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421002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CT扫描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150mAs,120kV)观察组给予低剂量的CT扫描(50mAs,120kV)。扫描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检出结石数量和诊断率的比较上不具有差异性(P>0.05)。而在成像质量上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结石疑似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采取低剂量CT检查即可达到临床要求,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泌尿系结石
前言:在泌尿外科的疾病中泌尿系统结石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可以出现在尿道、输尿管、膀胱或者肾脏的任务部位[1]。临床上多见出现在肾脏和书年关。患者泌尿系统结石疾病的高发年纪多见于25-40岁期间。由于生活习惯和生理机能的不同,男性病发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患病的数量约为女性患者的2-3倍[2]。目前临床中针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采取螺旋CT扫描,具有较好的诊断率。目前所采取的常规扫描剂量对于年轻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3]。当前有研究指出,采取降低扫描剂量对患者扫描,在不明显降低诊断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于患者的潜在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我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CT扫描患者作为分析对象, 探讨临床低剂量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实际效果。
1.资料预防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CT扫描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76人,女性患者有34人,患者年龄为25-47岁,平均年龄为(37.2±1.7)岁。所有患者均有出现血尿、慢性腰疼及长期急性腰痛等症状。符合疑似泌尿系统结石的症状。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CT扫描方法
采取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150mAs,120kV)观察组给予低剂量的CT扫描(50mAs,120kV)。平扫:螺旋1,层距5mm,层厚5mm,重建间隔0.6mm,重建重叠30-45%。分别对患者的全部肾脏、输尿大部分、膀胱、双肾上层进行扫描。在扫面进行之前确保患者身上没有异物,并在扫描的过程中叮嘱患者屏住呼吸,以减少伪影的发生。扫描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采取统计分析。
1.3 影像学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和分析,分别针对任意面、矢状、冠状等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容包括有解释的类别、形状、树木和大小等。对并解释是否有堵塞输尿管以及结石周边的形态差异进行观察,根据图像的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优:结石及周边的结构和边缘清晰,图像清晰且质量良好。完全满足诊断的要求和标准;良:结石及周边组织不是很清晰,图像的质量一般,但是尚能对其进行诊断;差:结石及周边组织完全不清晰,图像质量差,不能够作为诊断的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取SPSS 2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采取( ±S)的方式来表示计量性资料,组与组之间的比较采取t检验,采取X2的方式来检测计数性资料。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从诊断结果上可以看出观察组诊断数为51例,漏诊为4例。诊断率为92.72%。对照组诊断数为53例,漏诊2例,诊断率为96.36%。两组在诊断率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CT扫描诊断率的比较
分组 人数诊断数未诊断数诊断率
观察组55 51 4 92.72%
对照组55 53 2 96.36%
P->0.05>0.05>0.05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在CT扫描成像质量上进行比较,观察组优质有24例,良31例子,差0例;对照组优有48例,良7例,差0例。从图像质量上进行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两组患者CT扫描成像质量比较
分组 人数优 良差
观察组55 24310
对照组55 48 7 0
P-<0.05<0.05>0.05
3.讨论
在泌尿性统疾病中,结石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针对该病症主要采取螺旋CT对其进行扫描诊断和检测。但是CT的扫描剂量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影响[4]。如何在确保诊断率较好的目标下,降低CT扫描的剂量,对于患者的CT防护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采取低剂量CT扫描,对于患者的负面影响有大幅度的降低,尤其是针对未婚女性的生育功能有着很好的保护。对于降低遗传病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5]。但是低剂量的CT扫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是当前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表明,两组在CT扫描成像质量上进行比较,观察组优质有24例,良31例子,差0例;对照组优有48例,良7例,差0例。从图像质量上进行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这说明,CT剂量的降低,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图像的质量。但是从诊断的情况上看,观察组诊断数为51例,漏诊为4例。诊断率为92.72%。对照组诊断数为53例,漏诊2例,诊断率为96.36%。两组在诊断率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虽然低剂量的CT扫面虽然在图像上质量有一定的降低,但是不影响诊断率。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针对泌尿系结石疑似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采取低剂量CT检查即可达到临床要求,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光,吴娟,李东,鞠彦合,靖华芳,廖利民.膀胱管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09)
[2] 娄彦亭,梁朝朝.泌尿系结石与代谢异常[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08)
[3] 王志刚,关新义,曹宝国,葛健文,何元宗,曾仰泽.金芪利水排石丸治疗泌尿系结石182例[J].甘肃中医. 2010(06)
[4] 柳一鸣,何节玉,邝荔,王凤新,谢瑜珊,欧阳健明.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团聚促进泌尿系结石的形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05)
[5] 罗秀珍.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78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09(09)
论文作者:周菁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泌尿系论文; 患者论文; 结石论文; 两组论文; 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