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也能做出名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也能论文,名堂论文,家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再就业难,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但武汉市下岗女工用行动证明:只要思路对、肯吃苦,再就业并不难。
○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
拥有730多万人口的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下岗职工相对较多。一大批35岁至45岁的中年下岗女工“退休早了、求职老了”,成为再就业过程中最难的群体。而有关调查显示,市民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月收入在4000元的家庭中有一半需要家政服务,月收入在3000元的家庭中也有三分之一需要钟点工服务,有孩子、老人、病人、月收入在2000元的家庭有20%需要陪伴护理服务。女工“娘家人”妇联组织得出结论:社区服务是个大市场,下岗女工完全可以在这一市场上大有作为!
一项新的活动在武汉市启动了。
1998年3月开始,武汉市妇联开展了“巾帼家政服务行动”, 在“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事业”的口号下,本着“急您所急、想您所想、帮您所难、让您满意”的服务宗旨,下岗女工开始了“向家政服务要饭碗”的艰难征程。
○构建社区服务网络
在武汉市万松小区青松里居委会,每天中午放学时,都有100 多个孩子聚集在居委会进餐,热热闹闹的,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就是武汉市小有名气的“青青小饭桌”。它由几位下岗女工创办,开始只有6个学生吃饭,由于她们坚持低价位、高标准、饭菜干净、 服务周到,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已经有110 多个孩子在这里固定就餐。家长说: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放心。
“青青小饭桌”只是武汉市下岗女工再就业网络中一个小小的“亮点”。在亮点的背后,包涵着一个明确思路:用新的思路解决下岗女工的再就业问题,构建适合下岗女工的社区服务网络。
市妇联组建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区组建服务站,街道组建服务队,居委会组建服务点,巾帼家政服务在四级妇联组织先后启动。仅江汉区就成立了1个区级家政服务站、13个街级服务队,还有100多个居委会级的服务点,全区共有巾帼家政服务员1320人。
各级妇联各显神通办起了连锁店、酒楼、幼儿院等。武昌区首义路街巾帼家政服务队长、下岗女工闵三琼带动一批编织缝纫能手,为客户加工被套、定做鞋帽、改制婴儿服装,填补了市场空白。
江汉区花楼街成立巾帼家政服务队,投资2 万多元将一个倒闭的幼儿园改成一间小炒店,安置女工11名,人均月工资达到700余元。
一些下岗职工从自家搬来厨房用品等,以实物和货币等形式投资,搞起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
一些街区清退民工保洁队,吸纳下岗女工成立了巾帼家政保洁队。
今年6月4日,35个服务站、队、点开通了960热线电话服务, 在网上建立了“巾帼家政”主页……
目前, 全市以女工为主的家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安置下岗女工7734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经建起小饭桌85个、钟点工点192 个、职业介绍点17个、少儿接送点17个、饮食服务点101个、美容美发点 14个、管道疏通点19个、陪护点26个、少儿托管点38个、缝纫编织点36个,有的下岗女工每月收入可达到1000元。
○开发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链
与家政服务网络相关联,武汉市下岗女工“围绕家庭、立足社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开放心态积极投身到社区服务中来,开发出适合女性工作的六类产业链:
一是遍布城区、就近便民的网点型服务队,如酒家、干洗店、鲜花点、杂货店、小饭桌等;二是进入家庭的入户型服务队,如钟点工、陪护工等;三是特殊技能服务队,如下岗女工巾帼模特队、编织队、管道疏通队;四是将妇联职能与业务经营相结合的中介型服务,如巾帼婚介、职介、房介;五是穿行街市的流动型服务队,如少儿接送车、粮油配送车、快餐车队;六是市场型服务队,如:下岗女工就业一条街、巾帼创业夜市等。
一年之间,拓宽了社区服务的内涵,一个又一个新行当、一条又一条就业新路出现在一度迷惘的女工面前。许多实现了再就业愿望的女工感叹:只要思路换了,机会真不少!
日前,武汉市巾帼家政服务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实体化、品牌化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不少女工开始从家政服务上获得了回报。桥口区荣华队的家政服务员周珍珍一年多来照顾一位中风的病人,学到了不少护理知识,成为一位护理病人的好手,深受客户欢迎,有10多个客户同时请她,她每月的工资达到1200多元。尝到甜头的她,又动员丈夫加入了家政服务队。夫妻月收入达到2000余元。
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活跃着从事家政服务女工们忙碌的身影。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下岗的日子是灰暗的,其实,擦净玻璃上的灰尘,就可以看到窗外天空的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