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及压力性尿失禁(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7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各35例。对比两组盆底功能评分、肌力受损情况及PF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肌力受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组盆底功能评分在产后6周、12周时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但24周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组PFD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可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且阴道分娩发生PFD的风险更大,产后应尽早行盆底肌肉锻炼,恢复盆底功能。
【关键词】分娩方式;盆底结构功能;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14-02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e of delivery on maternal pelvic flo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Li Weili .Yu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Yucheng 476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e of delivery on maternal pelvic flo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PFD) of. Methods 70 cases of maternal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birth,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delivery into all 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nd vaginal delivery group, 35 patients in each.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score, muscle damage and PFD occurrenc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uscle damage (P>0.05); caesarean section when the pelvic floor function scores after 6 weeks, 12 week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vaginal deliver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but no room at 24 week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 0.05); PFD cesarea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vaginal delivery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of delivery may have some impact on maternal pelvic flo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vaginal delivery and a greater risk of PFD's,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should be as early as possible, restore the pelvic floor.
【Key words】Mode of delivery; Pelvic flo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女性盆底是一个由筋膜与多层肌肉构成的整体,其支持系统十分复杂,盆底筋膜、肌肉群、神经、韧带等组织相互承托、支持,使得膀胱、直肠、子宫等脏器所处位置相对合适,从而维持性生活、排泄等生理功能[1]。盆底结构功能损伤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盆底组织薄弱,导致盆腔脏器位置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脏器功能异常,如PFD。临床研究表明[2],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具有不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深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旨在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现报道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7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阴道分娩组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7.4±2.5)岁。剖宫产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4±2.3)岁。入选标准:入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足月儿分挽;既往无肾脏病史、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史、盆腔手术史等;产程未使用器械助产;剖宫产组均为无先兆性选择剖宫产。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①采用肌电图仪测定产妇分娩前后盆底肌收缩功能,并结合超声诊断仪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及盆底动力学予以评估。在分娩后6周~8周,采用阴道指诊法评估产妇盆底肌力。②观察产妇喷嚏、咳嗽、大笑、变换体位、提重物时是否发生不自主漏尿现象,加压停止时该现象是否消失,并采用膀胱颈抬举试验与压力诱发试验判断产妇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1.3 观察指标
尿失禁发生情况、盆底功能(肌肉张力评分、肌力受损情况)。①肌力受损情况:根据收缩持续时间将肌肉张力水平分为0~V级。0级未发生收缩、Ⅰ级持续收缩1s、Ⅱ级持续收缩2s、Ⅲ级持续收缩3s、Ⅳ级持续收缩4s、Ⅴ级持续收缩5s。其中盆底肌力<Ⅲ级,属于受损。②肌张力评分:根据盆底肌肉收缩与回缩情况,采用6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肌肉收缩或回缩越明显、肌张力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肌张力评分
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12周盆底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产后24周时,两组盆底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3 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
分娩后,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5.7%(2/35),阴道分娩组为25.71%(9/35),差异显著(χ2=5.285,P<0.05)。
3.讨论
盆底组织解剖学可分为外层肌肉组织与筋膜组织、中层泌尿生殖膈、内层肛提肌及其筋膜,3层神经、组织等协同作用方可维持正常的盆腔器官位置,肌肉、神经、筋膜等出现异常时,盆腔脏器位置及功能可受到明显影响[3]。此时女性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调查显示[4],10.00%~32.40%的产妇分娩后易发生PFD,其发病机制与盆底肌收缩、感觉功能及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部分文献报道显示[5],PFD的发病与妊娠次数、妊娠年龄及分娩方式等具有重要关联,妊娠次数的增多与妊娠年龄的增长可导致PFD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同时阴道分娩产妇罹患PFD的风险要大于剖宫产,其主要原因为:胶原蛋白是组成筋膜、韧带的重要部分,也是尿道与肛提肌相连的主要组织,妊娠期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受激素水平的影响,盆底结缔组织中胶原蛋白成分相应改变,支撑重力的功能减弱;妊娠周期的增加,子宫重量及体积均不断增大,对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产生的牵拉作用显著增强,从而引起慢性损伤[6-7]。上述情况表明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更易发生PFD。本研究中,阴道分娩组PFD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显著(P<0.05),则证实了该结论。但两组产妇肌力受损率及盆底功能远期恢复情况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轻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降低PFD发生率,但并没有对盆底功能远期恢复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受损率并不直接影响。因此,通过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进行保护并不值得提倡,且过多的干预分娩,或分泌过程中应用辅助器械及药物易增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有学者提出[8],产妇分娩后积极给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或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等手段均可显著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恢复盆底功能。同时合理康复锻炼手段有利于女性产期保持良好的盆底功能,具有显著的远期效果。
综上所述,剖宫产可在一定情况下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但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且对盆底功能远期恢复并没有显著优势,建议通过早期锻炼盆底肌肉以促进盆底结构功能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华.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5):875-876.
[2]陈玲,李淑萍,赵霞,等.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脏器结构与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380-5382.
[3]蒋月霞.盆底康复治疗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0):54-55.
[4]周亚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近期性功能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1):88-91.
[5]张桂欣,杜明珍,易建平.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功能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89-190.
[6]王海霞,赵烨,钟瑞芳,等.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3-66.
[7]李俊英,贾秀荣,刘富霞.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5):527-529.
[8]周辉.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影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847-2848.
论文作者:李伟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产妇论文; 功能论文; 阴道论文; 肌肉论文; 方式论文; 结构论文; 产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