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的护理办法及效果论文_李晓慧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56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于术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整体护理,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要显著低于一般组的35.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予以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外伤性肠破裂;术后;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继而肠破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1],若不能及时予以该类患者有效的治疗、护理,甚至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手术作为外伤性肠破裂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术后护理方法是否全面、得当,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3]。本文就对此做出下文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一般组、观察组,每组各28例。一般组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从19岁到67岁,平均年龄41.8±3.2岁;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从22岁到68岁,平均年龄是42.5±3.5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比。

1.2方法

一般组患者予以术后常规护理与麻醉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强整体护理:①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以及肢端末梢循环情况,避免发生休克;②鼓励并引导患者正确呼吸、咳嗽,帮助患者翻身、叩背,促使患者能够有效咳出气管中的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③由于肠道手术后有诸多的引流管道,所以护理工作者要心中有数,操作正规,及时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定时更换敷料,对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进行观察并记录,一旦见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给医生处理;④对患者经由胃肠减压所吸出物的量及性质进行全面观察,如果胃管发生堵塞问题,可借助于生理盐水加以冲洗,带病情有一定好转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降低腹胀、肠粘连的发生率;⑤加强对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及时将瘘口内的粪便彻底清除掉,瘘口四周使用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溶液进行冲洗,确保周围皮肤的干燥,瘘口四周涂抹氧化锌,并用凡士林油纱进行覆盖,再覆盖一层医用纱布;⑥当患者手术结束回房清醒之后,是急于想知道手术效果与愈合情况的,责任护士要以文明、通俗的语言来告知患者手术顺利,消除患者的沉重思想负担;⑦粘连性肠梗阻作为肠破裂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患者发生呕吐、恶心、腹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给医生,另外要观察患者术后腹壁是否出现瘘口,若伴随有食物、气体、消化液排出,应考虑为肠瘘。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肠瘘、术后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数据,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皆经由SPSS19.0软件统计。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要显著低于一般组的35.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讨论

腹部创伤后极易发生肠破裂,一旦临床确诊为肠破裂,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尽量以简单修补为主。同时,辅以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性举措。对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并发症、引流管等整体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4]。结合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要显著低于一般组的35.7%,可见,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予以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素贞,董娟.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23):230-231.

[2]房洁.4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及伴有合并伤的临床护理[J].母婴世界,2016,30(16):198-198.

[3]董静.外伤性小肠破裂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7(44):172-173.

[4]蒋婉,杨媛,耿炜等.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肠瘘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1(20):97-99.

论文作者:李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的护理办法及效果论文_李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