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牵引功能及其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学习型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1)03-0024-05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P9)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就是使理论掌握群众的战略性工作。马克思主义是从客观世界中产生出来的关于普遍真理的体系,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们的精神世界一旦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思想就会发生升华,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就会大大增强。这种真理的科学规范力、正确的导向力所起的历史发展的杠杆作用是任何其他思想理论所无可比拟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我们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中党组织的领导是关键。当前,全党上下正在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要充分借助这次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领导力,继而更好地发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牵引和导向作用。
一、宽视野认知,明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学习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秀品质,也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学习中建党立党、在学习中执政理政的历史。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就是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真理价值,由此拉开了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序幕。党成立之初,由于党员阶级成分极端复杂,存在不少“幼稚病”,我们党学习的任务、统一思想的任务非常繁重。“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2](P85)。1929年5月,红四军党员中,工人占23.4%,农民占47%,小商人占8%,学生占14%,其他人员占7%,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77%。这些非无产阶级党员,“有很可爱的积极性,并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训练;但是,他们是带了他们原来的不符合或不大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入党的”[3](P1108)。他们缺乏革命斗争的实际锻炼,也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不少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而在思想上却没有完全入党。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提出了思想建党的战略思想,正式确立了学习的重要地位。此后,我们党根据形势需要持续进行学习教育活动,保障了党的先进性。1942年6月至1945年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使全党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大团结,为党的七大召开,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总结了党在这方面的经验,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P1094)建国后,又先后进行了1950年至1954年的整党整风、1983年至1987年的整党、1990年至1991年的党员重新登记、1997年至2000年的“三讲”教育活动、2000年至2001年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至2006年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2008年至2009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等等。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我们党夺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回顾我们党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是学习使我们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学习使我们党逐步加深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对我们党善于学习的精神,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包括一些并不赞成我们主张的人,无不感到敬佩。新加坡资深政治家李光耀说,中国人的求知若渴令他大为震惊,是“中国人的奋发好学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也多次说,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蓬勃发展的集体,因为他们“愿意并正在向所有人学习”,“吸收现代文明中一切好的东西”。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公开宣称把自己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必将对党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强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必由之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读书与修身的关系,古今中外思想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宋代理学家朱熹讲:“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清代学者金缨说:“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知识是思想、是智慧,也是人格的化身。“君子不学,不成其德”。重视学习的人大多看重事业,重视学习的人容易淡泊名利,重视学习的人往往志存高远。我们共产党人,历来都把读书学习作为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列宁在1920年向共青团提出了学习的任务,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毛泽东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我们要认真学习革命导师和领导人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世情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从国情来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从党情来看,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使党面临着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如何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重大问题。领导班子要有效应对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复杂的局势,把握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就必须具备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研究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学习摆上重要位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才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才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起点谋划,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牵引力
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各级组织都要充分认清形势,科学制定措施,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做,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抓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完善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等环节,务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一)营造氛围,发挥环境的涵育功能
内外因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质量的高低。催人奋进的环境,能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能诱使人腐化、甚至堕落。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重大课题面前,学习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环境的营造是一项立体性的工作,需要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推动本单位本部门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满足党员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牵引作用,注重整个学习机构的建立,严格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书记抓、抓书记”的指示要求,实行党的书记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联合抓的局面。充分发挥学习形式的能动作用,采取会议、板报、墙报、专栏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网络的前沿阵地作用,拓展网络功能,开辟“红色大讲堂”、“理论前沿”、“科学发展观知多少”、“理论与实践”等专题栏目,开展学习互动交流。
(二)建章立制,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有过深刻的论述。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就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4](P333)邓小平同志的论述告诉我们,制度建设是一项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好的政策要有好的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和依托的政策,即使再有效,也可能因为个人的偏好而被废弃。因此,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学习制度,才能确保落实的经常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也强调:要“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不断总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制度的落实促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制度机制真正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把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与党员个人自学制度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避免“以会代学”和学习走过场的现象,确保集体学习制度的严格落实;完善个人自学制度,要明确要求党员个人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把学习纳入到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当中,不断激发个人自学的内在动力。二是把建立完善综合检查考评制度与学习成果转化制度结合起来。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研究制订具体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绩效评价制度。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考评,定期进行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把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和活力。在考评基础上,要注重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要通过集体交流、大会研讨等形式促进学习成果的运用。
