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梧州市爱尔眼科医院 眼科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现阶段,糖尿病在我国临床上属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性白内障则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同时还会严重损害其视力,有甚者亦可出现失明的情况,从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故,充分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防治效果。此研究,笔者将针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病机、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 的作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糖尿病性白内障;流行病学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白内障的发生是引发视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和白内障这两者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显著升高,罹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患者连年增多,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害。为此,积极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预后效果来说尤为重要。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病机、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发病机制分析
经多元醇途径,被醛糖还原酶进行催化还原成为山梨醇葡萄糖,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表明[2],醛糖还原酶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病情进展的一个起始因素,当细胞中的山梨醇大量堆积时,可引发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导致晶状体纤维水肿以及退化,并于最终引发了糖尿病性白内障。山梨醇在晶状体当中的堆积速度比其线果糖进行转变的速度更快。另外,山梨醇还具备一定的电极性,能够使之在细胞当中大量积聚,且不会经细胞扩散而被去除掉。当山梨醇大量聚集时,可使细胞中出现高渗的情况,经代偿部分渗透梯度,从而引发了浑浊的情况。有报道称,细胞中的多元醇积聚能够引发晶状体纤维的崩溃以及液化,从而导致了晶状体的浑浊。
多项研究表明[3],山梨糖醇在积累后会形成高渗透压,使得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了凋亡的情况,并于最终引发了白内障。Oishi等人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者在醛糖还原酶受体的作用之下,可引发多元醇内在积聚的情况,并由此形成了高渗透压,使得晶体状纤维出现了肿胀的情况。对于年龄<60岁的早期糖尿病者,其红细胞中的醛糖还原酶浓度和后囊下白内障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明显降低,但红细胞中的醛糖还原酶水平则显著升高,并且,这两者之间还呈现出了负相关的关系,提示,醛糖还原酶和白内障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2 流行病学分析
糖尿病者在发病初期的白内障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且其病情进展的速度还比单纯白内障者更快。若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比较长,且存在代谢异常的情况,那么其罹患白内障的概率就更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对糖尿病患者施以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其手术治疗的风险明显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胰岛素使用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我们发现,1型糖尿病者在接受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后的10年之内,其发生白内障的概率在8.3%左右的范围之内,但2型糖尿病者的白内障发病率将会提高至24.9%左右的范围之内。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和皮质性以及核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报道称,糖尿病患者的晶状体皮质浑浊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并且,前者的手术风险也显著高于后者。另外,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皮质性白内障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且其手术风险率也会显著提高。
3 治疗方法分析
(1)手术治疗。现阶段,超声乳化技术为临床医师治疗白内障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散光发生率低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发病初期者,应在术前对其眼底进行全面的检查,尽可能的排除因眼底疾病对患者的视力造成的影响。尽管,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比较好,但相比较于单纯白内障者,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相对较差。Liu等人的研究中,分别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非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结果 显示,手术对前者的血房水屏障碍所造成的影响比后者高。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5],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之后,其发生黄斑囊样水肿的概率比非糖尿病者高。Borrillo等人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在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速治疗后的半年内,其病情的进展率在25.0%左右的范围之内。
(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该药物含有动物组织、小分子化合物以及植入提取物等有效成分。相关资料中提及[6],利用植入黄酮类化合物(比如,异黄酮亦或者是槲皮素等)对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通过对糖尿病大鼠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含人体肾与牛晶状体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其晶状体多元醇浓度。而非甾体抗炎药(比如,萘普生、舒林酸亦或者是阿司匹林等)则有助于对醛糖还原酶受体进行激活,并能起到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进展的作用。另外,米那司他、泊那司他、折那司他、利多司他以及依帕司他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中都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3)抗氧化剂。多项研究表明,利用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延缓糖尿病动物发生白内障的时间。一些抗氧化剂,比如:硫辛酸等,能够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进行有效的抑制。Yashida等人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胰岛素、维生素E、抗氧化剂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对糖尿病大鼠进行施治,可有效抑制其白内障的进展,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4 结束语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一种恰当的处理方案来对其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疗效,抑制白内障进展,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超,王陆飞,董宇晨等.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与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82-1085.
[2]袁媛,邱霞.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杂志,2014,(4):244-245,256.
[3]刘明香,徐国兴.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与手术进展[J].海峡科学,2016,(4):3-5.
[4]李文珊,牛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优势与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367-4369.
[5]张秋艳,龚晓健.多元醇通路:糖尿病性白内障药物干预的重要靶标[J].药学进展,2013,37(4):145-152.
[6]王朝,刘平,苏胜等.糖尿病性白内障相关的酶及蛋白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1):6180-6182.
论文作者:陈奋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白内障论文; 糖尿病论文; 晶状体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发生论文; 进展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