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园丁的艺术与专业教学的基础--“十一五”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述评_教师素质论文

培园丁之艺,奠职教之基——“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园丁论文,职教论文,十一五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拿出100亿元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其中一项重要计划。该计划内容:中央财政投入5亿元,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支持开发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专项资助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该计划的投入超过了改革开放20年来中央财政用于这项工作经费的总和,前所未有,力度空前。

经过5年的工作,在教育部、财政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该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央财政支持培养培训教师3万人,各省财政支持培训教师12万人,合计15万人;开发了80个重点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业教学法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及一批公共研究成果,聘请了2.7万名兼职教师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经过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与计划实施前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增加了30%,兼职教师增加了12%,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也初步建立。2010年12月23日,在天津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展中,鲁昕副部长指出,“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兼职教师人数不断增多

1984-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兼职教师数量变化图(单位:人)

历史回顾

“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之前,职教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了“培养培训并重,职前职后一体,校企合作,灵活开放”的培养培训体系,这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此时,我国教育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产生了一大批新的职业学校,需要大量新的教师。为此,加强了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设和普通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师范)院系为主体的职教师资培养框架。1979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吉林职业师范学院正式成立。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要求省、市、自治区应积极筹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1987年国家教委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暂行规定》,要求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少数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在这一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基础初步建立,为师资培养初步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1989年-1997年国家教委先后批准了天津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农村职教培训中心。1993年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职业中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1997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后。这一阶段,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为了适应教师培养培训的新要求,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陆续确定了56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各省也相应建立起近300个省级职教师资基地,初步构建了培养培训并重,职前职后一体,校企合作,灵活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其中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由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院系承担,培训工作则由全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共同承担。

与职业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的同时,职业师资培训模式上也开始了相应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20世纪90年代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中探索出“学习理论——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实地考察”四结合的模式;一些基地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总结出的“理论学习、专题探讨、经验交流、企业考察、案例剖析、总结提高”等模式。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体系构建和模式探索为“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不断攀升

1985-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教师学历结构变化图(%)

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不断提高

1991-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比例变化图(%)

背景:职教良性发展师资首当其冲

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末职业教育发展低谷期后,2002年至2004年,中等职业教育开始止跌回升,特别是2005年及以后,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100万,至2007年年招生额达到750万人,在校生数量突破1800万,创历史新高。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进入历史“最好的一个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要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提高办学质量问题,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高职业教育与办学质量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上不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难以推进,人才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关键: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素质提高迫在眉睫

“十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骨干教师和校长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相关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共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2%,其中,普通中专为79%,职业高中为68%,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14和37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为18%,其中,普通中专为23%,职业高中为13%,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8个和6个百分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中,持有与所教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比例达24%。职业学校积极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提高到2005年的超过12%。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基础薄弱,保障不足,职教教师队伍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是随着职业教育持续扩招,教师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超过了21∶1,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6∶1,2003年也不到18∶1,生师比逐年增高,教师存在较大缺口。

二是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很突出。专任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仅占5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足1/4,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不足10%。

三是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相对不足,提供的培养培训项目存在针对性不强、不够规范等问题。师资基地主要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历史较短、基础较弱、经验不足,相对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特殊性,无论是从培养培训项目的类型、层次和内容,还是从项目的规范化、专业化,都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是职教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职教特色不明显,学校用人机制不灵活。适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要加大职教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力度。

为此,按照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引导支持,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着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着力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实践性和技能性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素质提高计划内容一: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批量升级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由中央、省(区、市)两级组织实施。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3万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各省(区、市)组织12万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时间各为一个月,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教学法,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国家级培训的时间为两个月,由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承担,同时吸收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实训基地参与。在国家级培训的基础上,选派1000名表现突出者赴德国、奥地利进修6周,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教学法,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实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培训经费由地方财政、学校和教师个人分担,具体的经费分担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

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各省(市、区)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成绩显著的地方予以适当奖励。

骨干教师培训大幅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万名教师取得更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2010年比2006年增加了30%。

素质提高计划内容二:80个专业师资培训方案量“师”定做

为了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发中等职业学校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

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本项目的成果形式分为教师培训包、校长培训包和公共基础研究成果三种类型。教师培训包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一是该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二是一套包括该专业教师上岗培训、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方案;三是至少一部该专业教师培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四是一部该专业的专业教学法教材;五是该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校长培训包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岗位职责和能力标准;二是面向校长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的培训方案;三是面向不同层次校长培训的系列教材;四是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公共基础研究项目的成果,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形成相应的课程、教材、制度研究和设计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等。

项目开发工作由专业优势明显的39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高等学校牵头,吸收其他师资基地、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参与。

