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发达国家间相互直接投资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直接投资论文,趋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全球范围内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作为直接投资活动主体的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更是日趋活跃,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相互投资则突出显示了进入21世纪全球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发达国家也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国际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1.发达国家仍是国际资本流出和流入的主角
国际直接投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其投资规模急剧扩大。1995-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由3564亿美元增加到1239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57%。但自2001年以来,受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活动大量减少的影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出现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见表1),2004年和2005年由于流向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强劲,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出现反弹,2005年达到7787亿美元。
尽管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水平投资以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以发达国家为主要资源来源国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发达国家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量的比例在2000-2003年基本保持在90%左右,2005年有所下滑但仍占到83%。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上来看,发达国家也是主要的东道国,2000-2002年其资金流入量占世界总水平的比例基本都保持在70%以上,之后有所下降,2005年发达国家占世界FDI流入量的比例为59.2%,仍保持在半数以上。
2.国际直接投资政策日趋自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与80年代开始的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而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投资全球化更是在单边、双边和多边三个层次上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各东道国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主要目标,对外资政策和法规进行重新修订。从表2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到2004年,大部分年份中,东道国对FDI管理政策和法规的改革项目,有90%以上涉及到利用外资新的促进措施或对外国直接投资开放新的领域。
在双边层次上,国际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主要体现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s)和双重征税协定(DTTs)。到2005年全世界签订这两项协定的数目分别达到2495和2758项,发达国家参与的条约数目则占到1511和2111项。2005年达成的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的国际协议达到232项。
3.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浪潮达到顶峰,金额为11438亿美元,相对世界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量的比率为83%。经过随后三年的下滑,2004年小幅上升为3800亿美元。而2005年全球跨国并购额比2004年增长了88%,一跃达到7163亿美元,交易数增长了20%,达到6134起。在跨国并购中,无论从出售方还是购买方来看,发达国家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强,有足够多的令外国购买者满意的企业可供出售,向外国投资者出售企业所有权的限制政策少;同时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筹资渠道多,有能力以大吃小或以小吃大,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迅速对外扩张。
4.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不断高级化,服务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投向
从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的总体趋势上看,跨国公司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密集产业的区位聚集化程度越来越高。2002-2004年在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中,服务业每年的平均交易额达到4362亿美元和4764亿美元。在跨国并购的交易中,21世纪初的几年里服务业所占比重保持在60%以上。近年来金融服务业的国际投资得到稳步增长,在跨国并购出售额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15%-20%;而在跨国并购的购买额中所占比重更高,2004年和2005年高达45.7%和40.6%,投资金额分别达到1741亿美元和2905亿美元。
二、美国、日本和欧盟间的相互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非常活跃,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大三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欧、日三角关系的特点是彼此都是对方最大的投资伙伴,他们三者的相互投资和内部投资占发达国家总资本输出的90%和资本输入的93%。
1.美国和日本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情况
(1)美国对欧盟的投资
美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相互间的投资一直非常活跃。欧盟一直是美国公司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地区,自1995年开始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有40%以上流向欧盟,到2003年增加到54.5%。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欧盟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较高,有助于跨国投资企业的生产运营;从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的角度来讲,美国与欧盟国家经济水平相近,消费结构相似,有利于企业拓展在国外的产品销售市场。而2005年美国对外投资流出量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2004年出台了“美国就业机会创造法”,该法允许对国外子公司转回美国的收入按低于常规的税率征税,导致再投资收入的一次性下降。在欧盟国家中,原来的欧盟15国是主要吸收美国投资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卢森堡,2004年新加入的中东欧10国吸收的美国在欧盟的投资只占2%的比例。
