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乃叶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广西 贵港 537307)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探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的报告,并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及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策略。结果: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占91.67%;诱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药物共有18种,其中主要诱发药物有:抗菌药物类共有6个品种21例次,占33.33%;中成药类共有5个品种23例次,占27.78%。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行适量口服,按照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酌量给药,提高对儿科药物的检查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不良反应;儿科药品;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016-02
Pediatric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analysis and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Su Naiye.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Pingnan County,Guangxi, Guigang5373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pediatric drug adverse reac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analyzed in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s, and analysi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drugs as a result,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Results 55 cases is administered by intravenous drip, adverse reactions accounted for 91.67%. 18 species induc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newborns to apply to medicine, proper amount of oral, increase inspections of pediatric drug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Adverse reactions; Pediatric drugs;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在使用药品时,成人与儿童使用的剂量有所差异[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儿童身体器官的生长发育未完善,体内的药物代谢酶不足,从而无法代谢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2]。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规范儿童使用药物的方式,同时提高对儿童使用药物水平,尽量减少儿童出现不良反应(ADR)几率[3]。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不良反应患儿,并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及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策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其中男32例,女28例;3岁以下儿童31例,4~10岁儿童22例,10岁以上儿童7例。6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患儿中,有24例患儿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有17例患儿的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详,有19例患儿曾患有药品不良反应史。6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患儿中,有45例患儿患有感染性疾病,有13例患儿患有消化不良,有1例患儿患有恶性肿瘤,有1例患儿患有癫痫病。
1.2 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林场症状以及诱发不良反应药物的类型等因素,对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分级与预后
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普通不良反应患儿有53例,占88.33%;新普通不良反应患儿有4例,占6.67%;严重不良反应患儿有3例,占5%。不良反应对原有疾病未产生影响的患儿有55例;因不良反延长病情的患儿有4例,因不良反应加重病情的患儿有1例。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42例患儿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占70%;有18例患儿只需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其症状即可自行好转,占30%。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治愈58例,占96.67%;好转2例,占3.33%。
2.2 关联性评价
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7例患儿被评为肯定,有36例患儿被评为很有可能,有12例患儿被评为可能,有5例患儿待评。
2.3 药品使用途径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占91.67%;有5例患儿通过口服给药,占8.33%。
2.4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27例患儿出现注射药物部位水肿、静脉炎、斑丘疹及红斑疹,占45%;有8患儿出现头痛头晕、局部麻木、躁动不安及哭闹现象,占13.33%;有6例患儿出现肝功能异常、腹胀、腹泻等,占10%,有16例患儿出现发热、寒颤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占26.67%,有2例患儿出现心慌无力、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等症状、占3.33%;有1例患儿出现眼脸肿胀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占1.67%。
2.5 不良反应药品种类及分布
诱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药物共有18种,其中属于抗菌类药物共有6个品种21例次,占33.33%;属于抗病毒类药物共有2个品种5例次,占11.11%;属于中成药类共有5个品种23例次,占27.78%;属于血液系统类药物共有2个品种4例次,占11.11%;属于神经系统类药物共有2个品种5例次,占11.11%;属于维生素类药物共有1个品种2例次,占5.5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占91.67%。由此可见,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静脉给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容易诱发很多不良因素(如热源及渗透压等),都会引发不良反应的出现[4]。引发不良反应的不仅会受药物的本身因素的影响,还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配置方法、药物的浓度)[5]。因此,医护人员应制定较为合理的给药(用药)方案,能够口服就尽量避免肌肉注射药物;能够肌肉注射药物就尽量避免静脉注射药物。对某些因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应使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于体质比较特殊患儿和比较特殊群体进行不良反应监测。首先应充分了解患儿的家族过敏和药物不良反应史。若患儿本身属于过敏体质而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无直接联系,而是与患者个体差异存在联系。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患儿的体质问题。
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有24例患儿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有17例患儿的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详,有19例患儿曾患有药品不良反应史。由此说明,医护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询问和记录患儿的过敏史时并未足够重视其价值,从而增加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患儿过敏史的详细询问。
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无法避免的,但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完全能够避免的。由于婴幼儿系统器官的功能并未生长健全,导致婴幼儿肾脏和肝脏对服用的药物的排泄能力和解毒能力较弱,而且幼儿的肝酶系统并未发育完全,在服用药物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由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大,其黏膜与皮肤角化层相对较为薄弱,若对此类新生儿长期服用过量的药物或长期服用药物一定会产生毒性反应。一些婴幼儿患者,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幼儿对药物所产生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所以,在给药时应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计算,通常计算标准是根据婴幼儿的体重或体表面积进行计算,同时在给患儿用药时应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和监督。医护人员在给患儿用药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患儿的身体特征(是否属于过敏体质),其次考虑药物作用机制(是否适用与本次治疗的婴幼儿),提高对婴幼儿不良反应的检测,降低婴幼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闫修香,杨利芬,闫军等.106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15):43-44
[2]李文龙.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临床合理用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7):193-193,192
[3]李建友,李文媛.我院儿科药品不良反应19例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61-62
[4]郭芳芳,谢青,周文等.229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08(12):750-752.
[5]刘慧芹,叶楠.洛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146-147.
论文作者:粟乃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儿论文; 药品论文; 药物论文; 儿科论文; 婴幼儿论文; 给药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