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垦外贸规模经营发展战略研究_外贸营销论文

新疆农垦外贸规模经营发展战略研究_外贸营销论文

论新疆农垦外贸规模经营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外贸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疆农垦外贸的发展及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地处大西北,位于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农工商联合体。新疆农垦外贸是随着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展开的。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兵团就已经与原苏联边境地区进行易货贸易,组织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出口,换回大型农机具和其它生产急需的物资。1985年以前,兵团没有自营进出口权,只负责向自治区外贸供货,由自治区外贸专业公司组织出口。“六五”期间,兵团向国家提供的出口货源每年达1~1.5亿美元,占自治区出口创汇总额的55%。“七五”开始,国家经贸部授予兵团外贸经营权,批准成立新疆农垦进出口公司,经营兵团自产商品的出口和自用商品的进口,兼营补偿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业务。但此期间,由于农垦进出口公司只能经营三类商品和少量指定的二类自产商品,经营困难,市场面窄,进出口实绩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始终在500万美元上下徘徊。 “八五”时期,新疆农垦外贸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出口平均年递增50.26 %;1991年~1995年的五年中,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倍,其中, 出口分年度增长比例为132.7%、38.2%、80.8%、7.8%、8.97%;进出口总额由1991的3852万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20143.24万美元,突破2 亿美元大关;出口商品由1990年以前的13种,扩大到1995年的56种;贸易关系和贸易伙伴已发展到66个国家和地区。

“八五”期间,新疆农垦外贸系统在起步晚、基数低、政策好、发展快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使外贸实现了超高速增长,但确实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与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企业“小型化”。截至1995年底,兵团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授权的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104家。其中, 专业外贸企业(边贸公司)85家;有自营进出口权工业企业14家;商贸流通系统外贸企业3家;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1家;国际货代储运公司1家;加上自治区、兵团授权的边贸公司等,兵团外经贸企业达200多家。固然, 迅速崛起的外经贸企业在发展农垦对外贸易业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一定的实绩。但是,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贸条件趋紧、出口物资有限的条件下,许多外贸企业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1995 年, 实际完成进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占全兵团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8.72%;而进出口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不足10家, 大多数外贸企业进出口业绩平平,个别企业不仅没有取得实绩,反而受骗上当,损失惨重。兵团外贸企业结构“小型化”、“分散化”,专业化分工不发达和外贸企业之间过渡竞争,使外贸出口缺乏后劲,兵团的整体优势和集团优势得不到发挥。

2.出口商品“雷同化”。兵团现有年出口额在100 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9大类,但多数是粗加工的农副土特产品、原料性产品或纺织品, 这类商品多数受配额影响,扩大出口受到限制,有的商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出口商品数额较大的,如食糖、香梨、啤酒花、甜菜粕、玉米、食用油、哈密瓜、葡萄干、甘草膏等农垦外贸企业的大宗出口产品结构与自治区相比基本雷同,且缺少有农垦特色的商品出口,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还易引起激烈的竞争和摩擦。外贸企业间专业分工不发达,除极少数的统一经营商品和配额管理商品外,多数商品的经营企业都在数十家以上,例如,食糖、白酒、香梨、甜菜粕等有一定优势的商品都是多头经营,形成一家公司经营数十种商品,几十家公司经营同一种商品的“雷同化”经营局面。既不可能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又易造成经营秩序的混乱,即对外低价倾销,国内高价收购,抢客户、争市场,两败俱伤,效益下降。

3.国际市场“集中化”。近年来,农垦外贸市场面仍然窄小,突出表现在一般贸易只是集中在东南亚和港澳等少数国家或地区,而且大多是与“中间商”在搞转手贸易,在国外基本没有自己的销售机构;“中间商”熟知我方的行情、商品价格等,经常随意压价,无理扯皮,中间盘剥,使我方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贸易额上不去,也谈不上取得最佳效益。地边贸易主要集中在中亚三国,贸易额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其中,仅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商品就占全兵团外贸出口总额的39.6%,而与独联体其它国家和周边各国的贸易很少,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空白。

4.经营方式“单一化”。兵团外贸企业是在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过渡中建立起来的,其经营分工限制较多,贸易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化,不利于综合运筹和搞活经营;外贸经营实业化进程缓慢,企业没有稳定的货源基地,收购出口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商品质量上不去;贸工农技分离、产销脱节等局面难以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活反映,并使得经济效益低、竞争能力差。如果兵团外贸企业不审时度势,仍各自为政,搞“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营方式,迟早会被兼并或走到倒闭的路上去。

二、规模经营是外贸发展的必由之路

兵团“九五”时期以及2010年规划中, 外贸出口预计将分别达到3亿美元和10亿美元,年平均递增分别为20%和12.9%,分别占兵团国民生产总值的20%和26.2%。要实现上述目标,无论从国际形势,还是从国内环境以及兵团外贸企业实际来看,实行规模经营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第一,实行规模经营是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国际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突出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在增加;南美国家也在加快经济联合;欧盟成员国的增加,不仅搞经济共同体,并在向政治联合方向发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出现新的势头,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迅速;非洲也在建立几个次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尽管上述区域集团都强调开放性,但实际上在区域内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商品、资金、人员自由流通,对区外必然形成排它性,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呈加强的趋势。为了适应世界经济集团化发展所带来的激烈竞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纷纷通过兼并,增强竞争实力,在这种形势下,不搞联合和规模经营,就无法适应国际竞争。二是跨国公司发展迅速,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近46%。三是国际上经营风险加大,不少大企业倒闭、被兼并,汇率剧烈波动,以及金融危机等都是历史上所少有的。面对如此形势,必然要求我们加快实现规模经营的步伐,以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实行规模经营是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作用,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1996年开始,我们的各级外贸企业享受的特殊待遇逐步取消,企业竞争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效益。兵团现有的200多家外贸(边贸)企业,都属中小型, 其外贸经营集中度明显偏低,相互之间既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也会削弱整体实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实行规模经营是外贸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是要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外贸企业要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就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主要靠外延扩大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出口转变为主要靠内涵扩大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由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出口经营转变为大规模、专业化分工的集团化出口经营,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外贸企业能否走出困境,而且关系到兵团外贸事业的长足发展。

