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产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论文

官产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论文

官、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学、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作为一种加快科技成果为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加以推进。但就我国目前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市场具有的竞争机制形成,必然对科技进入经济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配套政策、政府行为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形势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水平成果的转化,将是一项官、产、学、研结合的系统工程。

1 加速转化效应,必须官、产、学、研结合

“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已喊了很多年,然而实施起来却有很多困难,尤是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让,目前仍是举步艰难,制约的因素大致有:

1.1 管理体制因素。一个有效地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体制是实现专利技术转化的先决条件,但毕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创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创和发展阶段,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决非一朝一夕之事,可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又迫使现已产出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尽快走向产业。而产业在接受这一高投资、高风险、滞后高利润的技术时,需要有配套设施,协调政策环境,才能迅速形成规模经济,才能适应这种竞争。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是脱节的,机构上也是分散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科技方针虽已确立,但目前管理体制并不协调,科技与经济目前仍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所以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后,小规模发展还可以,但对重大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在进展过程中障碍很多,而这些障碍又常处于各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脱节地带,常常难以排除,这种体制上的老一套部门设置,确实不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1.2 技术转移的政府导向因素。目前国家和各省、市都有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但能够列入这类计划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成果却排在了计划之外,许多科技成果推广常被资金短缺和政策支持不利而困扰。这便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包揽一切;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要有量化概念,科技成果转化决非是解决一个应用点的问题,在扩展内涵的同时要注重推广面,要形成规模效益,否则很难推进经济全面振兴和发展。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是广泛渗透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其转化一方面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即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政府也常采取多种促使科技与生产合作开发的形式,仍注重资金、政策的投入,利用大学的人才与科技优势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对旧设备进行改造,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当然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的导向作用将可大大减退,但目前在我国市场机制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尤其在技术转移的成长阶段是必要的,只有政府适时导向,才有可能实现前述的扩大推广面和形成规模效益的任务。

1.3 短期行为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企业大多资金紧张,“吃饭问题”是个困扰企业领导的头等问题,尽管大多数企业家目前对科技重要意义的认识已基本到位,但资金现状或由于技术信息所造成的对市场未来认识上的模糊,迫使他们乐于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成果,不愿或很难接受风险较高,效益滞后,周期略长等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投资合作。而高校也同样存在短期行为,高校的教师在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任务过程中,善于跟踪国际、国内学术前沿最新趋势,转而深入研究,促使各类成果不断产出。但我国目前在评定一个人业绩和职称时,往往以获得几项成果奖、发表几篇论文、水平如何等等论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是和住房、工资等一系列切身利益紧密挂钩,而长期从事技术开发者、尤其是从事二次开发的科技人员相比待遇差远了,精神鼓励不沾边,转化中的利益激励机制又力度不够,这必定影响一部分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性,产生另一科技进程中的半截子行为。企业和高校两者短期行为势必影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1.4 转化中的资金短缺因素。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体会最深的是,两头成果还有人支持,中间断无人过问。所谓两头,即基础研究阶段尚可申报国家、各省、市、部委级的基金项目,对于起点高的项目还可列入国家八五、九五规划、863项目等,另外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费也可为前期研究工作创造必备的部分实验环境。另一头是已有明显市场效益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前来求贤者络绎不绝,资金投入双方都好商议。中间阶段,即高水平科技成果刚刚从实验室走出来,科技人员急需进行小试验证阶段,此时资金却是断了来源。基础研究投入很有限,并有一定的阶段性,而企业一般也不愿进行这种风险投资。高校由于很难找寻共担风险的合作伙伴,致使科技人员只好忍痛割爱,发表几篇论文后转而进行下一专题的研究,这种科研工作中的前功尽弃在高校是屡见不鲜的。

