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入模式到整合模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_课程改革论文

从加入模式到整合模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_课程改革论文

从添加模式到融合模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基础教育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新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添加与融合——课程改革的两种不同模式

近年来,课程改革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考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走向,可以看出,强调课程的整合,从添加模式到融合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和趋势。

课程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直接反映。课程门类、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变化,是教育应对社会变化的主要方面之一。20世纪是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时代,政治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激增,均对人才素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学校的课程内容不断增加,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课程结构不断调整。

添加模式和融合模式是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结构调整的两种主要模式,是课程改革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添加模式,就是在已有的课程门类的基础上再开设新的课程门类,或在已有的课程内容中增加新的内容。比如当前我国在小学开设英语、信息技术课等。所谓融合模式,就是在已有课程门类中渗透新的内容,使新旧内容融为一体,而不增添课程门类。

添加模式和融合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很多情况下,添加模式是必要的。比如当前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就是一种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只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过多的添加不仅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造成各种知识之间的隔阂。融合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也有缺点,比如新旧知识难以融为一体,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不易融为一体,片面强调新学科、新知识而忽视某些传统学科、经典知识等。

当然,当课程的门类、课时数已达某一标准,学生的上课时间已趋饱和时,融合模式就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理想模式和必然选择了。但是如何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等,仍需认真研究。

二、从添加到融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注重融合模式,强调课程的整合,着力于课程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在小学、初中的课程设置上相对独立,缺乏通盘考虑。直接造成小学、初中课程部分内容重叠,部分内容不能衔接,落差较大。特别是“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并存,为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乃至教育政策的制定等均带来诸多不便。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教育部新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这不仅避免了小学、初中阶段在课程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叠,使得小学、初中课程自然衔接,而且“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并存而引起的混乱也迎刃而解了。

2.加大综合课程的比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综合与分科并重。无论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均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科学、社会等综合课程。并且特别强调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均衡性。

3.在现行课程中渗透相关课程内容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既强调要将新知识,特别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充实到课程中,又避免简单地添加某些新知识、新课程的做法,而是提倡将新课程、新知识渗透到现行课程中。比如强调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到不同学科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具体做法是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不同的学科,从而在一般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再比如不再单独开设环境教育或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课程,而是在不同的学科中贯穿、渗透可持续发展或环境教育的思想。

4.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众所周知,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内容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课程科目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虽然要多种因素并重,多种因素共同考虑,但以何为中心,则反映了决策部门、课程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价值取向。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口号,将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有利于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的融合,从而避免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中因各自强调不同知识的重要性而盲目增加课时的倾向,也避免了以社会需要为中心而设计课程中因强调不同素质的重要性而盲目增加课程门类的倾向。

三、当前课程改革注重融合模式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虽然添加模式和融合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它们各自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在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大力提倡融合式模式,其原因如下。

1.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多样化

当代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生活的信息化。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以往相比,当今社会要求其成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善于与人合作,不断更新知识,善于利用信息等等,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既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既要精通外语,还要能操作计算机;既会唱歌跳舞,还会开车打球。而按传统的教育观,这些素养均要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专门的学习来培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人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因而必须将不同的知识、能力融合到一起,争取用较少的课程门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

2.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为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传统上,由于人们接受教育是一次性的,因而在校期间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学习不同的课程以备将来需要时使用。因为一旦离开学校,再想回到学校学习就十分困难。

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为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是基本的教育,是为以后继续接受教育打基础的,课程设置是根据年龄特征而设置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可学习不同内容,基础教育阶段应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是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服务的。

3.知识的激增,使得课程的融合成为必然

20世纪以来,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构成了一对矛盾,特别是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得课程门类不断增加。如何在课程中既保留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又反映当代新知识、新学科、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采用融合模式来设置课程门类,考虑课程内容。融合模式既可以将不同课程门类予以整合,又可以将新旧知识予以贯通,既关照了知识的激增,又关照到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4.减负的呼声,要求课程改革必须采用融合模式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减负”的呼声不断,使得教育工作者多方寻找突破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和公众对教育的重视,学校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数不断膨胀,学生负担也越来越重。单从90年代以来就增加了诸多教育内容。比如近代史教育,国情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科学教育,反对邪教教育、禁毒教育、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口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内容很多都是通过专门设置课程而进行的,有些虽然没有专门的课程,但也要通过专门的课外读物、专门的活动等进行,因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的负担不断加重。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必须采用融合模式将这些教育内容渗透到一般的课程当中,寓这些教育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四、课程融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程的融合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基础教育人数庞大,在采用融合模式时,必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使教师适应课程综合化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数量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整体水平大大提高。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尚难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素质总体来看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综合课程,教师不太熟悉,目前的师范院校还是以培养单科教师为主。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在采用融合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大师范教育的改革力度,培养适应新课程、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师资。

2.照顾地区之间差异,分类指导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既表现在教育观念、办学条件等方面,也表现在教学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从而为课程的实施带来很多问题。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现行的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还不能适应融合模式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3.根据学科特点,循序渐进地实现课程的融合

融合模式要求的是在学科门类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有机的融合,而非机械式的压缩或简单的拼凑。这就要求各学科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分科为主,无论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还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很容易将课程的整合简单化,使综合化成为“总和化”,不仅不能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学科,不能盲目融合,必要的添加也是应该的。因此,在采用融合模式时,应逐步加大融合的程度,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由部分添加过渡到部分融合再到彻底融合。

总之,从添加模式到融合模式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趋势,也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坚持这一方面,积极、稳步地推进课程的综合化。

标签:;  ;  ;  ;  

从加入模式到整合模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