、恶心、腹痛、头晕、血压异常等状况,若发现异常,应将超滤暂停,将100~200mL氯化钠液快速滴注。③健康教育,高效的认知干预是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我们针对患儿的年龄特点和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分别予以全程认知干预,避免因认知程度影响治疗配合度。引导患儿及父母参观透析室,为其讲解各类设备的作用,讲解血液透析的操作步骤。与患儿父母共同分析患儿潜在风险因素,讲明常见并发症的危害和诱因,传授给父母在透析期间观察和护理方法。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交流,要求其态度热情、亲切、积极,了解患儿各方面的需求,尽量予以满足,采用合适的干预手段,帮助患儿改善心理状态;和患者的父母达成共识,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与支持,保障患者已良好状态接受治疗。⑤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透析情况及体质量定制个体化饮食方案,列出有针对性的饮食清淡,帮助患儿科学搭配,适当补充为良元素,日常对水钠摄入进行严格限制。嘱咐父母为患儿准备鲜奶、鱼肉、瘦肉等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动物内脏。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SDS量表对两组患儿血液透析过程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分值越高,表明患儿心理状况越差;掌握两组患儿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统计、调查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SAS、SDS评分

观察组患儿血液透析治疗期间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SAS、SDS评分

3讨论

小儿急性肾衰竭发生后能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发生肾单位调节功能迅速衰退[2]。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具备安全、方便、有效的优点,对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也更加利于患儿接受[3]。一般急性肾衰竭患儿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往往需要持续周期较常且每周多次的治疗,在此过程,不仅是对患儿依从性的考验,家长的情绪状态也时刻受到影响,同时也给护理服务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4]。不少患儿受到疾病症状、对环境的恐惧、透析带来的不适,往往有过程的心理负担;加之患儿年龄大、体质弱、营养状况差,有一定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患儿家长的情绪也不容忽视,若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容易对患儿状况产生错误判定,影响配合度[5]。以上总总,均需要护理人员予以重视,增加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护理服务的预见性。本文针对此类患儿血液透析过程常见问题及常见并发症实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建立稳固的干预基础,对患儿存在的风险因素、耐受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做好充足的透析准备,高效完成各项操作,加强观察,积极对低血糖、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充分考虑患儿和家长的需求、感受帮助其积极调节心理状态,利用灵活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予以个体化的饮食护理。结果提示,观察组患儿血液透析治疗期间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且父母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加强小儿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护理,能保障患儿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孙珍,刘惠娟,董岩.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25.

[2]刘菊苑.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36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6):57.

[3]刘学英,刘建华,李兰凤.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13 例小儿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15) : 72.

[4]冯福云.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16 例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 : 61.

[5]孙珍,刘惠娟,董岩.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25-26.

论文作者:李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