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学生
为了让我国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新课改对初中美术课进行了改革。当前,美术课与以往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美术教师将实际教学与新课改理念充分结合,让教学方法有效体现新课改理念,进而促使新课程改革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一、美术绘画作品中的审美价值
“阳刚与阴柔之美,用现代美学的概念即是优美与壮美。尽管中西方美术差异对美术作品意蕴的思维理解方式有很大一部分的不同之处,但是我们都对于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及本身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感受不径相同。无论是我国早期的绘画作品还是以前的工艺制品,甚至是现代的,它们都承担着主要的思维骨架与造型艺术的作用。
在教学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时,我们教师会向学生从绘画作品最基本的线条进行赏析,线条本身简单明了主要是归功于力量美的表现不同。东西方线条美的差异大都这个领域的工作者都普遍认为是中西方在绘画工具上的不同。的确西方习惯用刀刻画,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出作品中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导致力量美和线条美容易被掩盖,不容易表现出来。而中国人物画对于线条的运用却十分的讲究,无论是人物的外貌,还是衣饰的刻画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把线作为人物的表现艺术客观地突出了画中人物的神韵和精神面貌,不同的画家运用的技法形式各不相同。阴柔与阳刚作为中国画线条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的画师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采用阴中带柔,阳中有刚的表现形式,它一方面呈现了线条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就是画师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融入的审美价值的因素,这种表现不同程度影响着人物画的风格及审美气质的塑造和弘扬真善美的特征。
二、外出写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美术的学习中,写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物语,用手中的画笔展现真实的自然风光。通过外出写生,学生能从大自然中得到灵感,将内心情感融入美术创作,赋予作品灵性。部分学校因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少组织学生到户外写生。为此,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离学校比较近、出行较为安全的公园或风景区,组织学生写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中国风景画“笔墨丹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景色优美的地方进行美术风景色彩写生,让学生从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丰富作品的内涵。中国画以画人物、山水、风景、鸟兽等为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的美术用具,在出发前将绘制中国画的要领、手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途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沿途的风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美景。学生到达写生地点后就可以快速进入创作状态。学生在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创作,不要人云亦云,通过自己的画笔呈现出此时此刻观察到的美。乡野田间内大都有山、水、树、石、禽等,多数学生选择画全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描绘某一处景致,让他们仔细观察这处风景的特点,注意细节的描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注重贯彻美育探究教学,激励学生发现美术的精髓
深层次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受到美术思想的冲击,体会到美术课程的美育的魅力,是中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是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和潜力法,更是帮助学生美术学习习惯的养成的一大助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师还须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是美术教育教学的精髓。
例如,以教学八年级美术课程《传统纹样与生活》的内容为例。美术教师在传授学生这一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附近的传统文化纹样村落进行观摩并自行制作一些相关的纹饰作品,比如,根据美术书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绣花鞋的纹样制作的工艺,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并且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出心目中完美地纹饰把它们带回到课堂中向全班同学展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来使中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加以理解并发挥,进而认识到我们传统美术文化的艺术气息,以此来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美术探究学习受到激励,进而对美术学习更加重视,使学生的美术思想得到质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作品、人文方面的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融入作品本身,享受美术作品来给学生无限的艺术价值,体会人文精神的真、善、美,从多方面的角度提升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隽,李再清.地方文化融入乡镇初中美术课程第二课堂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52.
[2]仲维平.创新教学方法,让初中美术课堂“活”起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24.
论文作者:尹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初中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线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