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第二中学 543000
一、寻找课程改革的创新点
2008年8月,笔者担任梧州二中校长,梧州二中是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中,当时由于当地的几所示范高中不断扩招,致使该校生源直接受到影响,办学质量难以提升,学校一度面临被撤并的危险,师生思想波动较大,可谓重任在肩,压力很大。面对如此困难和压力,全校师生通过创新,超越自我,让二中超越发展!决心让二中人从困境中走出来,重拾信心与勇气。为此,我与教师们开始了艰难的“学一教一练”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努力,梧州二中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高考升学率从过去不到50%提高到后来的80%以上,2009-2011年连续三年获得梧州市高考优秀学校二等奖。
课程的价值在于育人。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育人的价值找回来,让学生重拾自信与尊严,这是学校超越发展的唯一突破口。于是,我校把“实践育人”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创新实施通用技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技术素养教育。
当时,有三大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理念不合,不少教师质疑,普通高中搞通用技术,与技工学校有何区别?二是经费有限,梧州二中过渡校区连基本的教具都没有,更不用说教室;三是通用技术非高考考试科目,如何才能吸引学生?
我们开始了“拓荒之旅”,选派范宇老师参加兴华平台举办创新实验培训学习;回到学校后,范宇老师与兴华平台输送的志愿者蓝秋梅、黄恒三人组成了该校最初的创新实验教师团队;没有设备和教具,我亲自带着这个团队花了几天时间,将过渡校区的一间堆放废旧教学设备的实训操作室整理出来,把旧的实验桌翻新,利用技工学校留下的少量工具作为教具。就这样,我校的新课程创新实验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全新的改革与创新之旅。
二、发现与唤醒学生的潜能
强势的威严会产生力量,但它只能维持表面的、短暂的顺服或平静,教育的真正力量来自每一位学生的内心;要创新实施新课程,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让学生跟着教材做做题、完成会考就行了,而要整合、构建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与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为此我校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一是开发一系列基于教材和课标、易入门的探究项目和活动,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二是对教材进行重构,创新研发一系列探究式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价值;三是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人文、政治(STEMA系统)等多个学科知识,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浮沉子项目、对口喷泉、饮水鸟、奇妙光现象、简易电动机、棉花糖机……梧州二中创新团队第一阶段开发的项目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瓶罐罐,也不需要大型工具和宽敞的教室,对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不高,再加上没有考试包袱,很快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一个学期后,创新团队开发了更多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项目,并开始有意识地把物理学科知识整合进来。参与项目的学生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享受着探究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不管课上还是课后都沉迷其中。
学生参与的热情引起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注意,信息技术、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纷纷加入团队,成立了实验工作室,结合各自的学科特长设计项目、网站、小制作等,很受学生欢迎。来自广西师大、贺州学院的在校生唐万敦、贤先毅、邓日杰、覃志杨等经过兴华平台培训后作为志愿者,也先后来到梧州二中,为我校的新课程创新实验注入了源源活力;我校的实验室由最初的1个逐渐增加到6个,可供学生探究的项目则达50多个,逐渐构建起以育人为引领、以行动为特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探究性课程,形成了“探究科学、探究技术、探究社会”3个课程模块。
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综合化课程,重新发现了学生,唤醒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技能、分析判断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让课程回归教育本质
新课程创新实验犹如一股春风,悄然改变了学校的教风和学风。许多教师跃跃欲试,都希望能参与到这场全新的变革中来。为激励教师们的改革热情,我校发起了关于课程观的大讨论,让教师们思考:学生需要怎样的课程?课程应如何选择?课程的选择权在哪?学校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这次“大讨论”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热议的话题。通过讨论和思考,教师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课程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跑道”,“跑道”的作用是服务,学校教育要转型为为学生提供服务;而课程决定着学校的形态,只有改变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
随后,学校成立了课程办,吹响了向课程要质量的号角。提出“教师就是课程”、“活动就是课程”的理念,鼓励更多教师及志愿者设计自己有研究、有特长、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并可申报校本课程,通过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课程办的推动下,该校各学科教师边思索边实践,开发出了“单片机机器人”、“航天梦项目(航模、飞机设计方向)”、“我们身边的化学(酿酒、皂化等)”等诸多选修课程。与此同时,师生们还共同设计建立了30个学科教室,学生按兴趣选课,按课程走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室与学生一起学习与成长。
梧州二中正在成为中国课程改革强毅力行、锐意创新的行者:毛国坚校长荣获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荣誉称号;“创新驱动实践育人,探究引领技术教育”课改项目获广西教育厅推荐参加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荣获广西教育厅“广西高中新课程创新实验学校评估”优秀学校。
论文作者:毛国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梧州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二中论文; 项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