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资本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恩格斯论文,马克思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市场作为资本(资金)商品买卖交易的场所或长期资金融通场所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由于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也既可以存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市场的一般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资本市场应是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典型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息资本(资金)在其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转移,或者说生息资本(资金)的运动叫做资金融通或金融。
资金融通或金融就是把资金当作商品买卖的交易活动。资金融通或金融活动的场所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就是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随着资金融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最早的资金融通活动是私人之间直接进行的资金借贷活动。这类资金交易活动一般是凭口头协议或订立借据契约实现的。
原始的资金借贷活动的典型形式就是高利贷资本活动。高利贷资本借贷活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对那些大肆挥霍的显贵,主要是对地主放的高利贷”。一种是“对那些自己拥有劳动条件的小生产者放的高利贷”。〔1 〕奴隶主和封建主向高利贷者借货币主要是为了弥补他们各种寄生性消费开支;小生产者向高利贷者借货币,主要是为了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和交租纳税。因此债务人借货币是当着单纯的货币来使用的,而不是当着资本来使用的。货币对高利贷者才是资本。因为它能给他们带来利息。
马克思指出,高利贷资本借贷活动是在“已经有一部分产品转化为商品。同时,随着商品买卖的发展,货币已经在各种不同职能上得到发展。”〔2〕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由此可见, 原始的金融活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高利贷资本的发展和商人资本的发展,特别是货币经营资本的发展是联在一起的。”〔3 〕这是由于商人资本的发展,可以使少数人手中经常拥有较多的货币,暂时闲置的多余货币,便可以被用来贷给别人。在许多情况下,商人常常还兼营着高利贷。并且,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已经扩大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而各个不同的地区却使用着成色形式和重量各不相同的货币的情况下,某些商人就专门经营各种货币兑换业务。他们手中也掌握着较多的货币,有可能被用来借贷。这样,高利贷资本借贷活动及其场所便逐步发展起来。可见原始资金融通活动又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以高利贷资本借贷活动为典型的原始资本融通活动,可以说它是金融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的萌芽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和资金供应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这时,资金融通仍然采取私人之间的直接借贷活动形式,这在时间上、空间上和信誉上都是不相适应的。同时,这时采用高利贷方式融通资金,不但利率太高,而且放款往往还偏重于非生产用途,这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商企业的要求也是相矛盾的。正是在同高利贷借贷活动的斗争中产生了银行信用制度。银行信用制度产生后,主要的资金借贷或融通活动便逐渐被银行等金融组织承揽,于是,资金融通活动便由私人直接借贷逐步发展成为银行等金融组织为中介的间接借贷活动即信用制度了。信用制度就是现代金融市场的低级形式或非典型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商品生产逐渐成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或者说逐渐成了社会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时,市场经济活动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活动,整个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了市场经济轨道,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这时,商品经济便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了。和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需求和供给范围空前扩大,数量迅猛增加,需要打破资金融通的时间、空间的界限,要求突破间接借贷的融资方式。这样便使证券制度即证券市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于是资金融通便逐渐采用在市场上直接交易各种金融商品的融资方式。例如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市场上向社会上各种经济主体筹集资金或融通资金。这样,金融市场便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所以,证券制度即证券市场成了典型的金融市场形式。由于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最重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而资本市场也就成了金融市场的典型形式。由于金融市场是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而资本市场不但应是资本主义金融市场的典型形式,同样也应是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典型形式。
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1.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所谓资源配置,就是社会生产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方式一般有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两种。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资源配置,计划配置是指通过计划机制进行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中,资金的分配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资金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资金分配,是一种资金计划分配包干制。这种资金分配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必然十分低下。这是由于:第一,资金计划分配包干决策高度集中,资金分配往往不符合实际需要,而使资金供需总量失衡,投资效率低下。第二,资金计划分配包干,企业占用资金后,其存量无法在社会上合理流动,企业无偿使用资金,又缺乏资金保值、增值的自我约束机制,资金使用效益也十分低下。所以,传统体制下的资金分配包干制,不是优化的资金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资本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分配资金,则能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是由于:第一,通过资本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分配资金,资金分配决策分散,投资者选择余地大,机会多,从而可以自然实现资金供需总量平衡,提高投资效益。第二,通过资本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分配资金,资金可以在社会上合理流动,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合理调整资金存量,而且筹资者或资金占用者,必须对所占用资金的保值增殖承担经济责任,这又必然加强自我约束,努力搞好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由于企业经营机制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是否与整个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问题。
我国传统体制下,企业是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生产的附属行政机构,它对自己经营的财产既无所有权,也无经营权。因而,也无法对其经营资本财产承担保值增殖责任,从而,它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不能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资本生产经营者。也正因此,它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所以,它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企业必须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资本生产经营者,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情况变化适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必须把传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成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管理体制或企业制度。股份制正是一种典型的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企业要实行股份制也就需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作为长期金融市场,即资本市场的证券市场。所以要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也必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3.培育市场体系,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应包括各种商品市场,而且应包括各种要素市场。