(三)多维运用,发挥实践的深化作用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源泉。根植实践,理论之树就能长青,我们就能够关注新问题、聚焦大问题、切准真问题。脱离实践,理论之树就会枯萎、衰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同样离不开实践的历练与深化。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要使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源动力,加快党组织学习成果转化的步伐,就要善于破解本单位发展的难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转化为实际效果。一是注重研究解决本单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本单位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及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升运用理论学习成果破解本单位发展难题的能力;通过不断提高党委决策的能力水平,不断拓展党委工作思路,推进工作的创新发展。二是注重提高落实上级精神要求的质量。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更要科学创新地落实好上级的精神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成为上级精神落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在工作的落实上始终走在前列,始终成为群众落实工作的模范。三是注重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
三、多路径强化,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牵引形式
(一)注重方式的群众化,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个单位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推出了一些特色浓郁、特点鲜明的活动形式,整体效果很好。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末端落实即基层层面的实践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过程中,就要着眼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化思想为能力,以理论明思路,从而为基层全面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为此,就需要大力提升学习成效,努力在培养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上出实招。一是在内容上要体现贴近性。要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还原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还原到基层经济社会建设轰轰烈烈的大潮中,透过国家、家乡、集体、家庭、个人的变化,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不断升华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识;要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和习惯认识,运用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认清科学发展观绝不是无足轻重、无关痛痒,而是与基层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人成长进步息息相关。二是在方法上要体现灵活性。要最大限度地把党员干部和群众动员起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好学习辅导、重难点问答、热点问题大家谈,通过网络对话、发帖子交流、组织辅导报告、面对面宣讲、理论茶话会等多种形式营造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学习、认真领悟、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三是在时间上要体现经常性。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下细功夫、慢功夫、实功夫,融入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日常学习教育和工作生活中,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成为基层的经常性工作,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性活动。通过理论大众化的普及,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党员干部和群众真正弄清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带来什么、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注重活动的常态化,持续施力、提升水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要求牢牢把握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动基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务必在保持活动的经常性上下功夫。一是要上级活动牵引。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说,要通过深入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在基层”、“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思想论坛、网上交流等活动,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和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落实。二是要大项任务结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结合起来,同年度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要骨干队伍支撑。推动理论大众化,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经常化,对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理论骨干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以基层宣传部门和党校理论工作者为主体,把他们作为基层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同时还要把基层各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作为理论普及的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论宣讲、学习辅导和带头实践的“酵母”作用。四是要机关基层互动。党委机关在开展学习活动中,也要通过到基层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个别谈话等方式,听取基层党组织对党委机关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了解各级存在的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也要在进入组织、进入思想、进入学习、进入工作上领先一步,力争和上级党委机关实现同频共振。
(三)注重实践的生动化,学用结合、增强效能
理论武装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基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根本的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基层新情况、解决基层新问题、实现基层新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生动的群众性实践与基层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按科学规律抓基层打基础的生动局面。实践上求突破,必须着力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定位不准的问题。要充分认清不同基层单位建设的特点规律,认清不同单位所处的特殊地位作用,认清不同单位担负的使命任务,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扬长避短,形成单位建设特有的风格,并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把握建设的规律性,体现创新发展的时代性。二是要解决好分类不清的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对象的学习实践活动,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查找差距、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检验成效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分层分类进行帮助指导,从而对症下药。三是要解决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说的是解放思想的话,做的是因循守旧的事;讲的是解放思想的理,走的是习惯思维的路;也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唱的是科学发展观的调,背后却尽干违背科学规律的事。因此,必须认真清理习惯思维、陈旧观念和过时做法,坚决破除思想上的桎梏和障碍,坚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四是要解决好勇气和胆识不够的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认清所处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要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敢于正视问题,揭短亮丑,在解放思想上走在前列,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基层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工作实践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以思想的解放带来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各项建设的创新。
(四)注重考评的科学化,奖惩结合、形成动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终要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上,只有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才能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也就是说,要通过学习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科学的考评机制至关重要。一是要通过理论学习考。在学习中必须明确,要按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学习篇目,撰写学习体会,保证学习的时间,提升学习的效果,使之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从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政治信仰、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使解放思想的过程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二是要通过解决问题考。要紧紧围绕解决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解决服务意识淡薄、不深入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要求、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的问题,解决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的问题,解决全局意识不强的问题,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纪不严的问题。三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努力把基层各单位的现状和基础、需要和可能搞准确,把发展方向、步骤及任务弄清楚,用整体的、联系的、系统的观点谋发展、搞建设,积极探索一套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对策措施,努力实现速度与质量、形式与内容、投入与产出的有机统一。四是要通过科学发展考。要真正做到学习理论通过实践来深化,查找差距通过实践来进行,制定措施以实践为依据,解决问题用实践来推动,检验成效以实践作标准,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的成效体现在基层全面建设的各项工作上,体现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上,体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