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宋辉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宋辉

宋辉(湖南省衡阳县集兵镇中学 湖南 衡阳 4212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各中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学校,一部分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存在着为人虚伪、拜金主义、性情怪癖、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暴力行为、走上犯罪歧途,这些都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作为学校教育部门,应扎实、全面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1-0092-0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要求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只有巧于运用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学生之间互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全导致自卑、自负等较为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例如,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我设计了“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这一实践活动,并让学生4人为一组,我给每个学生发4张小纸片,让学生分别写出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其他3个组员的优、缺点,写完之后相互交换卡片,对比他人眼中的“我”与自己眼中的“我”有何差异,最后交流心得。活动展开之后,那些自卑的学生发现,其实在他人眼中,自己也有很多的优点,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那些自负的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是有缺点的,并没有那么完美。同时,由于自我心理暗示作用,学生也逐渐偏向那些“优点”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但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创设心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

情绪是人心理状态的体现,然而“情绪”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情绪的含义、种类等,没有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类进行教学,因此很难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各种情绪,让学生亲身去感受这个情绪产生的过程,以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使“情绪”变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对于“情绪”的种类与变化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加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情绪”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过“体验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在上课之前,我先跟学生说一句话:“同学们,经过学校领导研究决定,这个周末所有同学都要到学校补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班学生就沸腾了,有不满的抱怨声,有失望的叹息声。我接着又说:“刚刚老师在跟你们开玩笑的,周末不用补课。”这时,全班欢呼雀跃起来。我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补课’的消息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当知道不用补课时,又是什么感觉?”从而引出“情绪”的概念,并说明情绪对于人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平淡转向悲愤、焦虑,再由悲愤、焦虑转向喜悦、轻松,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要素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结合游戏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意志锻炼意识

很多学生都缺乏坚持不懈的品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意志锻炼意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中让学生对于理论内容死记硬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考核的多是学生的记忆力,知识并没有得到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结合游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有一个思考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促进教学有效性。

四、团体游戏配合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是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立足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当今社会,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长辈的过分呵护使得他们丧失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些学生出现自闭、自私等心理,不善于与他人相处,融入集体的能力较差。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并让学生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性格。

五、通过实践强化教学,培养学生孝老爱老的美德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孝老敬老”相关的课题,然而大多教师通常只进行理论教学,例如宣讲一些与“孝敬老人”相关的故事或者运用历史典故来进行教学等,虽然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在听故事的时候,学生很感动,但是因为这些故事并未发生在学生的身上,因此这种“感动”的持续时间并不长,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适当进行一些实践,在实践中明白,真正的“孝顺”并非喊口号,而是体现在细节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

例如,在《孝敬父母长辈》一课的教学中,以“我所了解的父母”为主题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父母的兴趣爱好、喜欢的颜色和食物、每天晚上入睡的时间等。填完之后,回家和父母进行核对,并在下一节课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个活动,很多学生才发现,原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最爱吃什么,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几点起床做早餐、晚上几点才能休息。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父母、长辈的艰辛,从而提醒学生真正关心父母,培养学生孝老爱老的美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个人修养,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灵活地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只要教师能够巧妙运用策略,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金海.论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49-150.

[2]陈小萍,贾玉霞,姬建锋.陕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状况调查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6):96-99.

论文作者:宋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宋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