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陆军

关于做好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陆军

陆军 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533500

【摘要】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好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利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审美教育的思考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09-01

语文作为一门国学课,教师所讲授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教师所承担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教学,更是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开展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

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不仅在于学生从日常生活积累中所获得的知识增长的乐趣,更加在于学生在阅读和积累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在提升的乐趣。对于学生来说,读书能够帮助其尽快的了解学校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民俗文化和世界级景观,相当于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眼睛,是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为学生打造一个知识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掌握并且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等,进而加快学生探索世界的脚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也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内容的生活化,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课文内容和拓展内容,激发学生探索课文内容、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营造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鼓励学生努力回忆自己生活之地冬天的景象,比如冬天的雪,冬天的花草树木,冬天人们的活动等等。通过学生对自己生活景象的回忆,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好奇心,有利于教师接下来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开始课文内容的讲解。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所了解的冬天景象,然后鼓励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文章中描写冬天景象的句子或者段落,并且进行人物和景状物等的划分,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高效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课文中写道,“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课文中对于雪景的描写别具一格,显得更加细腻动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加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在面对难度逐渐上升的语文知识学习时,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够快速掌握课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倾向,针对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进度,这些都是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相关的额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通过多种信息的交汇,引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进而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加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纪念白求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白求恩的人物了解,然后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视剧、电影片段等,帮助学生认识到战争年代,白求恩先生不惧危险,治病救人的伟大之处,触发学生深刻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课文讲解做铺垫。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进行课文教学内容的展示和笔记框架的构建,帮助学生梳理其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以加强学生课文内容学习的整体性和条理性,为学生今后语文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在多角度、全方位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是在锻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鉴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是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三、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文字分析能力等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面提高,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学生进行课堂拓展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同类型文章的特点和答题技巧,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相关内容之后,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假如你和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现存在乱扔垃圾,乱折花木的不文明行为,你会怎样进行劝说?三味书屋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进行乱涂乱画,张贴广告等行为,现向社会征集广告语,请你设计一条简单得体的提示语。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根据课文中三味书屋的图片设计怎样的解说词?”类似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拓展和想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束语:

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想共同提高的过程,学生在次过程中不仅应该做到语文知识的日常积累,更加应该做到语文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拓展延伸,只有真正将语文知识运用在生活实际中,才算是真正的审美情趣培养,将自身语文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教师应该就这一教学目标,不断改进自身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课堂信息反馈进行针对性整改,从而不断实践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石峰.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8).

[2]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J]. 徐建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4).

[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及其有效性的思考[J]. 姜灵惠.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4).

论文作者:陆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关于做好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_陆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