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_环境污染论文

我国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_环境污染论文

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04]02—0012—05

一、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由来

(一)工业危机的表现与根源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反思工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归根到底,工业生产方式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危机和困境主要有两个:第一,资源日益匮乏与枯竭,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第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包括各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造成工业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产方式自身的缺陷,首先是工业生产过程的单向性。工业生产是一种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量生产消费品并大量形成废弃物的生产,即“自然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流动过程。在这个单向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采掘和消耗日益增多,而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一旦生产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达到较高程度时,自然资源的储存量及再生过程就难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求,这就必然出现资源短缺乃至枯竭。在生产过程中以及生活消费中大量生成的副产品、废弃物则迅速增多并被抛弃到自然环境中,而自然环境又难以在短时期内消解这些废弃物质,这必然又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目前,人们对工业生产单向性问题已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是,我们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工业危机的形成原因还不能停留在对工业生产单向性的认识上,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与挖掘,这就涉及到工业生产的根本性质问题。什么是“工业生产的根本性质”?这是一个至今未被人提及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更深的认识层次着手分析。

历史表明,人类是循着由浅入深的方向不断深化对自然物质层次的认识与改造,不同的文明形态归根到底是不同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物质层次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它有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的四个层次: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细胞、机体的生命物质→人类。人类直接生存在生命物质层次上,人类生产活动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就是在生命物质层次上展开的即生物文明时期。这个时期又形成了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采猎天然动植物的时代”即采猎时代,高级阶段是“人工生产动植物的时代”即农业时代。人类生产活动的第二个历史时期是在比生命物质更深一个层次的化学物质层次上层开的,即进入化学文明时期。化学文明时期也有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采掘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时代”,高级阶段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时代”。“采掘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时代”就是工业时代,它的本质特点是:对天然化学资源即矿物原材料和矿物能源的采掘、冶炼、加工、制造。没有对天然化学资源的采掘和利用就没有工业生产和工业文明。所以,工业危机中的“资源匮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匮乏”,准确地讲应是“天然化学资源(化学原材料与化学能源)的匮乏”;工业危机中的“环境污染”也不是一般性的“环境污染”,而主要是“化学污染”,包括化学性质的废气、废水、废物所造成的污染。通过对工业生产根本性质的分析即通过对工业生产所属物质层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更准确、更清晰、更具体地认识工业危机的实质与原因。

(二)工业危机的解决途径:深层循环式生产

弄清工业危机的实质与原因,对于如何解决工业危机也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第一,建立循环生产模式。上文的分析表明,造成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生产的“自然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模式。显然,克服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就是改变工业生产的传统单向生产模式,使其转变为“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在这个循环生产过程中,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质都可作为再生资源环节而进入再生产。由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就部分地或较大地克服了资源匮乏问题。同时,由于作为污染源的各种废弃物质进入再循环利用,也较大地克服了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循环利用有一个层次问题,例如一件废器具的循环利用,就可分为从整体到零件、再到仅作为一堆原材料,从宏观集合材料到分子、再到原子乃至更深层次的众多层次。分解的层次越深循环利用就越彻底,但在原子等微观层次上进行的循环生产已超出了“采掘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工业性质的循环利用,所以,在工业生产的框架内还不可能建立起彻底的循环生产。

第二,建立“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深层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深层循环式生产模式。工业危机的彻底解决,必须依赖于建立比工业生产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方式,这就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方式。按上文所讲,它是比“采掘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工业生产方式更深层次的生产方式,是化学文明的高级阶段,而工业生产方式是化学文明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可以把“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方式叫作“新工业生产方式”。新工业化生产是比工业化生产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方式:(1)它是从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次开始进行的生产,它的劳动对象比工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各种化学物质宏观集合物,如矿石、煤炭、石油等)处在更深层次上,由于它可以从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面来利用各种资源,因而它所面对的资源更深入也更宽广,包括各种从工业生产层面已成为废弃物质的东西也都能成为新工业化生产的有用资源;(2)新工业化生产先是从微观层次生产各种人工化学材料,然后或把它们加工制造成微观器具,或把它们再集合成宏观材料以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宏观器具,例如纳米生产就属于这种深层化的新工业化生产。新工业化生产的根本特点是比工业化生产层次深,它所面对的资源(包括原材料和能源)更宽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生产的资源匮乏问题。但是,仅凭深层化生产还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的要害在于环境中增多了不该有的物质(主要是化学物质),只有把这些多余的物质纳入再生产过程才可能克服污染。所以,循环式生产模式仍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不再是工业化的表层循环生产,而是深层化生产与循环式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新工业化的深层循环式生产。深层次、循环化的生产新模式,将彻底克服工业生产所陷入的危机与困境。

