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监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化改革论文,审计监督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监督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即建立统一完整、法制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 为落实修改后的预算法,国务院于2014年9月专门发布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决定特别要求: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决算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推进预算公开,增强政府理财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当务之急又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审计实现两方面监督:第一,监督预算的公开性。审计应当加强对预算公开程序的合规性审查,加强对预算内容的实质性审查,督促提高预算公开的质量,强化审计监督预算公开的职责,督促规范预算公开的科目级次,真正实现预算公开科目粗细有度、表述清晰明了,让老百姓看得懂、社会能监督,促进强化人大和全社会对预算公开的监督。第二,监督预算的完整性,或“全口径预算”。从监督预算法修改后的实施和反腐败的角度、从建立和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角度,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审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口径预算或预算完整性的监督审查。 审计监督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第一,《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要求,要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巩固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体现”:体现国有经济的数量和规模,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形成合理布局;体现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体现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第二,《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健全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实行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建立对企业国有资本的经常性审计制度。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提高监督效能。第三,《指导意见》还要求: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以及管理架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企业负责人薪酬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 根据《指导意见》的上述改革目标,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改革内容极为丰富,改革任务极为艰巨,构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审计监督体系也任重道远。第一,审计监督要关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改革政策的执行情况,特别要关注和监督党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的执行落实情况,这是审计监督最主要的责任。第二,特别要按照中央反腐败和《指导意见》的要求,预防在国企深化改革、改制重组过程中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坚守底线(深化改革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监督国企信息公开情况,杜绝暗箱操作,堵住利益输送的“黑色管道”。第三,审计要着力监督国有企业反腐败机制建设。要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第四,对于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审计监督,要重点关注权力配置和运行是否规范,关注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第五,要强化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系统性审计监督,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促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效运行,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审计监督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市场体系改革,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丰富金融市场层次与产品种类;推进金融要素价格体系改革,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目前金融改革方面的内容大多涉及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要通过分工合作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实现监管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审计监督对于推进金融改革可以发挥多方面作用。第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审计监督在金融改革过程中,要有效发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要积极防范流动性风险;特别应当注意防范和惩治金融腐败行为,关注资金配置权力的稀缺性,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制度、机制、监管等多方面促进预防和惩治各种权钱交易的金融腐败行为。第二,审计监督应当注意分析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创新过程的难点及薄弱环节,防范和化解金融创新的风险。第三,审计监督要促进规范和强化金融业的公司治理,促进“三会一行”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第四,审计监督应当评估金融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执行情况。2013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金融监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审计监督需要深入评估掌握这些政策落实执行的总体情况,为宏观决策提出参考意见。第五,地方金融审计需要重点防范地方的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金融改革进程,促进地方金融业规范发展。要实现对地方金融业的全方位审计监督,关注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的联动情况,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强化和完善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审计监督为促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首先应当加强对政府投资审批事项的合法性审计,加强审计评估政府投资管理部门是否真正下放了投资项目审批权,关注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落实情况。其次,审计监督要继续加强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加强对政府和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关注投资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是否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再次,投资领域历来是腐败案件高发领域,要按照中央反腐败的要求,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机制,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和揭露投资领域的腐败案件。例如招投标敏感区、工程造价与合同结算敏感区、工程质量控制敏感区、材料设备物资采购敏感区、征地拆迁工作敏感区等,要作为审计监督体系覆盖的重点领域,重点加强监督。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印发了《关于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的意见》,专门规定了审计监督对投资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和作用。第一,依托平台,高效监管。加快建设发展改革、金融监管、审计等部门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平台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第二,突出监管重点。各级项目审批、核准、审计等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实现项目合法开工、建设过程合规有序。第三,落实监管责任。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以及其他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持续组织对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等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第四,健全约束惩戒机制,强化监督执法和信息公开。项目审批、核准、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在线监测、项目稽察、执法检查等执法手段;要做好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审批、监管、处罚结果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开。第五,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组织领导。发展改革、金融监管、建设、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相关工作。从国务院的上述规定看,审计监督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要发挥更重要和更具体的监督作用。 另外,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署近期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及政策评估。审计和评估的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和企业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部分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措施未落实,个别部门和地区未按规定落实简政放权要求,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审计机关通过持续关注政策措施、特别是投资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边审计边督促整改,推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发挥了切实有效作用。标签:国企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部门预算论文; 金融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