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民族地区实施“普遍九”的调查与建议_义务教育法论文

边远民族地区实施“普遍九”的调查与建议_义务教育法论文

边远民族地区实施“普九”的调查及几点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建议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普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南省桑植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县。这样的民族山区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怎样?今后如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本世纪末能不能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桑植县陈家河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希望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民族山区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

一、民族边远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

桑植县陈家河区辖八乡一镇,总人口67766人,其中少数民族61226人,占90.34%,是一个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贯彻实施,为民族边远山区义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陈家河区的教育事业确实有较大发展。全区9所乡镇中心完小,有2所已发展为九年制学校。还有片完小7所,村以下小学86所,共有小学生7353人。初中除在本区境内的县属民族中学初中部外,有独立初中3所,在校初中学生1624人。有中小学教师456人。1990年至1993年,全区共建成了3所民族寄宿制小学。中小学办学条件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基本上实现“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1985年至1992年,全区各乡镇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验收。

为了弄清全区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区8个乡中各选择一个中等经济水平的村为样本,对1366户家庭的5024人中7-50岁人口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普查登记,并对全区近几年来小学毕业升初中及初中三年的巩固率作了全面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样本村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普及率”都达不到合格要求。

我们不怀疑陈家河区在通过普及初等教育验收时,“入学率”、“巩固率”和“普及率”都合格。但是经过细致调查,我们也无法否认某些乡(镇)村普及初等教育不是完全落实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来,学校无法抑制住学生的“流失潮”,普及成果没有得到巩固,致使普及后又“掉”了下来。

统计结果还表明,陈家河区在现有条件下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人数可达78%左右。但初中生能坚持读完初中三年的人数不到原招生总人数的60%,甚至每况愈下。陈家河区近十年来小学一年级招生均在1200人以上,到初中毕业时却不足400人,65%以上的学生先后流失。我们调查的4322名15-50岁人口中,有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含高中、中专在校生)157人,占3.6%;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2人,占0.5%;文盲半文盲451人,占10.4%。这样的文化现状,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二、民族边远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本世纪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在民族边远地区却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和教师队伍不稳定两大症结。

民族边远地区教育的落后与经济的落后是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的。据1993年统计,全区年人均纯收入350元。而我们调查的八个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生息在深山沟里的农民们主要靠种植谋生。因为缺技术,少文化,多数是投入等于收入,也有大投入小收入的,所以多数农民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还有10%左右的家庭要为温饱问题发愁。制约民族山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六个困难和问题:

1.学生交不起学杂费,辍学率居高不下。1992年秋至1994年春全区因家庭穷而被迫停学的学生189人,占这两年中流失生总数的60.5%。陈家河区各学校按照原大庸市和桑植县规定的收费标准有减无增。“征收”和“代收”两部分相加,小学最低19元,最高的也只有70元。初中均在120元以下,可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仍负担不起,学校收费也难。据区联校统计,仅1993年秋到1994年春一学年中,全区还有75所学校共欠收学费38750元。“希望工程”和香港同胞的“苗圃行动”近年在陈家河区救助贫困学生576人,使273名少年儿童失学而复归。可是仍有少数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

2.投入少,办学条件差。陈家河区50%以上的村小学是70年代初期修建的卵石房,不少已是“弹洞前村壁”,有人形容这些村小学是“土坑烂石墙,破门破窗无遮挡,雨天一潭泥巴浆,晴天满园尘土扬”。雨天坐“水牢”,晴天坐“尘牢”,这样的学校为数还不少。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呢?

3.初中生过早卷入“打工潮”。山旮旯里闭塞贫穷,年轻人安于现状,外面的世界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打工潮”自然冲击到了学校。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也纷纷离开校园打工经商去了。1992年至1994年两年中,陈家河区在籍小学六年级和初中学生外出打工48人,占两年中学生流失人数的15.4%。

4、工作条件差,生活条件太艰苦,致使教师不安心。在陈家河区乡村工作的教师有七大困难:交通困难,住房困难,用水电困难,购买生活用品困难,就医困难,子女就业困难,青年教师找对象困难。全区有70%的村小学没有通公路,30%的村小无电缺水。有的学校甚至无法住校生活,一般是派本村教师去任教,本村无教师的,只好请一个“临时工”代课,每月发给80块钱的代课金。所在,在乡村小学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不安心,想调进县城或条件稍好点的学校。