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制造业和传统行业逐步转向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在美国对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投资比例,自1998到2003年每年大约保持在20%左右,2004年这一比例上升到35.2%。从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来看,以化工产品、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增长为主(见表3)。目前西欧生产集成电路的95%、电子计算机和检验计算器的80%、半导体的50%和小汽车的40%,都为美国资本所控制。由于这些行业是新兴的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而美国拥有较强的行业比较优势,所以对外投资增长较快,投资地区主要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以充分利用对方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使产业向新的层次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对欧盟的投资中占最大份额的则是服务业,其次为制造业。在服务业中金融业和不动产业的增长最为明显,2002年和2003年金融业在欧盟吸收美国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5.8%和23.3%,2004年这一比例下降到7.8%,主要是由于美国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金融投资力度。不动产和其他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在2001-2004年保持在40%-50%左右。
(2)日本对欧盟的投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对北美和欧盟的投资额占其投资总额的近2/3。在1998年以前美国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投资国家,而自1999年到本世纪初的几年中,欧盟逐渐成为吸引日本投资的热门地区,2005年欧盟占日本FDI流出量的17.3%,金额达79亿美元。日本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中有3/4集中在英国和荷兰,2005年这两国吸收的投资分别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6.9%和42.1%,其次是德国和法国,这4个国家占日本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比重在最近10年中一直保持在90%左右。
日本对欧盟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非制造业领域,2003年非制造业占日本对欧盟直接投资额的67%,占新增项目数的91%,其中非制造业投资额的68%和新增项目的95%集中在金融和保险业,实际上这两个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对欧盟直接投资最大的行业。在日本对欧盟金融和保险业的直接投资中,主要集中在英国、爱尔兰和荷兰,由于这些国家对金融市场解除管制,并对投资给予税收方面的鼓励。日本在欧盟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运输设备、电子和机械行业。
在日本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方式中,并购和绿地投资比例基本持平,而且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以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竞争力的逆向关系作为参考指数,也就是对于那些与当地企业相比日本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行业,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如化工产业;而对于那些日本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则采用绿地投资方式,例如运输和电机电子行业,尤其是半导体产品。由于英国国内运输行业很早就已陷入困境,因此日本在该领域中的绿地投资目的地是英国,而没有进入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德国。在电机电子行业,德国和法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日本转向英国和荷兰进行绿地投资。在化学领域则相反,日本在这一领域竞争力很弱,因此转向欧盟国家中在该领域竞争力最强的两个国家——德国和荷兰,采取跨国兼并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了欧盟国家竞争力较弱行业的发展。
2.美国和欧盟对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一直以来日本在“美国、欧盟、日本三级模式”中的相对地位较低,特别是引进国外直接投资极少,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将促进外国对日直接投资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1994年成立的“对日投资会议”,1996年发表的《关于完善日本并购环境措施》报告,都表明了日本欢迎外国直接投资的立场;1997年日本吸引外资达32亿美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最高值;但进入21世纪初的几年中,由于2001年“9·11”事件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和对外直接投资急速下滑,外国对日直接投资急剧减少,2003年日本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仅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的20%;进入2004年,由于全球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日本在金融保险、通信、商业等非制造业领域的放松规制取得明显进展,2004年日本吸收的对外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78亿美元;但2005年日本FDI流入量较2004年下降64%,仅为28亿美元,为过去10年中的最低值,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政府推迟了批准股权置换方式进行的跨国并购行为,同时增加了对国内外大型零售商经营的限制。而日本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以跨国并购的形式进行,并且以零售业为主,因此这两项政策必然直接影响到日本FDI的流入量。
从向日本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别分布来看,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占有绝对优势,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美国与欧盟各自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表4中可以看出,1998-2001年间美国和欧盟对日本直接投资的比例在交替上升,表明这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体现出很强的竞争性。自2002年开始美国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欧盟则呈现上升趋势,成为日本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区。2005年欧盟对日本投资额为19亿美元,占日本FDI流入量的58%。
从投资方式看,对日并购式投资显著增加,而且欧盟和美国对日本的大型并购案件增多,如英国电信和沃达丰、美国电报电话和里普伍德等公司均出巨资参股日本电信公司;法国雷诺公司向日产汽车公司注资66.8亿美元;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20.7亿美元收购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美国通用财务公司(GE Capital)先后向日本租赁公司、东邦生命保险公司分别斥资65.66亿美元和23.24亿美元;美国默克公司向万有制药公司注资15.01亿美元;英国沃达丰公司斥资42.3亿美元收购日本捷风移动通信公司等。
从行业结构来看,外国对日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非制造业领域。在1989—2003年度外国对日直接投资累计额中,制造业占31.8%,非制造业占68.2%,其中金融保险占27.5%、商贸占14.1%、通信占12.4%。2004年非制造业在外国对日直接投资额中所占比重高达97.5%,尤其对金融保险、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直接投资增长显著。美国和欧盟对日本直接投资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美国投资明显侧重于金融保险业、服务业以及机械制造业,而欧盟主要投资于商务、贸易、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领域。
