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栀子特点和桅子卷叶螟病虫害防治论文_彭玉杰

唐栀子特点和桅子卷叶螟病虫害防治论文_彭玉杰

河南省唐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摘 要:本文以全国著名唐河栀子为样本,讲述了栀子的生长习性、虫害特点,并从桅子卷叶螟害虫的特点和生命周期、危害栀子部位和时间等方面,提出防治栀子虫害除了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外,同时也应改进栽培管理、使用频振式杀害灯等物理方法除虫。

关键词:栀子;桅子卷叶螟;除虫菊酯类农药;频振式杀害灯;

唐河栀子中国古代就很有名气。《本草纲目》集解曰:“栀子,生南阳川谷。”李时珍曰:“南阳栀子,叶如兔耳,厚而薄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心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七棱至九棱者为佳。”《本草纲目》还载:“卮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暴干”。

栀子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怕寒,喜砂壤土和粘质壤土,适生于低山丘陵疏林中。由于南阳盆地三面环山,东部桐柏山余脉与盆地交接处的浅山丘陵及垄岗区域,山小坡缓,适宜栀子生长,且人工栽培栀子古已有之,久盛不衰。

唐河县地处南阳盆地与桐柏山余脉交接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县境东南部浅山丘陵共有低山1278座 ,山沟3382条。低山多由粗粒花岗岩、云母石英片岩及其风化残积物组成,丘陵谷地多为坡积冲积物,地表贫瘠,植被较差,不适合粮食等农作物生长,却适宜栀子生长。栀子野生常分布在低山丘陵落叶疏林中,喜温暖气候,能耐旱,不耐寒。幼苗耐荫蔽,成株喜阳光,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植株矮壮、发棵大,结果多。

同时唐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年平均气温15.2°C,无霜期233天,降水量910mm,日照时数2188小时,太阳辐射量为116千卡/㎝2,充分满足了栀子的生长条件要求。

唐河县得天独厚的适生条件,创造了高品质的唐栀子。唐栀子果实生长期比南方延长1个月以上,霜降时节采实,栀子药用成份积累和药用品质大大高于南方栀子。唐栀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个型圆大,色赤红,含水量低,药用成分含量高,为药用之上品。宛中栀子,唐河系原产和正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于2005年发布第204号公告批准对唐栀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唐河县拥有600亩育苗基地、1万亩优质高产示范基地、10万亩丰果林,10万亩规划栀子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栀子生产基地。

栀子成分含量丰富。栀子中含有大量的桅子苷,果实中含有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链状化合物。桅子中含有大量桅子素色素成分。桅子还含有挥发油、有机酸酯类成分。从桅子中分离得到的其它成分还有糖及各种微量元素等。

由于野生栀子数量小,栀子栽培历史悠久,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虫害成为栀子规模栽培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虫害发生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规模化种植导致成灾性害虫发生率高。栀子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改变了栀子原有的生态多样性,为害虫大发生创造了条件。第二,野生栀子改变为人工栽培,打破了栀子原有的生态平衡和生长环境,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的病虫害,在人工种植条件下病虫害严重发生。第三,栀子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次生物质,这些次生物质多为栀子的有效药用成分,不同的成分又直接导致不同的特有病虫种类的发生,从而形成复杂多样的病虫害体系。第四,除受特有病虫危害外,栀子栽培中还会受到当地一般农作物、果树、蔬菜、林木、牧草等病虫的危害。第五,栀子以根、茎、叶、花、果、全株入药,各器官都会受病虫危害,受害面较宽。同时,栀子在收获、储藏、运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害,且受害期长。栀子受害后,或直接减产、失收,或间接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品质下降,甚至失去药用或商品价值。

由于在种植栀子过程中植保知识贫乏,缺乏应有的系统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方法不规范,防治水平不高,滥用、误用农药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在药材上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不但次数多,而且用量大,有些在采收期喷药,这样直接的结果造成栀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也污染了产区环境,对栀子生产造成了持续性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必须筛选出对桅子主要灾害性昆虫防治,必须选择高效的低毒低残留药剂。