通过该项工作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组织开发了80个重点专业的70余套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70余本专业教学法教材,约170本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公共研究成果。

素质提高计划内容三:特聘兼职教师计划——1.2亿元为职校引入“能工巧匠”

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势头良好、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高、专业师资相对紧缺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相关专业、服务当地支柱产业的重点专业,以及其他急需扶植的特色专业为重点,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以补充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

对特聘兼职教师的要求是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相关行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胜任相应的教学工作。特聘兼职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实行岗位聘任、合同管理,聘任期间不占用学校现有编制,在原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变。特聘兼职教师采取灵活的聘任和报酬支付方式,聘期可根据教学需要由学校自行确定,原则上不少于一学期。为全面推进兼职教师聘请工作,教育部、财政部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本项目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省级资助工作。

兼职教师资助计划的实施优化了职业学校用人机制。中央财政和地方18个省(区、市)的省级财政投入近2.6亿余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教师2.7万余人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比例比2006年提高了12%,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更加多元,用人方式更加灵活。

措施:机制健全,保障有力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涉及环节多,工作任务重,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管理,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一,出台一系列项目管理文件。两部下发《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之后,专门印发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三个项目实施办法,并对培训证书管理、培训工作管理和学员资格审查作出了具体规定,计划各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

第二,健全项目管理和咨询机构。两部成立了素质提高计划工作办公室,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同时,依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成立了三个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相关项目的日常管理。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为项目立项、评审、实施、培训、验收提供指导和咨询。

第三,开通项目管理的网络平台。开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网(cvett.tute.edu.cn,www.cvett.cn),实现了国家级培训“报名—培训—考核—评估”全程网络管理,学员培训信息和意见反馈实时上网,并实行全员网上评教。建立了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信息管理平台(www.lbzd.net),项目的信息采集、进程监控均可在网上实施。

第四,建立项目监控和竞争机制。通过三个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两个项目管理网络平台,对相关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调整出现的问题。建立完整的项目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各项目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督促各地、各单位改进工作的同时,以此作为项目名额分配的基本依据,确保了项目决策和实施的透明度、公平性。

第五,加强项目研讨和工作交流。每年定期召开计划年度工作会议,部署项目工作。召开了近30次项目汇报交流会,检查和推进工作。编写约30期项目简报,反映重要工作安排,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成果:一树生根,满庭绿荫

计划的实施,全面带动了各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聚集造就了一支研究职教师资的专家队伍,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来,开创了职教师资工作的新局面。各地普遍加大了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和改革创新力度,2007-2010年省级财政专项投入达到8亿元,广西、湖南、辽宁、重庆、河南、山西等地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职务(职称)、专业能力标准、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等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来自700多个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的2000多名专家、校长、教师、管理和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工作,形成了一支熟悉和研究职教师资的科研队伍,为提高职教师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的作用更加凸显,64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长期合作企业达到1000家,绝大多数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也与对口企业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模式和机制初步形成。

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通过国家级培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更新了理念,认清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认清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

来自河北省冀州市职教中心的郭方丽老师参加完培训后说:“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头脑的风暴。在聆听和对话中,我感受到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差距,激发了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热情。”

来自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的徐灵敏老师说:“整个培训过程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思索!”

这些参训教师回到学校后,又将学习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专业教学方法带了回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本地本院校生根、开花、结果。

如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的沈阳铁路机械学校教师詹贵印,他带领学校团队研制出一套模块化、能模拟实际工业生产中大量复杂的控制过程的启动生产线教学系统,在国内职业院校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将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实际工作任务引入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

陕西银行学校于军老师,2009年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签订《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协议,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与铭创公司共同打造的以“印象西安”品牌为内容的理实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荣获了“淘宝大学2009年度最佳合作院校奖”。

地方在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也大受裨益。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在中职战线培养出1名上海市教育功臣,12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6位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21位上海市职业院校教学名师,282位上海市教师教学法奖项获得者,96位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奖项获得者,12位星光金牌指导教师,形成了一只由领军人才组成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回顾“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可以说它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历史上的突破性举措,投入之大前所未有,参与之广前所未有,受益之深前所未有。计划紧扣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措施有力、运行有序,促进了职教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展示和宣传计划成果,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12月23—24日在天津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展,通过展板、实物展示、教师技能教学演示和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对计划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展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俊芳等领导同志出席了成果展开幕典礼。风采展既是一次展览,也是一次总结,更是再次起步的基石。正如鲁昕副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迫切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和补充机制,全面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国家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教师培养培训活动,积极面向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标签:;  ;  ;  ;  

培养园丁的艺术与专业教学的基础--“十一五”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述评_教师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