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语言理论的英语语篇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理论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经常学习支离破碎的语言,教师的情境创设常常缺乏真实性,学生对于语言的整体建构能力较差。长此以往,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应声筒”,只是机械地背诵词句。貌似流利而准确的对话,显得苍白而空洞,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20世纪后期,以Goodman(2000)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时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Whole language)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全语言是一种教育哲学观,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对语言、学习、课程教学与教师四方面的作用和关系的重要思考。全语言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儿童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性,促进学习者的成长,提高语言能力,扩展知识范围,增进对周围世界的了解。这一理论有利于从整体、真实的层面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培养语言综合能力。
二、全语言理论的特点
全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授和学习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语言;所选语言材料必须是有意义的和真实的;学习和使用语言有较强的目的性,比如用语言构建思想、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合作与交流、注重学习感受和体验;教师是策划者、鼓励者和启发者;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不采用正式的测试或评估手段。如果英语语篇教学能以这六个特征为支点,开展基于全语言理论的英语教学,我们的英语课程将既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更是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课程。
(一)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语言的学习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我们都应该考虑整体性的要求,在现行《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齐迅、何锋,2002)教材中,语篇整体教学强调了A板块语篇的整体性,大多数A板块的要求是“Listen,read and say”,我们就给予学生充分的听、读、说的机会。弱化词汇的教学,仅仅要求学生整体上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文化背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录音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跟读录音、模仿音调、学习发音技巧都在课堂上进行,效果可想而知。在几个有概括性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不难从整体角度来理解内容。
【案例1】《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 Unit 5 On the farm(A板块)
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What can you see on the farm?
2.What did Helen do on National Day Holiday?
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从整体预测文本插图,预先达到一个整体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与前面一个有所区别,主要要看学生整体感知录音的情况,教师提示学生“water trees/pull up carrots/milk cows/collect eggs/pick oranges/taste oranges”这些词汇。第一步从多听、多读、多模仿的角度整体理解对话后,第二步就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学习对话中Nancy和Helen在过去的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具体做的事情,这时,就可以在加强听、读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回答:
1.What did Nancy do on Wednesday?
2.What did Helen do on Monday?
3.What did Helen do on Tuesday?
4.What else did Helen do?
以Nancy和Helen在过去的时间分别做了哪些事进行整体教学列举,以结对操练、小组操练、个人解说的形式让学生说。到第三步时,就可以在大量的听、读、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开去,在这些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做了什么?还做了些什么?以A板块为纲,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自己从书本上读到的、电视上看到的情境,说得越多越好。最后回归到C板块中的句型结构让学生写,这样最大限度地增强训练的强度和广度,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语言是一个整体,语音、词汇、语法在语言使用中不可分割地联结为一体。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及能力受控于大脑机构和言语活动的器官,是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整体语言观强调语言实质上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首先考虑了语篇教学的整体要求,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素养才能整体性得到提高。
(二)语篇的选择与语用
全语言是一种教育哲学观,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对语言、学习、课程教学与教师四方面的作用和关系的重要思考。全语言理论主张语言是整体的,是包容的,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片断(音、词、句等)的结合永远不等于整体,当教师只关注字、词、句子时,已经离开了完整、真实的语言情境,脱离了学生的语言范围。只有完整的语言、完整的语篇、语言事件中的对话或谈话,才是有意义、可运作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在考虑学习内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使内容具有完整性,同时也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保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案例2】《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B Unit 7A letter to a penfriend(A板块)片断(沈峰)
T:Well,boys and girls,you all have good friends.How do you contact your friend?(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Ss:沉默(因为不理解contact)
T:If you and your friend live in the same city,you can often meet each other and talk to each other.If your friend is not in the same city,she or he in another city,how do you contact her or him?(教师将问题展开,引导学生理解)
S1:I can call her on the phone.
S2:I can write a letter to him.
S3:I can write an e-mail to him.
S4:I can write a fax to him.
T(纠错):You can fax him.
S5:I talk him use QQ and MSN.(虽有错误但能让大家听懂)
T:Good! That's a good way.You can contact your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through MSN or QQ.(虽然语言有误,但对学生的观点做出肯定的评价,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并对语言进行合理纠错,使之更为准确)
所以全语言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如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十分重要的,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及时看到学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则是确保他们能够积极热情地参与活动,使语言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当所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经历和兴趣时,学生最容易理解其意义。但是仅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学生可能理解其意义,但是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要参与学习。所以,教师还需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发现学习的目的,最好的情况是学生能够有选择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能找到自己的目的。
(三)语言的建构和表达
语言的建构和表达包括读、听、视、说。学生的语言要通过多维度的建构,才能达到多维度的表达,在全语言教学的课堂中,我们可以从A板块情境会话板块入手,通过读、听、视、说多种形式的训练组合,营造轻松的口语学习氛围,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意识。读说训练主要以复述、讲述为训练手段,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使用目的语交流的技能。在大量真实的语音材料的输入和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语言材料,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前一堂课的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整理新知识,完成知识结构的重组,让学生将内化了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在大量的输入和输出的积累之下,语言运用能力自然提高,语感也会随之形成和优化。
【案例3】《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在语篇整体性教学的两课时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语篇内容,有学生是这样说的:
One day,Wang Bing is surfing the Internet in the computer room.Gao Shan comes.He wants to play football with Wang Bing.But Wang Bing is very busy.He wants to write an e-mail to his English friend,Tom.Tom lives in a small town near London.He is eleven.They are the same age.He studies English,Maths,Music,Art,Science,PE and Computer Studies.He likes play basketball.He plays very well.And he likes swimming.He swims well,too.