3.欧盟和日本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同时又是最大的利用外资国。欧盟是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上世纪90年代,欧盟在美国的投资占美国吸收FDI的70%左右,同时占欧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0%左右。但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欧盟向美国的资金流入迅速减少,从2000年的2367.16亿美元骤降为2003年的304亿美元,下降幅度高达87%。2005年回升到650.3亿美元,但也仅相当于2000年的27.5%,这表明美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比以前下降了。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受“9·11”事件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不断下滑,使欧盟将投资转向世界其他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从整体上看欧盟是美国利用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但欧盟内部各国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比例有很大差距,主要集中在欧盟15个老成员国,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这四个国家的投资分别有近1/4,1/5,1/3和1/6流向美国。
同时,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就单个国家而言,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之前,美国一直是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所占比例在1997年以前都处于40%以上。而自1998年以后欧洲和亚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使美国在21世纪初成为吸引日本投资的第二大国。
从美国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看,就单个国家而言,到2005年英国是美国的最大投资国,投资金额超过2820亿美元,日本位居第二,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900亿美元,随后是德国(1840亿美元),荷兰(1700亿美元)和法国(1430亿美元)。
从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日本和欧盟对美国直接投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日本对美国投资主要以商业、保险业、不动产业等服务业为主。资料显示,从1989-2002年的平均数字来看,非制造业占据了日本对美投资总额的64%,其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为18%,其次是不动产(16%),金融和保险(12%)。同时日本还进行了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造业投资,电子工业占日本对美国总投资的比重为12.7%。在2002-2004年日本对美国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汽车产业投资分别占到56.9%、66.2%和21.8%。日本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按照2004年跨国公司的资产值计算,全世界排名前50位非金融跨国公司中有日本企业5家——丰田、本田、索尼、三菱、尼桑,在美国全都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
而欧盟对美国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商业和金融业。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并购方式实现,根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1996-2003年在世界跨国并购按并购金额排名的前100个项目中,西欧企业对美国的并购项目数为28个,总体金额为4312亿美元,占西欧企业跨国并购总金额的31%,其中服务行业的并购项目为18个,总体金额为2500亿美元。2005年欧盟对美国金融业的投资金额为161亿美元,占欧盟对美国总投资额的24%。
从投资方式上看,欧盟和日本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欧盟主要以股权资本的形式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而日本则采用股权资本和利润再投资并重的方式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
三、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相互直接投资情况
发达经济体中除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和流出量在2005年的总额分别为182亿和583亿美元,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比重分别为2.0%和7.5%。
这些国家主要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以色列、挪威、冰岛等,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士三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采用的贸发会议2003-2005年外向外国直接投资业绩指数显示,以一国占全世界外向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份额与该国GDP占全世界GDP的份额之比来衡量,瑞士位居第4位,加拿大位居第16位,澳大利亚为第22位。在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加拿大排在第6位,瑞士为第10位,澳大利亚排在第12位,总投资额分别为474.5亿、252.1亿和162亿美元。2004年接受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澳大利亚排在第5位,加拿大排在第19位,两国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分别为426亿和63亿美元。
1.加拿大
加拿大一直以来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有重要位置,2005年在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前10位的发达国家中,加拿大排第9位,达340亿美元;在流入量中排第5位,达338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国内需求的增加以及积极的投资环境所推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的经济交往,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一直十分活跃,美国对加拿大的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10.75%,到2005年底,美国流入加拿大的国际直接投资累计额达到2348亿美元;来自加拿大的投资占美国吸收外资总量的8.8%,加拿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到2005年底已达到1440亿美元。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引进外资,加拿大都是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自北美区域一体化进程之后,加拿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约2/3是投向美国的,这反映出两国对外投资的相对规模和依存关系。
就发达国家的标准而言,加拿大是一个对外资具有严重依赖倾向的国家,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依赖又是非常集中的。自加美贸易协定以来,美国就成为加拿大最为重要的外资输入国,北美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使日本和欧盟各国的跨国公司认识到投资加拿大就可以畅行于美国市场,因此日本和欧盟各国也加强了对加拿大的直接投资。
在分工关系中,加拿大的比较优势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能源、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相对于美国较便宜的劳动力。在加拿大吸收的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能源和金属业的投资额自2001年到2004年保持在年均600亿美元的水平,占加拿大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的20%以上。在北美贸易协定之后,加拿大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明显活跃,其中,金融服务业、运输设备、汽车设备、化学、能源、通讯、食品和饮料业尤为显著。自2001年到2004年,加拿大对美国直接投资中有30%以上集中在金融和保险领域,到2005年这一比例为41.3%,投资额累计达到595亿美元。2004年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中,被并购的美国企业有15家,其中被加拿大并购的有4家企业,占总数的26%,其中有3个项目是服务行业。
