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塑造特区科技进步机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特区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率很高,发达国家达60%以上,因此,研究如何塑造好特区科技进步机制,对特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地说,科技进步机制至少包括技术开发机制、科技产业化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技术聚集与扩散机制等四个方面。要塑造好特区科技进步机制,须考虑如下途径:
一、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机制
由于技术开发是一头紧接基础研究,一头通向生产的至关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因此将特区技术开发功能向企业内移,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是实质性地解决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最具战略性的第一步。企业以技术开发促进生产,又以生产促进技术开发,两方面都在相互促进中不断进步,从而有利于技术开发良性运作机制的形成。当然,企业究竟以怎样的方式从事技术开发,才能最有效地促进生产发展,从而形成良性运作的技术开发机制?这是一个需要分析的课题。一般地讲,企业技术开发的方式有三种,即自主开发、技术引进以及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很显然,自主开发不是特区企业的强项,虽然加强特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十分重要,但企图通过这条道路实现特区经济的腾飞,无疑是不现实的。事实上,特区经济所以走在全国前列,不是因为自身的科技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特区善于借他人之“力”,善于利用技术内外引进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善于技术引进就不要自主开发。恰恰相反,越是要技术引进,就越离不开自主开发。因为自主开发不仅有利于避免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复杂环节,而且更主要的是,它使作为商品引进的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成为可能。可见,特区企业技术开发机制应该是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有机结合的机制。当然,要更好地促进这一机制的形成并使之真正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特区技术开发机制,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例如,要继续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间科技企业队伍,它们对于机制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要促进“三来一补”企业尽快转型升级,它们的存在不利于机制的形成;要把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工作作为塑造特区技术开发机制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这一工作对于机制的形成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总之,要尽量把特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机制塑造好。
二、必须完善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中介健全的科技产业化机制
显然,不管是自主开发的成果,还是技术引进的成果,都存在一个从成果到批量生产的过程。如何选择成果,如何使成果顺利过渡到批量生产乃至销售,这便是塑造科技产业化机制问题。特区科技产业化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就必须做到从成果选择到批量生产的每个环节和每一条渠道都健全畅通。首先,特区企业选择开发或引进一种技术都应该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技术要么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要么开发出来回报率高,要么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同行中的市场竞争力,等等。总之,技术的选择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那种背离市场导向的主观随意的选择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对于企业来说,要保证每一次技术选择都有正确而全面的关于国内外市场情况的分析作为基础是十分困难的。这说明,特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社会化的技术评估咨询体系,为企业进行技术选择提供专业化的评估咨询服务。由于特区开发的技术大都是从异地引进的,往往要经过技术市场这个中介环节,因此,一个健全的技术评估咨询体系不仅有利于技术成果的选择,也有利于技术成果顺利通过商品化的交易环节。其次,企业一旦决定开发一种技术成果,就必须进行中间试验、工程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推广示范中的技术服务等一环扣一环的产业化工作,任何一环的欠缺都将影响产业化进程。然而由于特区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不可能独立完成如此复杂的产业化过程,因此,特区必须建立一个为科技产业化每个环节提供配套技术服务的技术服务体系,这是特区科技产业化机制建立的重点。最后,必须尽快完善特区技术市场,使上面两个体系的建立健全能以市场为导向,并作为技术市场彼此配套的中介网络,为特区科技产业化扫除在市场机制与配套服务两者结合方面的障碍。只有这样,特区技术要素才可能得到优化配置,才可能最有利于特区科技产业化,并由此形成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中介健全的特区科技产业化机制。
三、必须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特区科技进步、尤其是特区高科技产业化的瓶颈。过去,特区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政府、银行和企业都分别加大了科技投入的份额,并想尽许多方法,如技术入股、建立科技信用社等,力求缓解投入不足的矛盾。然而,投入不足的矛盾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特区良性的科技投入机制,虽然投入的形式很多,渠道也不少,但始终是杯水车薪,且投入与产出不甚相关,如何投入,如何监督投入的使用以及如何获取回报等均带有浓重的计划体制的色彩和主观随意性。因此,除了鼓励既有的科技投入形式和渠道继续发挥作用、并使之主要集中于常规技术领域外,还要寻找一种有利于形成特区科技投入风险机制的方式,它不仅能保证高科技所需的高投入,而且能有效分散高科技投入所具有的高风险。这种方式便是建立若干个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一种是西方各国广泛流行的类似于风险资本公司那样的机构。基金的资本来源可以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是大公司、养老金和外资的投入,也可以是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它机构的投资。基金的优点在于鼓励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在西方,投资者之所以选中风险投资基金这种具有高度风险的投资形式,是因为它提供了税收方面的种种好处,并具有高收益的机会。特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关键也在于如何使风险投资能得到高回报。为此,特区必须至少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高科技企业必须产权明晰,有利于基金对其施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二是高科技开发成功后企业应能立即改组成为上市公司;三是基金有权随时向市场抛售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当然,要做到这三点并非易事,特区尚须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然而,也只有这样,科技风险投资才会有持久的魅力和动力,特区科技投入机制的形成才具备了必要条件和动力基础。因为其他的一些问题,如融资问题、基金的投资技巧和分散风险问题,虽然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只是一般技术性问题,较之前者,则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由此也可以看出,特区科技投入机制的形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四、必须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的技术聚集与扩散机制
建立特区技术聚集与扩散机制的目的,就在于既要使特区成为具有吸引八方技术要素(即技术信息、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等)的高势能的蓄水池作用,又要使特区这个蓄水池能高势能地向外幅射的技术成果。这对于彻底解决特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具有全局性意义。为此,特区必须首先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建设特区高势能技术要素蓄水池和塑造特区技术聚集与扩散机制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利于为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发挥科技成果孵化器功能,而且有利于向外辐射高新技术,并由此带动周围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然而,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仍处在初创时期,其技术聚集与扩散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因此,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建设要有紧迫感,进一步完善局部优化环境,向规模、管理、智力密集和市场机制要效益,既要大胆引进技术,发挥蓄水池功能,又要积极向外辐射技术,发挥孵化器功能,尽快把开发区建成特区技术聚集与扩散的基地。其次,特区要加强三大网络建设,即加强对技术信息传播网、技术人才培训网以及技术成果转移推广网的建设。它们的建立健全,作为特区技术要素大流通的前提,直接决定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的特区技术聚集与扩散渠道的畅通和机制的形成。应该看到,特区三大网络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还必须从市场、硬件和调控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信息市场(尤其是专业技术信息市场)、技术人才市场(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市场)以及技术成果市场(尤其是专业技术成果市场),这是三大网络建设的重点;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三大网络的基础设施、从业队伍和机构建制建设,这是三大网络的物质基础;第三,特区要加强对三大网络建设的规划和引导工作,这是大三网络有序发展的宏观调控器。总之,要健全特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地的技术聚集与扩散机制,不仅要抓紧抓好作为特区技术要素蓄水池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而且作为机制健全的一个决定性方面,还必须加强三大网络建设,使特区技术要素能畅其流、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