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高台古院”项目为例,浅谈行走对建筑师的意义以及建筑师在行走中所收获的经验对于建筑创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走;建筑学;方案创作
一、行走的意义:
现如今网络信息发达,网络平台、手机微信等等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的途径来获取建筑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料以及美轮美奂的图片影像等。但是对于建筑,实物和照片的感觉其实很大程度上完全不同,不论你在网络上媒体里书上杂志上看多么多照片,那都是拟像,真正见到时的空间感和震撼感和你以前对着屏幕或看书时想象的感觉完全不同。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这样说过:“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建筑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我想,所谓“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进行思考。”安藤一再强调,旅行是他惟一的、最重要的“老师”。
回顾建筑史,像安藤一样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杰出的建筑师如辛克尔、柯布、阿尔瓦阿尔托等大师,通过长时间的建筑旅行实现自我的蜕变,在遗迹、古物、聚落甚至自然中,发现文化的源泉、空间的诗意、建筑的形式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他们受此启发并逐渐提炼出自己独特而有力的建筑语言。建筑旅行者以谦恭的脚步丈量建筑和基地,以敏锐的感官体验空间环境,以开放的心灵与空间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对话。
离我们最近的普利兹克奖大师王澍,他的获奖作品“瓦山”创作的灵感就是源于二十几年前的一次旅行记忆,他在自己的文章《隔岸问山》中具体阐述了这次旅行对于“瓦山”方案形成的意义。王澍还说:旅行之于学建筑的人,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不知道你今天看到的这个建筑,这条街景,或者眼前的人、物、情景,在什么时候会影响着你,但是你的所看所见都印刻在你的脑海中,在不定的时刻可能会触动了联想,或者很多东西重组了起来。也不光是旅行,即便不旅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也是很有作用的。
二、行走中的创作——高台古院
设计背景
高台古院——系郑州园博园老家院子商业街项目,位于郑州园博园A区老家院子地块。
郑州园博园,暨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坐落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片区,占地约3800亩,分为A、B两个区域规划建设。博览会将于2017年9月开幕。A区以“绿色生态”为主题,规划设计以我国古典传统园林典范艮岳的山水格局为蓝本,重点建设具有浓郁中原传统文化风情园林山水景观。本次方案所属的老家院子地块,位于园区的西南,主入口的西面,对应艮岳的山水格局,应该属于雁池寿山以西一带。
行走中的灵感
我国传统商业街区建筑与道路之间具有一种不定的空间关系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的比例是使人获得亲切感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传统商业街区的沿街商铺大多为1~2层建筑,建筑与街道高宽(H/D)比一般在1∶1~1∶2之间,这种空间尺度,比较符合人们的观赏视线和心理感受,容易给人带来亲切感。在街道长度上,传统商业街区一般不超过1000m,符合人们在购物游览时的心理需要。但是这种传统商业街区的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小。而目前状态下小尺度的建筑空间已经使空间效能达到极致,满足不了现代大型商业活动对空间场地的要求。而这样的传统方案布局也没能打动人心,让人眼前一亮。
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创造集商业与旅游休闲等新型体验空间于一体使我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创作的方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肯定不只是那些来自文史、画史和建筑师的泛泛典故知识。营造的起兴,更来自纯粹的个人回忆经验。
方案经过几轮的初步设计转手交给了我们,我们在传统商业街布局模式上也进行过其他几种尝试,但是对于项目本身所赋予的地理区位、商业价值等属性的解读又让我们在方案创作上存在很多的理解差异。
