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_彭冲,朱小琳,富蕾

西来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_彭冲,朱小琳,富蕾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

摘要:自2014年始,特色小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的极具活力的产业。目前学界对特色小镇研究倾向于普适性的共性规律探求,缺乏对于不同地域特色小镇路径的探究。西来古镇川剧等文化资源丰厚,且富有历史沉淀与地域特色。在特色小镇产业路径上,西来镇需要重新定位小镇发展方向与深度挖掘川剧文化,探索出适合川剧发展的西来古镇旅游开发模式。

关键词:川剧;旅游开发;西来镇;特色小镇建设

一、西来古镇的旅游资源

承载文化的川剧演艺

作为川剧之乡——西来古镇的川剧演艺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作为呈现“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特征,古镇川剧的“唱”、“念”侧重于声腔与台词念白艺术,“打”侧重于武功, “做”则 是注重于舞蹈身段程式的运用。较之于其他剧种,古镇地方川剧表演更具有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例如西来镇的唱腔兼容并蓄,包含昆腔、高腔、胡琴、弹戏与灯调,五腔共和的多元化声腔艺术承继了历史沉淀中的精华,并且融合地方特色。

声静相合的古镇景观

西来古镇景观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声静相合的特点。位于川西民居核心的一条近百年历史的静谧老街与彰显古镇粗犷而嘹亮的川戏建构起声静相合的古镇印象。川戏民居青瓦、低壁的建筑艺术特征凸显古巷的幽静,古巷中茶坊满座,川剧清唱,美酒飘香增添古镇的生活气息。

誉满川蜀的种茶产业

在历史传承上,西来镇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毛文锡所著《茶谱》中记载蒲江临溪等地出产名茶。在地理位置上,西来镇位于五面山下,露多、雾重、湿度大,出产川蜀名茶“蒲江雀舌”。西来古镇在此基础上发展种茶制茶产业,为旅游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上游产业,满足游客观景、品茶、采茶的多种旅游需求。

西来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禅茶古镇的发展定位

灵秀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赋予了西来古镇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川剧小镇”的美誉。基于此,地方政府倾向于打造集禅茶、养生和农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古镇度假旅游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禅茶养生文化、山水田园、特色乡村产业(茶产业、果蔬业、渔业)三大资源为基础,富有禅茶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度假、农业休闲观光、主题户外游乐四大特色产品。

通达便捷的交通区位

西来镇地跨临溪河与大小五面山浅丘,川西旅游环线与寿卧路交叉穿镇而过,使得西来镇成为 “全域成都”战略三轨六路的区域交通体系的受益旅游地。高速、大容量公交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意味着西来西来镇将进入成都的“半小时生活圈”,给成都市区游客进入西来旅游度假区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独特的游客感受

西来古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西来古镇是四川成都地区少有的未被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古镇之一,游历游客能够在青石板和木门前、苍凉高亢的川调中深刻体会到古镇之血脉连通古今。透过川剧的古今应和,在今时苍凉的悲切与昔日喧闹的繁荣之中更能够带给游客恍如隔世的感觉,是在被商业气息笼罩下的都市中都不曾体会到的。

加强西来古镇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川剧文化的重新发掘

誉为川剧古镇的西来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未找到传承川剧及其历史文化的合理路径,将西来古镇单纯的定义为禅茶文化休闲度假地,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其包含地方川剧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得古镇建设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源,陷入了旅游开发的误区。例如其川剧展现方式仅仅依托于古戏台上民间自发存在的,原生的川剧演出,而非是经过精心组织策划的集中展示活动,局限了深厚的文化表达,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小镇的文化氛围,失去了文化意味。在此背景下,深入思考如何在古镇中发掘在特定历史阶段深深影响蜀地民众生活的川剧文化价值,展示当下蜀地人的生存需要、精神诉求,成为小镇文化发掘的关键。

将具有休闲气息、文化价值的川剧赏析置入发展战略之中,将用禅、茶、戏的文化价值重新定义小镇,建设品茶、看戏、悟禅的文化休闲度假区是可行之道。一方面西来古镇旅游产业基础为重新发掘川剧文化价值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古镇的地方川剧具有可识别度,深入展现川剧古镇的文化底蕴,增添原本发展战略中所缺失的差异性,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古镇载体功能的强化

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之上,建构川剧文化的传承才成为可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小镇的更好发展。古镇的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都要依托于古镇这个物质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古镇是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才存在的。

深层次地挖掘地方川剧的文化价值和特异性,从地方川剧的历史传承、现存曲目类型等多个维度构建其地方川剧的文化系统,在古镇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景观小品、旅游标识、川剧表演、导游解说方面,都应当赋予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要素的物质载体实现有序排布,例如搭建川剧文化设施,以古戏台为中心构建川剧文化长廊,川剧服装、脸谱展示厅等文化设施,使得游客能够在游览过程中的物质层面上感受到古镇的文化元素,寻找到能够表达民间生活情调、蜀地文化性格、民众的文化需求的关键,营造川剧与古镇相互依存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阚如良,王桂琴,周军,Hsiang-te kung.主题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14,33(6):108-112

2.练红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277-280

3.蒋玉石.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2

4.曾帧.川剧舞蹈身段程式与现代审美要求浅论[J].四川戏剧.2012

5.冯健.川剧音乐改革探析[J].四川戏剧.2014,10

6.丁淑梅.川剧展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中华文化

7.张舸.从川剧的现状看传统川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J].四川戏剧.2012

论文作者:彭冲,朱小琳,富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西来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_彭冲,朱小琳,富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