2 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案例1:1990年北京工业大学承担了一项由化学工业部下达的《无机复合微量元素肥料的研究》课题,该项目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的非水溶性复合肥料,力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土壤和作物中出现的日趋严重的微量元素缺乏问题。该课题是科技人员在近几年的基础研究基础上推出的一项应用研究课题,所以课题进展很快。1991-92年课题组在研制出样品的基础上,便在化工部科技司和化肥司的支持下,在江苏启东、南通两地区进行试验,总计约有棉田170亩,施用该化肥后净增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为1.794万吨和7265.7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1991-92年又在浙江桐庐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密切配合下,在柑桔和桃的林果产区进行了推广试验,使每亩净增产值达到了331.4元(两年平均值)。

本研究成果于1992年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于1993年获得化工部科技进步奖。

就此项科技成果而言,前期的推广、转化工作是较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政府、高校、农业口紧密合作进行推广试验。这其中地方政府起到了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江苏省启东市科委直接干预此项工作,启东市农业局亲自开展此项工作,启东市农业局在工作总结中曾提到:“我们为了使复合微肥在农作物上应用后尽快产生效益,采取了三结合的办法:即领导、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相结合;试验与示范相结合(小区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

正是这个三结合使得这项科技成果在较为难以组织的松散的农业地区得以推广,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但同样的成果在河北地区却未曾推广成功,原因是一直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也未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科技人员只能感叹自己的科技成果推广地区太少,但很难扭转目前的势态。

案例2:北京工业大学1985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血管动力学和心功能参数无创伤测量原理研究”的课题,1987年便完成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原理样机的研究,同年6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992年2月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权。在申请专利的同时,科技人员便开始寻求合作伙伴,但由于当时很难测定市场前景,未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后课题组便和校办产业联手开发这一装置,产业部门先后投入37.5万元用于样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等,1989年进行市场试销。也恰在面临急需资金之际,1990年该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使该项目的转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几年来,这个心功能参数无损伤测量装置研制生产,产品销售额已达600余万元,出口28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0万余元。

3 启示与建议

上面两个案例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就其总体来讲,可以算官、产、学、研结合较为成功的范例,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

3.1 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决非高校和企业一家或两家的行动计划所能实现的。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每一环节上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科技人员需拿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企业家要将其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政府需站在国家的高度,制定有利于这项工作的政策、策略,而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又将正确导向并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因此官、产、学、研的结合是科技成果转化,尤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成败的核心所在。这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鉴于我国的科技体制并未彻底理顺阶段显得格外重要。

3.2 官、产、学、研结合要有一定的力度,才可真正实现高水平专利技术转化。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价值,但所冒风险也极大。同时高水平科技成果要形成一定规模生产后才有可能产生出性能、价格比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就要求投入有一定风险的资金,这种风险的存在是双方所共认的。一般来讲企业是资金的投入者,又是贷款的承受方,但由企业一方来承担显然企业是不踏实的。而高校一方缺乏成果转化的实力,转化中需要的人、财、物这三者均很有限,有限的教育经费和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以支撑这项工作。再则政府间各科技管理部门各类科技计划缺乏有机衔接,资金分散,难以集中优势综合协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我们成功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鉴于我国产、学、研合作尚处于自由结合阶段,通常是以市场为调节手段来确定合作内容的,这是市场竞争机制为产、学、研结合带来的动力,但风险高、投资大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合作需要有适当的合作目标,否则将影响投资效果。因此为防止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紊乱性,政府应有效地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纳入整个国家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财政、金融等政府之中,并用政策和行政双重手段协调有关部门和地区的高水平成果转化计划,计划中的项目必须要有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介入。当然计划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因此这类计划实施前政府要组织学术、企业、社会等各类专家进行技术和产品前景的可行性评估,并通过公开招标、平等竞争的方式确定合作伙伴,以保证最初的优异结合,同时运用相应的资金建立制度,来促使高校和企业共担风险完成这项工作。

3.3 官、产、学、研结合中的分配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关键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人才,随着“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相关的激励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及技工队伍的办法应相互配套,以保证结合中各类人员个人贡献的具体体现,以确保结合群体的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标签:;  ;  ;  

官产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