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方案处在胶着状态停滞不前,设计的灵感往往需要契机,正好我们在这个项目的同时有去到了广西巴马进行另一个项目的实地调研,而这次的建筑旅行恰好为我们新方案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巴马百魔洞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百魔”壮语为“泉口,因百魔洞靠近盘阳河出水口,洞口有泉水,泉水边的壮族村落叫百么村,洞名便取名“百魔”,也体现其神奇瑰丽的色彩。1987年,当中国和英国的岩溶地质专家踏进了百魔洞,进行了联合考察后,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可号称“天下第一洞”。
走进百魔洞,天然的溶洞景观冲击着视野,试想一下,站在百魔洞中,阳光从百米高的洞口射入洒向大地,给人一种朝圣的视觉和空间震撼感;爬到洞顶,远望群山,又能看看一个个瑶寨散落山野之中。相信大家看到这些照片都能感悟到自然地美,更别说身临其境了。
这样的视觉冲击和空间震撼感触动了我们的联想:我们是否也能将这样的景观融入到这次的方案创作中去了?但是,要如何巧妙的把自然溶洞与商业性质的建筑相融却是一个难题。这样的思绪一直盘旋在脑海,返程时,深圳机场的一张休闲凳给我们带来了灵感的突破。受到这张凳子造型的启发,我们重新对园博园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解读:
园博园的规划设计是以古典传统园林典范艮岳为设计蓝本,《艮岳记》中提到:“循寿山而西,移竹成林,又得紫石,因而为山;绝顶开深池,琢石为梯;其宫室台榭,卓然著闻者;筑台高千仞,周览都城,近若指顾。造碧虚洞天,万山环之,开三洞为品字门。”可见此地块处格局应为“亭台楼阁高台胜景”之势。
方案创作
对设计理念进行再解读之后,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如下构思:
重构了楼层价值体系
颠覆传统shopping mall 与商业街的平面线性关系,创造性的将商业街与shopping mall的屋顶空间相结合,重构了楼层价值体系,大胆的提出了“天街地贸”这样的新的设计理念。
理念物化
受休闲凳造型的启发:在基地红钱范围内进行一定的退让,为后期室外活动广场及停车等预留足够的空间;抬升形体并对其底部进行削切,形成商业灰空间,同时建筑沿着场地平面延展开来,体现出建筑物的张力,而且使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以此打造出“千仞高台”之势;将巴马溶洞的融于建筑,将建筑与景观的形式相结合,这样不仅仿造千年溶洞打造一个“天坑”式中庭,更呼应了“碧墟洞天”的格局;在主要人流方向,仿造自然洞穴的形态,开设三个主要出入口,不但形成了“开三洞为品字门”的格局,同时功能一分为二,北端为酒店区、南部为商业综合区。之后在高台顶部零星散落一些传统古院落,就像瑶寨一般隐藏在茂密的丛林之中,从而形成了“高台胜景、周览都城”之势。最后,利用非线性设计手段,将建筑形态自由化,使其更具有动势。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二轮又引入了传统文化,丰富设计内容,形态上不仅外部形式自由、富于动感,内部空间同样强调了“动”。
自然形态抽象化
深化中又对冰川、岩石等进行抽象化处理,采取折线形式对入口部分进行了新的削切,使建筑更具有可实施性,同时形体更加自然流畅。
“阴刻”印象
第四轮的设计重点放在了中庭上,仿造千年溶洞打造的“天坑”可以说是整个方案的亮点所在:我们有引入“山水阴刻”的设计理念,使中庭与园博园产生更多的对话。同时底层的商业街和中庭的流水景观,结合流线型的建筑外形,给
人营造了山涧流水的感觉,既呼应了阴刻山水主题,也契合了以水为财风水寓意,同时还体现了“碧墟洞天”的格局理念。
古院——宋风样式、现代品质
古院部分采用了宋风的建筑样式,利用现代建筑材料,结合景观设计,打造具有现代品质气息的高端园林式休闲酒店会所。从而完善古院部分的建筑设计。
三、结语
建筑学总的来说是研究人、人居物质、空间环境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学科,旅行中你会体验到很多不同的建筑室内外空间,你会看到很多不同于别处的建筑和建筑文化,同时产生一定的认知和记忆。旅行中还会会接触不同的社会、人文、生活,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也就是体验了不同的时空。这些对建筑师来说,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设计的灵感无处不在,但是绝不在你眼皮子底下。每一次的外出,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新面孔、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商场购物甚至只是走过一条宁静的小路,都有可能邂逅灵感。当然,坐在你的椅子上冥思苦想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们要走出去,在行走中感悟“美”的存在,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因为它们有可能会是你下一个idea。
论文作者:张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建筑论文; 高台论文; 空间论文; 旅行论文; 巴马论文; 传统论文; 方案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