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20急救中心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8 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抢救成功36例,死亡2例。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及时熟练的急救,精心综合全面的护理,是抢救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其伤残率和死亡率占各部位损伤首位。但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发展迅速,伤情严重,伤性复杂,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是关键,同时对治疗和恢复期间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我科于2014年11月~2015年111月收治38例颅脑损伤患者,具体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中男29例,女9例;年龄26~72岁,平均44.5岁;闭合性脑损伤32例,开放性脑损伤2例。
2 急救与护理
2.1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救的关键是及时准确,时间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第一要素[1]。颅脑损伤患者常有呕吐或误吸,应立即清除口腔中分泌物及义齿等,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如有窒息或呼吸抑制,要立即放置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同时进行气管内吸引和供氧,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症状;2抗休克:颅脑损伤病人常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如内脏大出血、血气胸等,致循环血量不足,导致休克,应迅速选择2-3条近心端的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是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也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为进一步抢救打好了基础[2];3脑疝的急救:脑疝的早期观察与识别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断处理,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搏停止。如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意识改变、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昏睡,进一步发生频繁惊厥、瞳孔出现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或呼吸节律不整,是脑疝形成的早期标志[3]。一旦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2.2伤口处置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多并发开放性伤口,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伤口局部包扎止血,以减少血容量的丢失,可防止休克继续加重和发展。有脑膨出者应防止膨出物的破裂和污染,需用无菌碗、碟覆盖或纱布圈保护包扎。有耳漏、鼻漏者,表明患者合并颅底骨折,应给予头高位,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严禁填塞鼻腔与外耳道,以防引起颅内感染[4]。对疑似颈椎骨折的患者应给予颈托外固定,防止颈椎外伤引起继发损伤。
2.3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清洁,空气流通。颅脑外伤躁动病人,给予适当约束,应用护栏,以防坠落。颅脑外伤病人多取头高30℃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病人病情不稳定或随时有呕吐者采取平卧头偏向健侧。对病人的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动态监测。昏迷病人采用电动气垫床预防压疮,常规2h-4h 翻身1次,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做好常规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每2 h翻身1次,并按摩皮肤受压处,同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防止发生褥疮[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了解严重病情后,会出现悲观、自卑、抑郁、急躁、孤僻、易激动,甚至恐惧绝望等,这些情绪对康复不利。为此,护士应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同情、关心、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积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6]。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残疾,制订相应的、科学的康复计划,进行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减轻或消除残疾,对带残出院者,做好出院指导以及定期复查,帮助病人尽早恢复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同时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家属支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干扰。
2.5病情监护护理 1意识: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将意识情况分为清楚、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对话、呼唤、适当刺激及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来判断患者意识程度,以便对颅脑损伤程度做出正确评估;2瞳孔:护士应5~10 min观察瞳孔一次。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一般受压部位与散大瞳孔同侧,应立即报告医生。如两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差或出现眼球分离,表示脑干损伤。如先是一侧瞳孔散大,继之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甚至眼球固定,患者深昏迷,提示病情危重;3生命体征:即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若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变慢有力,呼吸深而慢,提示颅内压升高,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而记促,提示机体代偿失调,病情危重,应及时抢救。
2.6 营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大,若营养供给不足可引起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延缓病情好转,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影响预后[7]。肠内营养方法安全、简便、经济,更符合机体生理需求,可以保证肠道功能正常,防止菌群失调及并发感染。一般伤后或术后48h开始留置鼻胃管,2周更换1次。每次灌注营养液前应抽取胃液,灌注后注意观察有无呕吐、食物反流、腹胀、腹泻及便秘,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2.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7.1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应早期给营养支持对胃黏膜保护,对应采用止血制酸剂保护胃黏膜,严重可应用阿托品治疗并留置胃管,观察胃液等情况。
2.7.2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患者平卧,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鼻导管充分供氧,及时吸痰。定时翻身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2.7.3 高热的护理 伤后早期出现高热,多由于脑干损伤或丘脑下部损伤所致,高热可致代谢增强,加重缺氧,促进脑水肿,给予物理降温,一般采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冰帽,可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改善脑的缺氧状态。必要时采用药物退热,体温过高时物理及药物降温无效可采用冬眠疗法,保持体温在31℃~34℃。
3体会
颅脑外伤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为原则,快速有效的急救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许进.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急救的有关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375.
[2]高海华,聂勤哲.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1(9):1089.
[3]吕萍.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8):594.
[4]任彩萍.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0,2(8):526.
[5]魏芳,王颖.颅脑损伤病人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2):84-85.
[6]万剑.重型颅脑损伤193例临床分析及救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0,18(5):78-79.
[7]何春梅,劳娅,胡秀娟,等.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66-67.
论文作者:钱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瞳孔论文; 病情论文; 呼吸道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