我国传统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可能培育出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不仅没有建立起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甚至连生活资料商品市场也极不发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对于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是由于: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各种要素市场必须以金融市场为依托,因为各种要素的流动要依存于资金的运动;另一方面,各种商品市场的协调又必须以金融市场为纽带。因为,整个社会生产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金融市场对调节社会供需平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典型形式又应是资本市场。所以,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也必然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4.转变政府职能也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指转变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职能。
我国传统体制下,由于在微观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在宏观上相应地也就必然要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由于国家既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者,又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所以,企业也就必然成为政府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单位而接受政府直接管理。同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也必然会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管理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实行间接调控的管理体制。为此必须转变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职能,改革计划、财税、金融等宏观管理机制。而要改革金融管理体制,就必须实现宏观金融调控机制的转变,建立起一种以经济手段管理金融为主的间接调控机制。为此,也需要大力发展以资本市场为典型形式的金融市场。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融通资金,国家才可能大量采用经济手段调控各种金融活动。
三、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具有较强的市场调节功能作用的金融市场,是没有条件生存和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变,资本市场的各种经济主体和作为有价证券等资本商品的各种交易客体,及各种金融中介机构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职能逐步转变,我国资本市场也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以证券市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都已经逐步建立起来,而且也已经初具规模。
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推动了资本市场活动的经济主体的发育
在传统的体制下,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资金是由国家分配包干供给的,没有企业自主集资和投资的必要,并且也没有企业实行自主集资和投资的条件。改革以来企业通过实行各种经济责任制和推行承包制、租赁制等各种经营责任制,有的企业还实行了股份制,逐步扩大了自主权,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本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也就逐渐有了自主集资和投资的条件。企业要进行自主集资和投资,也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主要是各种有价证券资本商品。所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特别是集资和投资的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企业便会越来越发育成为资本市场活动的经济主体,这样资本市场也就必然会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财政金融管理改革,促进了国债市场、票据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形成和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财政金融体制下,由于只允许单一的银行信用存在,这就不可能出现多样化信用形式与融资的工具,有价证券等资本商品无法形成,所以资本市场也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改革以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我国逐渐开放了商业信用、国家信用、合作信用等多种信用形式,并且改革了企业融资制度,这样也就必然使各种票据、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之类的资本商品逐步形成。从而也就必然使国债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市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一、国家信用形式的存在,国家财政赤字,不再由银行透支,这就需要采用发行国家债券的办法解决。国家债券的发行和流通都必须通过资本市场才能作为资本商品买卖或交易。所以,国家信用的开放,必然促进国债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企业融资制度改革后,企业有权通过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生产经营资金,企业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才能当作资本商品买卖或交易。所以,随着我国企业融资制度的改革,资本商品的有价证券,即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也必然会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一、由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体制,是一种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所以,资本市场难以形成和发展。改革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各种商业银行及各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这就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中介机构的培育,为各种经济主体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融通活动或有价证券等资本商品买卖或交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而,这也必然会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第二、金融市场的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是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以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制度已逐步形成并且日臻完善,这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4.金融意识渗入人心,推动了人们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传统体制下,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缺乏金融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增强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的同时,增强了企业、家庭或个人以及作为经济主体的政府部门机构的金融意识。另一方面,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或国际经济关系中,受国际金融市场的示范作用影响也必然增强金融意识。由于人们金融意识的增强这就使许多人增强了投入资本市场各种活动,买卖或交易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资本商品的积极性。参加资本市场各种经济主体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必然越来越发展。
四、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
尽管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它本身还是一种发育不成熟,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主要是:
1.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企业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但企业要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自主进行各种资金融通活动,必须转变经营机制,创新企业制度。
首先企业要取得独立的经营财产即取得企业财产的经营权。
其次,企业要依法对其经营资本(财产)拥有的经营权,必须实行自主经营,这是实现其经营权的基本保证。
再次,企业还必须是一个资本生产和经营单位。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仍然是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不过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达的商品生产,即在社会生产中占支配或统治地位的商品生产就是资本生产(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生产,即资本主义资金生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生产,即社会主义资金生产)。企业又是社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只有成了资本生产和经营单位,即真正的资本生产者和经营者,它才能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换,这样才存在所谓经营问题,从而才存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问题。