第四,实行规模经营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手段。外贸企业之所以能够介入从生产企业到营销乃至消费者的国际商品流通过程,就在于它具有集中交易的功能,因此能够减少交易次数,发挥专业化优势,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贸易费用与摩擦。而生产企业始终存在着摆脱外贸公司等中间商的自发倾向,一旦外贸企业的中介贸易丧失对生产厂家自营进出口的优越性,外贸企业便会遭到排挤。所以,充分发挥规模经营和集中交易的功能,是外贸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外贸企业必须提高规模经营水平,规模经营是外贸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从目前条件来看,外贸出口成本较高,物价仍然有一定幅度的上浮,资金紧张,且利息提高,退税率大幅度下调,人民币值坚挺,外贸经营与管理难度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严峻的发展趋势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兵团的外贸企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联合起来,壮大力量,走规模经营的路子,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三、实现规模经营的若干举措

在1996年初召开的全国对外经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外经贸体制改革下一步将进入第四个阶段,即通过企业间的联合,使外贸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提高企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外贸规模经营的推进有赖于整个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是,在现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也不能坐等观望,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促进兵团外贸企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1996年起,国家是把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当作重点来抓,即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加速外贸企业机制的转换。具体做法是根据国家对企业改革的整体部署,遵循《公司法》的要求,首先对国有外贸专业公司普遍实行公司化改造。除一些主要经营配额商品的公司考虑组建国有独资公司外,其他公司可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建立起有较强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机制的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外贸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2.努力扩大企业规模。一是要以建立出口货源基地为核心,在讲求实效的基础上,采取自办、联办、联营、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组建出口实体,使外贸企业尽快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由单纯外贸公司型模式向贸工农技一体化模式转轨变型;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组建一批出口企业集团:如以师(局)为集团主体的哈管局“脱水菜”集团公司;以口岸为依托、师(局)为集团主体的“边贸”集团;由兵团筹建的覆盖全兵团各相关生产、流通企业和科研部门组成的“香梨、哈密瓜、蕃茄酱、啤酒花、鹿茸”等集团公司。组建上述企业集团,应以资产连接为纽带,以经营“拳头”商品为主,其它商品为辅,用具有兵团特色的“拳头”产品去占领国际市场,打团体战,唱大合唱,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3.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是依托兵团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根据国际市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力加强贸工农技银结合,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的联合,在巩固传统出口商品的同时,调整结构,努力培植新的出口商品,如轻纺产品、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三高”特色农副产品,使之尽快成为兵团出口创汇新的增长点:力争“九五”期末,使兵团外贸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达到10个;500 万美元以上的商品达到20个;100万美元的商品达到30个。 二是在提高兵团自产产品出口附加值上下功夫,与创“名牌”、在国际市场注册商标等工作有序地结合起来,树立长期经营的思想,创自己的“名牌”,从而达到推出一个商品,占领一个市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目的。

4.积极推行代理制。在进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以流通领域经营为主的外贸企业,在出口成本和对市场的灵活反映上,很难同有经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竞争。所以,我们的外贸企业要利用自己的经营人才多、经验丰富、渠道广、有信誉、国外有一定的经销网络等优势广泛实行代理制。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资金占用量少,经营费用降低,减少贸易风险,保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为今后形成外贸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实行代理制是现代外贸经营的主要方式,外贸企业要稳定代理关系,同有关企业签订商标代理合同;要改进服务,使生产企业觉得代理比自营更合算,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代理,促进规模经营。

5.坚持“以质取胜”原则。外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产品开发战略、质量战略、管理和营销战略等,其中最成功的竞争方式是特色竞争,而特色竞争主要是使本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有其它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名”。出口商品质量和花色品种方面的优势,直接影响着市场开发和经济效益。搞规模经营,商品质量必须作保证,谁能把住质量关,谁就能赢得市场和效益。

6.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是兵团外贸发展的长期战略,必须要在保持和发展现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市场,才能为兵团对外开放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同时,也可以减少因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东南亚等发达国家以及地区市场,重点开拓独联体国家、东欧及周边国家市场并向其纵深发展,同时致力于拓展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要广泛接交新客户,争取与大客户、大财团和跨国公司建立贸易关系,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采取直销与转口贸易结合、边境贸易(易货贸易)与现汇贸易结合、经济技术合作与出口贸易结合、现货与期货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贸易形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三是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在国外建立一批销售网、服务网和信息网,如贸易中心、分拨中心、中国商店、保税仓库等,设立贸易代表机构,建立维修服务、信息咨询和技术网点,逐步形成遍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较为广泛的、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扩大兵团外贸企业的营销触角。

标签:;  ;  ;  

新疆农垦外贸规模经营发展战略研究_外贸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