2.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其国家投资局总结了10个方面的投资优势:经济实力、民主和政治、人力资源、成本竞争力、创新文化、信息通讯系统、监管制度、地理位置、生活质量和友善态度。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经济形势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澳大利亚的经济保持了13年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03年,连续两年被列为世界上最具弹性的经济。在过去的10年中保持了平均3.9%的年增长率,高于经合组织(OECD)3.0%的平均增长率。现在,越来越成为备受推崇的投资目的地,2003年在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方面,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名列第3位。2004年澳大利亚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为180亿美元,流入量为420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是跨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或重新确立总部地点时考虑的第三大最受欢迎的目的地。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政治风险程度较低的国家,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业务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猖獗的情况下,在澳大利亚投资可避免由此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同时澳大利亚所具有的广泛的研发领域和锐意创新的文化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外资企业在澳大利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2001年OECD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调查结果,38%的澳大利亚外资企业进行研发活动,而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仅为18%。澳大利亚政府的研发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所占的比例也是OECD各成员国中较高的。
3.瑞士
近年来瑞士企业投资外移的势头十分迅猛,不少企业在国外投资设立了公司网络,其海外企业规模通常大于母公司,业务量也主要在海外公司进行。2002年瑞士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为82亿美元,2003年达到154亿美元,增幅近一倍,2005年则突破428亿美元,在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前10位的发达国家中排名第6位。
外部由于欧盟统一大市场的逐渐形成,内部由于瑞士本土资源有限、市场狭小以及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使瑞士企业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和规模,同时瑞士政府也一贯采取鼓励资本输出的经济政策,对本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无任何政策法规上的限制;与世界主要国家均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鼓励措施;采取国别导向性原则,即鼓励和促进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经济组织的咨询服务职能,对企业对外投资给予间接性帮助。加上瑞士拥有宽松的金融环境,无外汇管制,无兑换限制,且瑞士法郎为世界上地位最稳定的硬通货币之一,使瑞士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四、发达国家间相互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200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连续下滑三年后出现了连续增长的第二个年份,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05年达到542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37%,近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强劲增长反映了跨国并购,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跨国并购水平的提高,因此发达国家间的FDI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但也应看到,随着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其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从绝对投资金额上看,在近期,发达国家仍将占据主要地位。
资本在美日欧之间的相互对流仍然是当今及未来一个时期内国际资本运动的主流。从美日欧国际投资地位的相对关系看,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不过,由于欧盟统一市场的建立和东、西欧经济日趋一体化,以及日本扩张内需、开放国内市场的影响,流入欧盟和日本的国际资本将快速增长,所占比重上升,而流入美国的国际资本的数量与速度将减缓,美国作为国际资本主要投资场所的地位将相应下降。
在欧盟原15个成员国中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一直都是主要吸收对外投资的国家,占欧盟吸收对外投资流入量的50%左右。但进入21世纪初这一比例大幅度下降到30%左右,而卢森堡、西班牙、荷兰、爱尔兰等国近年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增幅较大。同时欧盟10个新成员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其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具有自由进入其他欧盟市场的条件,再加上加入欧盟后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的法律制度更趋稳定,继续推行私有化,调低公司所得税以及出台新的鼓励方法。流入10个新成员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呈上涨趋势,2005年这10个国家共计吸引34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比2004年增加19%,再创新高。就制造业而言,欧盟的一些新成员国(特别是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作为汽车生产首选地点的地位得到巩固。例如,现代汽车集团已宣布计划在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建立新厂。欧盟新成员国的比较优势(例如,这些国家的平均工资只相当于欧盟老成员国平均工资的30%)很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他们的汽车产量预计在今后5年内可以翻一番,达到320万辆。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也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根据日本国际合作银行2006年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9%的被访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中增加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其中87%的日本生产性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内扩大国外生产。而日本在引进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将会在未来几年有突破性的进展。2003年日本发表的“对日投资促进计划”强调扩大对日直接投资是搞活日本经济的关键;2005年对《公司法》作出全面修改,尤其注重的是有关并购的内容;2006年初日本政府又提出扩大外国对日直接投资的数值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到2011年外国对日直接投资额累计将达到2500亿美元。日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减少了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障碍,促进了外国对日非制造业领域投资的增加。同时打破传统的“终身雇用制”,培育从事并购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及时提供有关企业并购的信息,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等措施都增添了日本市场的魅力,吸引跨国企业对日进行直接投资。
标签:直接投资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投资论文; 跨国并购论文; 趋势分析论文; 欧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