最后,企业要建立起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就必须实行股份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制度。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企业制度,包括传统的企业资金制度,建立股份制企业有权自主集资投资的企业资金制度;改革传统企业财产制度,建立股份制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分开的企业财产制度;改革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股份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职能、机构分离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还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搞好企业的改组和改造,并将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2.转变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组织者,又是企业(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者,要使企业成为完全独立的资本生产者,从而成为资本市场最主要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政府在宏观管理方面,必须实现两个转变:第一、由传统体制下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转变为间接调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第二、由传统体制下,政府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转变为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各种经济活动。
这两个转变是相互联系的。要实现前一个转变,就必须实现后一个转变。后一个转变实现了,前一个转变才可能实现。
政府要转变职能,实现主要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也就是要运用各种经济机制或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经济机制或经济杠杆,就是价格、税率、利率、汇率等,为保证这些经济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必须相应进行价格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和利率汇率体系改革等宏观配套的经济体制改革。
3.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中各种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都在市场体系中进行,不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企业经营机制无法转换,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也无法转变,资本市场上的各种经济主体都无从培育和发展。因而,着力培育各类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便成了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建立健全我国的市场体系,必须加快市场体系培育。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市场。发展技术、劳务、信息和房地产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坚决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和垄断,促进和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五、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思路
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应该把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此,我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思路。
1.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
资本市场最重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典型形式是证券市场,而证券市场的根本基础是股份制企业。因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首先必须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
发展股份制企业与发展资本市场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推进股份制改革,从而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同时,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我国股份制企业或股份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股份制企业或股份经济的发展应该包括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企业和非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方面,需要注重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头等重要战略决策,努力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扩大股份制改革规模,并努力发展新建的股份制企业;二是应进一步完善股份制企业的法律和管理制度,搞好股份制企业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化建设;三是应进一步围绕企业改革转机在重点问题上积极探索,力求新的突破。
2.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最重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典型形式是证券市场,因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还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发展证券市场与发展资本市场,也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推进证券市场发展,发展证券市场又可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我国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证券市场的发展,主要应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方面,需要注重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作为发展资本市场,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推进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决策,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加大发展力度,扩大市场规模;二是应努力改进和完善证券市场组建管理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搞好证券市场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建设;三是应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四是应加强宏观调控和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建设;五是应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六是应继续保留、规范发展法人股流通市场,逐步解决好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股并轨流通问题;七是应逐步完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努力搞好沪深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扩容工作,逐步组建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逐步开放发展证券报价系统或非集中竞价交易的柜台交易市场。
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介组织
资本市场的各种经济主体中,金融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金融中介组织,它是资本市场上各种经济主体中的主体。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还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介组织。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介组织体系还很不健全。首先,证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组织,虽在证券承销、证券代理和证券自营等业务方面,对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证券商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调、融资能力相当有限,也难于集中大量社会资金、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其次,我国资本市场上现有的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不但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而且地位不明确,制度和行为还很不规范,多半从事一些拆借业务,而无条件进行大量的信托投资业务,因而也不可能在发展资本市场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上述中介组织体系还不健全,因而,也就还很不适应发展资本市场的需要。
为了适应发展资本市场的客观需要,一方面,我国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上述已有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中介组织,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和发展一些产权交易中介组织、投资基金中介组织。并且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还在于需要建立我国的投资银行体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各种中介组织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允许一些大券商从事必要的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按投资银行的要求改造和规范原有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公司,也可以组建新股份制投资银行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投资银行。总之,通过这些途径,可以逐步建立我国的投资银行体制。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7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7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71页。
标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金融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国资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高利贷论文; 经济学论文; 股份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