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论文_曹建凤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论文_曹建凤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肝胆外科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讨论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86例肝胆外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平均每组4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在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常规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为6例,总发生率为13.95%;护理组的发生风险事件的患者为2例,总发生率为4.65%。并且护理组满意率为97.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39%,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分析

肝胆类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引起该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为饮食的改变。该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常见疾病为肝胆结石、肝硬化以及肝炎等,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临床症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并且多数疾病都属于急性发作,病因较为复杂,同时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很容易出现并发症等情况,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1]。治疗该类疾病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事件,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还要实施相应的措施。所以,为了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特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86例肝胆外科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86例肝胆外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49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1至83岁,平均年龄为(41.2±3.4)岁,其中患有胆囊炎的患者为24例,患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为21例,患有胆囊结石的为23例,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的为14例,其他的为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平均每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本组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心理、环境等。

1.2.2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培训,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要邀请相关的医师进行解答,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考核,同时还应让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监督小组,对护理制度的落实起到督促的作用。加强病房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护理人员应做到及时观察,消除风险隐患。实行弹性排班,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3)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危重、老年以及手术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加强管理,由于肝胆外科的换术后经常置留导管,所以护理人员应定时的进行查看。观察导管是否通畅,防止管道脱落、阻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录好引流颜色以及引流量,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主动的配合治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4)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指导其家属正确的陪伴患者,积极的鼓励患者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的信心,达到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的目的[4]。(5)降低日常风险隐患,由于肝胆外科的患者住院时间长,并且要长期的卧床,导致患者的运动能力下降,很容易在下床或者上厕所的时候摔倒,给患者造成伤害,所以护理人员应改变患者病房的环境,对相应的患者增加床挡,避免出现坠床的情况,定期对患者的日常用品进行检查,如出现问题,应及时的通知相应的人员进行维修。同时还要提醒患者家属,一定要搀扶患者下床[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判定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至84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当 P <0.05 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安全事件情况的对比,常规组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患者为6例,其中出现出现坠床的患者为3例,给药错误的为2例,意外拔管的为1例,总发生率为13.95%;护理组的发生风险事件的患者为2例,坠床和给药错误各一例。总发生率为4.65%。护理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常规组非常满意的人数为19例,满意的人数为16例,不满意人数为8例,满意率为81.39%;护理组的非常满意的人数为30例,满意人数为12例,不满意的为1例,满意率为97.67%。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肝胆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该类疾病的特点为病情急、病情重等[6],并且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这给护理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手术的患者,护理工作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7],因此就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计划,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护理组的满意度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所以说,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凌.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8 -639

[2]王爽,于颖,郭亚丽,等 .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432-433.

[3]何永红,潘群,涂植芳,等 .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J].大家健康,2014.10(19):87-87

[4]徐素彬,宋芹,彭菊花,等 .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 J ] .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 - 155

[5]徐芳玲,金珊珊 . 责任制护理结合 APN 排班扁平化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4,12(22):102-103.

[6]胡彦宇 . 肝胆外科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08):69-70

[7]王梅,王小梅 .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13):7.

[8]施华.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J ] .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529- 530

论文作者:曹建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论文_曹建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