(三)真正的循环经济属于新工业化经济

循环利用的确有一个层次问题,只有深层次(从小分子、原子乃至更深层次)循环利用,才能真正建立起循环利用体系,实现把各种废弃物质都作为原材料投入再生产之中。由此可见,只有深层循环式生产才是彻底的循环生产。但是,深层循环式生产不再属于“采掘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工业化生产范畴,而是属于“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化生产范畴。新工业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循环生产”、“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但这不是普通的“循环”,而是“深层次循环”,即从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层次进行的循环。这是因为,只有这种深层循环式生产才能真正实现“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化生产。所以,能否大比例(高于50%)地深层循环利用各种资源乃是是否进入新工业化生产的最突出标志。

彻底的循环利用也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过程问题,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过程,是一个经济体制问题。从原则上讲,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经济体制,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物质、能量循环运动过程,才能彻底克服工业危机。所以,循环经济属于新工业化经济体系,它是比工业经济体系更完善更进步的经济体系。事实表明,必须把建立循环经济纳入新工业化进程,明确提出建立新工业化的循环经济。新工业化的循环经济在克服工业危机的同时实现了真正的生态化,是发展与环保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也是资源综合利用、防治环境污染、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二、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结构

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结构有三个层面,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循环生产组织体系以及社会循环经济体制。

(一)循环生产技术体系

建立循环经济的最基本环节是形成循环生产技术体系,没有能够实现循环生产的技术就不可能进行循环生产,更不可能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讲就是可以把各种废弃物质都能运用于再生产过程的技术,具体地讲应包括:(1)对废弃物质进行分解的技术(其分解的层次有浅有深,因此有浅分解技术与深分解技术);(2)把分解成的要素重新生产成原材料的合成技术;(3)把再生资源进一步加工成各种生产生活器具的制造技术。在分解、合成、再制造过程中,需要针对废弃物质的不同性质而形成不同的分解、合成、再制造技术。当然,循环生产技术中也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专门技术的区分。循环生产技术并不等同于环保技术,尽管它们具有环保功能并在环保产业中广泛运用,这是因为,循环生产在新工业化生产中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普遍存在于各个产业、各种生产活动中,它是新工业生产技术的广泛集成和组合。例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都要参与到循环生产技术的集成中,才能形成彻底全面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目前,循环生产的技术要素并不缺乏,主要是缺乏自觉的组合与使用。许多高效的循环生产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例如,据美国《发现》月刊2003年5月号文章介绍,在美国费城的一处试验工厂中已发明出一种高效率的高温解聚程序,可以把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废品研磨、加热、分解、制造成油、燃气和矿物质,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商用规模的高温解聚工厂。循环生产技术的基本工艺过程是:制造易循环利用的产品→回收废弃物→高温解聚→高温焦化→制造出各种化学材料→再生产新产品。显然,这是典型的人工生产和利用化学物质资源的新工业化生产。在这种生产工艺中,实现了清洁生产、废物再利用以及大幅度减少天然化学资源消耗的生态化生产。

(二)循环生产组织体系

循环生产组织体系即循环生产体系,是对循环生产技术的应用和对循环生产活动的组织。循环生产体系是新工业化的生产组合,包括企业集团、企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循环生产体系的组合是按生态工业的基本原理进行的。生态工业的基本原理是工业生态学,它把生产体系和过程视为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物质能量体系,其中一个单元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单元的“营养物”。按这种原理建立的企业、企业集团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体系”。生态工业追求生态效率,关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投入的生产力,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循环生产体系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把生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污染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等融为一体。