Gao Shan wants to be Tom's friend,too.He is going to write an e-mail to Tom soon.
虽然有的学生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断断续续,甚至出现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但这些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学会怎样理解语篇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方法掌握了。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一定会很快提高。将视、听、读、说有机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氛围,进行多元语言输入输出,使学生多维度地感知语言,多层次地输入语言,通过读说训练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学习才是有建构性的,不容易忘记的,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全方位和多维度的语言表达。
(四)学习的方式和主体
全语言理论提倡完整的学习者,即教师在备课授课中应当考虑学习者的全部,包括他们的需要、兴趣、特点、背景和经历等,尽可能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积极的读者和作者,使语言学习成为他们的乐趣。因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内化的、认知的过程。我们把输入和接收作为第一位,把储存加工当做第二位,把消化和内化当做第三位,再加上提取和输出。这就是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合作与交流、注重学习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案例4】《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s B and C
许多教师会按传统教法把B,C板块的词汇和句型先教完,学生掌握得再好也不过是按照例子能说、会写书中六幅图片的描述。可是从A板块进行语篇整体性教学再来看C板块,就有很多可操作的地方。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每一幅图片,学生都能加入自己的创意编出一个短小的语篇。第五幅图,有两个学生是这样说的:
It was Wednesday yesterday.Ben and Gao Shan had a good time.Today Ben meets Gao Shan after class.
Ben:Hello! I had a wonderful time yesterday.
Gao Shan:Good!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Ben:I went to the cinema.The film was about planes.I liked it very much.
Gao Shan:What else did you do?
Ben:I listened to music.Pop Music.
Gao Shan:Really? I like music,too.But I didn't listen to music yesterday.
Ben:What did you do?
Gao Shan:I watched TV.
教师只要当个忠实的听众,耐心地倾听,然后如数家珍地列举出学生创造的部分,就会激励更多的学生更新的创作。而这些所谓的“输出”,完全建立在语篇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英语听读、朗读训练的基础上的,是在整体性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英语信息的基础上的,并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主体性。如果我们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五)教师的策划与启发
在之前我们提到的有意义、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大多数不是单个学生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学生和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才能完成的活动。学生可以一起阅读、或是给笔友或友谊班的同学写信进行交流,他们还可能组成不同的小组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语言的使用就成为自然的事情。全语言观点认为,帮助儿童学习语言重点在于情境的设计、动机的诱发、互动的建立及对情境中各事物的理解。要重视儿童在形式多样地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语言的知识。而这所有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策划和启发,只有在教师的策划和启发下,全语言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案例5】摘自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优秀课例(顾洁)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B Unit 3 Asking the way,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问路,看教师是如何进行话题导入的,来看教师和学生们的对话:
T:Boys and girls,you know,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today.So first,I'd like you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Look,I have some pictures.Try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PPT展示了四幅图,分别是苹果、麦克风、鼓楼、脚印)
S1:I think you like eating apples.
S2:Perhaps you like singing.
S3:You live in Gulou,I think.
S4:I think you go to school on foot.
T:Yes,you are very clever.Please listen to me.My name is Apple.I like singing.(start to sing)I live in Gulou.I go to work on foot every day.Now do you know me?
Ss:Yes.
T:Now I want to know you.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selves?
Ss:...
在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的策划和启发。这是一位教师上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插图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启发学生说出了很多真实的内容。教师仅仅是在听学生娓娓道来,并不时给予适当的启发。
(六)学习的过程和评价
教师经常有一种错误判断,即“我的学生肯定不可能做到这些”。我们在生活中容易低估学生的能力,总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把一些好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置之一旁,守着固有的一套路子,按部就班地把东西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学生。而全语言课堂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的能力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出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6】关于动物类单词(三年级)课堂教学的评价
要让评价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就是要把评价结果直观化和形象化,尤其在中低年级。在英语教学中简单的“Good!” “Wonderful!”的评价手段已不能满足、吸引学生了。英语教学有自己自身的学科特色,利用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施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常常采取的教学活动,评价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例如在学习动物话题时候,针对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可把评价与此话题结合起来。竞赛获胜的小组,成为森林之王,有权赐予动物身份并管理这个森林的动物。组员们把全班的动物头套收集起来,重新轮换动物身份,例如“You're a dog.This is for you.” “You're a monkey.”教室转眼间成了动物成群的大森林,森林之王发号施令了,“Kangaroos,please jump.” “All the bears dance,please.”课堂一定充满了欢笑,成为森林之王是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想,还有什么比实现梦想更有吸引力呢?哪个学生会不愿意上英语课呢?这样,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结合了所学知识,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语言。除了动物学校的话题外,其他一些话题也可进行类似的处理。
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个整体。无论是“教”还是“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语言的整体性,即听、说、读、写是整体的,不能被割裂开来单独训练,另外,语言本身更不能被割裂为字母、单词、句子、语法等来学习,而是要以篇章阅读为基础,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理解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情感、内涵等。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经验,因为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对所要阅读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才可能充满热情地去解读语言的内涵,探索语言给他们带来的神秘世界。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以知识的整合为出发点,给学生提供跨学科的阅读材料,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语言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甚至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意义上的写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