5、社会分配不公,行业差距大,教师待遇偏低,特别是民办教师待遇更低,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顶梁柱”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月平均工资不足300元,而且还不能及时领到手。多数学校勤工俭学实际收入是“一张白纸”,教师的奖金、福利一概没有着落。教师的经济收入与教师所承受的工作负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6、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回桑植县从教。据人事部门统计,桑植大中专师范院校毕业生回桑植从教的仅58%,更不必说偏僻的民族边远山区了。如此下去,民族边远地区的师资将难以为继。

三、对民族边远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几点建议

《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全国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行。如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普九决定”要求:“全省大体规划分三批实现:第一批35%的县(市、区)在1995年前普及;第二批60%的县(市、区)在1998年前普及,其余的在2000年前普及。”目前全国尚有100多个少数民族贫困县,桑植县是其中的一个。桑植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很重视的。桑发(1993)10号文件提出“要在1998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在距《纲要》关于本世纪末基本实现“普九”目标只有六年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认为要在民族边远地区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有必要采纳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依法治教意识,用抓计划生育一样的硬手段,落实行动,征齐收足国家政策口子内的一切教育经费,加大教育投入。

“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在民族边远地区要加大教育投入,需要法律和政策的保证。经济和教育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正如朱副总理所说的:“要象抓经济一样抓教育。”民族贫困地区增加对教育的的投入首先要保证“三个增长”,依法征足农村教育费附加,如桑植县农村教育费附加普遍征收不足。湖南省加大教育投入的“五个口子”是切实可行的措施,需要进一步抓落实。此外,国家拨给民族地区包干经费的“三项”补助经费(民族地区机动金、边境地区事业建设补助金、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可用50%至60%来优先用于发展民族教育。并建议安排部分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到村片小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还可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山区教育。对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要坚决查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对不重视义务教育,违犯《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其工作一票否决,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要追究主要领导的法律责任。民办教师也应同公办教师一样享受公费医疗、奖金、福利费等,同样可采取国家和地方各负担50%的办法。同时,根据民族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代课教师的工资也应适当增加。

2、从民族边远地区实际出发,实行倾斜政策,进行“教育扶贫”。由于民族边远地区基础教育长期欠债太多。义务教育经费十分困难。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村组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收入,因而“乡校乡办,村校村办”实际上是靠群众自己掏钱。农民人均收入低,群众集资办学困难,所以对经济条件极差,群众无力筹资办学的乡村小学,国家要重点给予资金扶助,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及学校签定责任状,限期改建好。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特贫地区实行免费入学。

采取县乡筹集为主,省、地(市)扶助为辅的形式集中办好一批骨干初中,优先配套仪器,优先配套好师资,示范引路。同时有条件的乡中心完小可以向九年制学校发展,以保证小学毕业升初中的比例。

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除正面宣传教育外,必须启动经济杠杆。在对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向上浮动1-2级,并对在村小工作的教师按照地区差别每月发给一定的“小伙食”补贴。评优、评职称、评先进的优惠政策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向中青年教师倾斜。鼓励和督促青年教师到边远山区工作,至少6年不能调动。加大民族边远地区民办转公办和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小学民办教师的比例,使长期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民办教师早日转为公办教师。

3、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对乡村小学的常规管理与指导。目前,民族边远地区“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是不完善的。必须健全区乡(镇)村管教育的机构。区乡(镇)可设教育办公室,由教育办主任、副主任、财务人员等3-5人组成,属区乡(镇)人民政府的二级职能部门。教育办副主任可在学校兼一定职务。村设3人组成的教育组,组长可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或副村长担任。分别给教育办和教育组授权明责,并经常进行督导检查,这样才能管好、管实。

“普九”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基础在村小学。小学一至四年级85%的学生在村小学和简易小学,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村小学、简易小学上去。要经常派人下去具体指导。县教师进修学校要与县教研室密切配合,师训、教研工作人员要定时间、定任务、定点定校,用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指导和帮助村小学、简易小学抓好常规管理,抓好师资培训,着力推广复式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在“两全”上下功夫,使学校内部充满活力。

李鹏总理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边远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如果不在增加教育投入和稳定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如果只有一般的“软”措施,没有可行的“硬”手段,就不可能跳出民族教育落后与民族经济落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怪圈,也就不可能在本世纪内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光荣任务。

标签:;  ;  

边远民族地区实施“普遍九”的调查与建议_义务教育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