循环生产体系有多层次结构,从企业、企业集团、企业之间到地区之间、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目前,比较成熟的生产形式主要是生态工业园区,它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工业化生产组织。生态工业园区实际上是一个企业集团,在园区内一个工厂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被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法,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在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美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比较普遍,美国政府甚至成立了“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在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也受到重视,并已建立起许多颇具特色的园区。生态工业的发展有一个深化过程,目前有的生态工业园区从事的仍属于工业层面的循环生产,这是尚不彻底不完善的循环生产技术及生产体系。只有运用新工业化的深层循环生产技术建立的循环生产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彻底的循环生产和生态化生产。所以,在建立循环生产体系中,务必注意其深层化水平,要努力建设新工业化水平的循环生产体系。

(三)循环经济体制

循环经济体制是在国家或社会层面上建构循环经济。它不仅包括生产环节,还包括流通、交换、消费环节,以及与生产、消费相关联的资源回收与再生产环节。它不仅体现在经济活动中,还体现为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现在政治、思想观念、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循环经济体制是一种经济大循环,包含产品、企业、社会多个层次。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循环经济是新工业化的经济活动体制,是社会大生产流程和生态化经济体制。循环经济的建立有一套基本原则,人们目前比较认同“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具有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低开采等特征。在社会规模上贯彻循环经济原则,就要倡导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流程变成一个循环流程,形成一个相对闭路的物质能量流,倡导绿色消费,倡导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消耗,并把自然资源消耗减量化作为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循环经济不是不谋求经济发展,而是不过度谋求经济的纯数量增长,注重经济质量,注重创造性价值的提高,努力实现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例如,德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结果。使GDP在增长两倍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近75%。在美国,钢的循环利用率已达较高水平,1999年生产的钢58%是来自废钢,制造业中使用钢最多的是汽车制造业,美国近乎所有废弃的汽车都被再循环利用。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各界更是形成了共识,明确提出了“环境立国”、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发展新理念新战略。(1)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严密法规。1999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环境白皮书》明确提出“环境立国”新战略。2000年5月,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其基本精神是减少废弃物,彻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修改后的《废弃物处理法》规定加大对非法丢弃物的处罚力度。同年5月,日本环境厅制定颁布了维护环境会计统一性的共同标准。2001年4月,日本一天内同时颁布实施《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设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环境商品购买法》等七项资源循环利用法律,旨在实现资源再利用,减少垃圾,奠定“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些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日本在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2)把环保和循环生产纳入科研重点。日本政府2001年公布的《关于科学技术的综合战略》把环保列为今后5年的重点战略领域之一。国立研究所、大学和企业都已把环保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开发对象。土壤、水质和大气净化技术,环境激素、二恶英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分解技术,工业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等各种环保技术不断涌现,并走向市场。可降解塑料、再生能源、“零排放”技术和工艺、有机农业等“绿色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之中。以循环利用废弃物为前提的“逆生产方式”正在普及。(3)企业成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力军。日本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环境ISO14000”认证的企业总数,多年来一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随着环保立法的加强,企业不断增加在环保方面的投资,研究开发活动十分活跃。以大企业为主的一批“零排放工厂”已经建成,在这里,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每道工序的废弃物都被其他工序用作原料,不再产生工业垃圾。许多企业还编制了“绿色采购”标准书,在采购生产资料时实施“绿色采购”。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表明,这虽然需要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以“最佳生产、适量消费、最少废弃、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新工业化社会终将到来。

从根本上看,新工业化生产和新工业化经济并不是一个绝对封闭体系,它的循环性主要体现在生命物质和化学物质层面上,重点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发展。新工业化作为“人工创造和利用化为物质”的生产方式,它将实现对生命物质、化学物质的创新,推动自然物质的积极演化,包括对地球之外天体的生态化改造,这就不是单凭在化学物质范围内的循环利用就能达到的,而需在更深物质层次的开放性生产与发展。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封闭系统只能走向无序化,只有开放系统才能走向进化与发展。新工业化要从物质生产方式上提高人类的能力与发展水平,也离不开对自然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吸收、改造和提升。