在栀子种植园区,栀子主要天敌有螟虫长距茧蜂、赤眼蜂、大草岭、七星瓢虫。

桅子卷叶螟又名桅子三纹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全国各地,是药用桅子的重要害虫。桅子卷叶螟幼虫以栀子幼嫩叶片、新芽为食物,破坏栀子新梢顶端,栀子稍卷叶则伤害靠近叶片的果面,食叶肉后栀子叶子呈网纱状或孔洞,并啃食靠近叶片的果皮,啃食后的栀子果实呈不规则形凹疤。如果遭遇多雨气候,啃食后的栀子果实极易腐烂脱落。桅子卷叶螟有时也啃食贴靠近叶片的花,使花形成孔洞。桅子卷叶螟为害严重的话,则影响桅子夏梢、秋梢生长和花芽的形成,使桅子次年产量下降。

桅子卷叶螟的成虫翅展大致20-30毫米,颜色为暗褐色,下唇须平伸,下侧白色有长鳞毛,额及触角基部白色;前翅有淡褐色弯曲的内横线,中室内有显著白色新月形斑,前缘有一清晰的白色斑,外横线向外弯曲,缘毛末端白色;后翅中室有一新月斑,外横线边缘白色。桅子卷叶螟的雄蛾触角基部各有一束长毛,能与雌蛾相区分。桅子卷叶螟的卵为椭圆形,扁平状,直径0.8-1.0毫米,表面有网状纹,颜色为淡黄色,近孵化时的卵可透见黑点。桅子卷叶螟的幼虫共5龄,5龄幼虫体长可达17毫米左右,颜色为浅绿色;桅子卷叶螟的幼虫头部有浅褐色斑;前、中、后胸各有若干明显黑斑;腹部各节气门上方有黑点。桅子卷叶螟的蛹长10-12毫米,形状为纺锤形,颜色呈棕色;蛹的口器、中足与前翅芽均平齐,触角则比其略短,后足仅略露末端一小部分;腹末有组成一束的钩状臀刺根。

桅子卷叶螟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幼虫在枯叶中结薄茧过冬,第二年3月气温回升后陆续恢复取食,4月上旬越冬代的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产卵,至6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虫的发生为害期。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是第二代幼虫的盛发期。第三代幼虫则于9月上、中旬出现,一直做害至11月上、中旬。第四代幼虫于11月下旬又陆续结薄茧,相继进人越冬休眠期。

桅子卷叶螟的成虫白天停息在栀子叶背,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每雌可产卵40-60粒,卵多产于枝梢嫩叶上。幼虫孵化后吐丝结成薄茧,栖于薄茧内取食、排泄。1-2龄幼虫取食内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皮。3龄以后,幼虫将两片新叶缀合成苞,栖息其中,爬出苞外取食嫩叶,老熟后在苞内化蛹。各代幼虫发生和桅子春、夏、秋梢抽发生长的个时期基本一致。特别是第三代幼虫发生高峰期,正是秋梢花芽形成期,如秋梢遭到幼虫为害,会使次年花芽减少,引起减产。如果夏梢遭到做害,会影响秋梢结果枝的形成,次年产量也会降低。调查显示,栀子顶梢被桅子卷叶螟做害率每株达到80%-90%,桅子顶梢的嫩叶、嫩芽做害严重,对桅子的生长造成了较大危害。

当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种植栀子户在防治桅子卷叶螟时的常用杀虫剂。连续使用之后,桅子卷叶螟将会产生抗药性。因此,应该采用多种药剂交替使用的策略,以达到延长有效药剂的使用寿命。

同时改进栽培管理。根据桅子卷叶螟是以幼虫在枯叶中结茧越冬的生长习性,冬季结合修剪,可以采取清除残枝落叶和集中烧毁的方法,消灭冬季越冬虫源,减少第二年的害虫来源。

另外,种植栀子户利用桅子卷叶螟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发生高峰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起到根杀虫源的目的。而且这类无害化对付桅子卷叶螟成虫的举措,不但可以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更重要的可以使栀子药物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甘师俊,李振吉等主编.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何俊华,陈学新,马云.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八卷,膜翅目,茧蜂科(一)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吴振廷, 药用植物害虫 [M]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论文作者:彭玉杰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唐栀子特点和桅子卷叶螟病虫害防治论文_彭玉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