三、建设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

(一)坚定地选择新工业化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之所以会出现,首先是由于工业生产方式形成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重危机与困境,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人口大国,工业危机局面更加严峻。事实表明,难以有充足的资源支撑中国的庞大工业经济、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要比其他国家严重得多,这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摆脱传统工业化的单向生产方式而必须选择循环经济。其次,新工业化的深层生产为形成真正的循环生产、循环经济奠定了技术基础与产业基础,工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危机和新工业化开拓的深层生产力必然导致人们选择建构深层循环式生产和循环经济,处在新工业革命兴起中的中国,要想克服工业危机和实现现代化发展,也必然会选择走新工业化的循环经济道路。在这里,没有别的选择,也不允许动摇,中国必须坚定地建设新工业化循环经济。

(二)确立建设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

第一、把建设新工业化循环经济纳入整个新工业化进程,作为新工业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新工业化建设有科技、产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任务,在经济体制建设中必须树立循环经济观念,走重质量、重生态、重创造、深层化、效率化、循环化、减量化的经济发展之路。第二,从中国国情出发,分阶段逐步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对自然资源(主要是化学资源)的减量化、限量化开发利用,如何建设循环经济要视国情而定。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经济中的自然资源使用量已达到很高水平,资源总量基本上趋于稳定,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基本上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循环生产和建立循环经济也就容易得多。而处于工业化建设之中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总量不足,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单纯依靠循环生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建设之中,不可能完全依靠循环生产来满足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所以,中国还不能立即着手全面建设新工业化的循环经济。但是,这决不是说要等到完全工业化之后再去建设循环经济,而是应该逐步实施循环经济战略:(1)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在一些污染严重的领域应马上着手建立循环生产体系,重点放在以循环利用来防治污染;(2)在一些自然资源紧缺而开发较大、社会中资源总量已较多、依靠循环利用可较好满足经济需要的领域,应坚决走循环生产的道路,重点放在以循环利用来满足经济需求;(3)随着新工业化科技与生产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基本实现,资源的社会总量已趋于稳定,就应毫不动摇地全面建设新工业化的循环经济;(4)新工业化循环经济要求资源深层循环利用率达到50%以上,必须努力达到这个基本指标,并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强化科技支撑和确立建设重点

建设新工业化循环经济要有先进的科技支撑,这包括深层微观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等。必须抓住科技创新的环节,以科技突破来推动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要抓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要重视新工业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变革上大力降低化学资源的消耗和深层次资源的开发,实现少投入、高产出、无污染。例如,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属于深层化的物理能源,扩大对太阳能的使用和减少对化学能源的消耗,既可降低化学能源危机,又可减少使用化学能源形成的严重污染。还要抓住一些紧缺资源领域,加快循环生产、循环利用体制的建设。例如,淡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紧短资源,目前对天然淡水的开发利用率已很大,污水废水排放量巨大,水环境污染很严重,因此,应大力实施水的循环利用战略,以循环利用的方式坚决克服水污染,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缺。

(四)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

政府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1)加强宏观调控,倡导循环经济观念,推动社会经济的循环化;(2)加大对建设循环经济的投入,尤其是科研投入,推动循环生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3)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改革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循环经济核算制度”,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循环生产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提高循环生产的经济效益来拉动循环经济。例如,污水的治理与循环利用可与自来水并入一套水产业体系,把污水的循环利用产业化、市场化,既可保障水污染的治理和循环利用,又可实现节约用水。

(五)积极发挥生态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或生态工业园区)是研发推广循环生产技术、建设循环生产体系的成功模式,要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它的示范作用,积蓄经验,推广到社会,由点到面地建设循环生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的产业内容、具体运行模式应该多样化,要积极开拓新的建设思路和实践,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循环经济是新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全面推进中国新工业化发展的高度加强循环经济的建设。要以循环经济的新生产方式和新经济发展方式来克服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工业危机,并最终建立起包括循环经济在内的新工业化的完整经济体制。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_环境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