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德经》之养生观论文

【传统文化】

试论《道德经》之养生观

孟靓莹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远超从前,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从前的但求温饱的年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和对养生的高度重视。养,即保养、调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之意。中医养生的方式有许多,其中不乏坚持运动、食疗养生、针灸理疗、中药调理,等等。但究其根源,万病皆由心生,因此养生必先养心。老子《道德经》中蕴藏了丰富的养生思想,指出要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尊重规律,要学会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本文将对《道德经》中涉及养生观的部分作简要分析,以求从圣人老子的典籍中收获一二。

关键词 养生观;《道德经》

养生,指还未发生疾病时进行的身体调养。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逐渐精细化、竞争压力骤增、外界灯红酒绿的诱惑导致追求物欲的人们越来越多。那些不断追求奢华享受的人、无法抵挡声色诱惑的人、为了追逐名利钱权而昼夜工作甚至颠倒黑白的人,必然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养生并不是指一时的养生,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健康生活的高度追求。老子指出,要效法自然,并且尊重规律,同时要讲究天人合一。他警示后世,财富、名利、权贵等都是身外之物,不要过分追逐。那些不知满足和贪婪的人,由于贪念太多,因此必然导致思虑伤身,用再多的养生之法都是白费功夫。所以,只有顺应自然、知足知止,只有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才能远离病患,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养生。

一、尊重规律,顺应自然

老子讲道,认为道乃万物之根,违背不得生,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们在大地上获取食物,生活劳作、繁衍后代,依据的就是大地;而大地所依据的是上天,天和地是相呼应的,大地孕育万物;上天则是依据道来进行变化运行;道所依附的,当属自然,要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人类生命活力的源头就是自然界。也就是说,人们应当主动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如果人类逆其道而行,则必将受到惩罚。

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是中医养生观念的重中之重。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配合其他方法辅助,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讲养生强调规律作息、规律饮食、阴阳平衡、辩证论治,这与《道德经》中顺应自然的养生观不谋而合。中医讲五色、五味、五谷与人体的五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种味道的食物对相应脏腑均具有一定的宣泄补益和调养保护的作用。遵循这样的饮食和养生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体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经络舒畅,最终便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如果饮食不洁,缺乏营养或饮食无度,胡吃海喝,最终会导致病从口入,招来祸患。

中医里面的阴阳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对立统一的。阴阳的消长转化互藏等特性,说明只有尊重规律、阴阳相互交融,才能使人体始终处于一种平和稳定的状态。可见,遵循自然的道,是最高层次的养生之道。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机电设备,借助合理的操作技术,保证其管线的排布、布局的科学化。由此,该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线的内部结构问题,促使多元化机电交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该技术能够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问题,有效的权衡了各元件之间的协调性,完全避免了操作之中的性能冲突问题,基本满足了建筑物的层高需求。因此,该设计不仅保证了建筑物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也能从根本上控制工程的成本规划,实现优化的价值。

二、心平气和,沉静寡欲

《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1]意思是说,自大自夸的人,就像水满溢流,如果依仗自己有一些才能而自我感觉良好、自满骄傲,还不如适可而止,懂得低头,才能真正受益;锋芒毕露的人定会受到别人的排斥,这就像磨得太过锋利的刀就会容易折断。满堂的金玉如果在有钱有势且骄横的人手里,便不会守得住。大功告成而自己隐退,才合乎自然的大道。事物是阴阳消长变化的,物极必反[2]。当一个人过于看重钱财,功利心太强,则会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导致偏离轨道。金玉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会使人们极力争夺不能自控;财富权贵等是人们都想要得到的,若方法不对,也将会引来祸端。成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人不可能做什么事都成功,如果对成功产生执念,那必然会执着成魔,甚至害了自己,所以,人要学会在追求功成名就的同时认真审视自己,要学会功成身退、敛身自保,拥有愉快、强大、正直的内心才是通往养生的必由之路。

老子云:“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4]这句话是说,只有经常放松身心,像婴儿一样温柔和善,才能获得健康。老子认为,这种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即是元气。元气作为构成天地万物的起源,指导着养生理论,故《庄子》一书中提到“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长生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元气”。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许多人为了味蕾的一时满足和节省时间迷恋上吃快餐、零食或是速食品。但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长此以往会逐渐导致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出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身体出现红灯,就会相继出现各种各样严峻的问题。现代营养学家们同样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他们认为:膳食营养要全面并且均衡,要按比例补充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这些基本营养素,这么做才能够保证身强体健。《黄帝内经》也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指出不要等到病情真正发作才去治疗,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先做好预防工作。由此可见,黄老之学对于养生观的诠释有异曲同工之处。想要做到未病先防,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审视自己,是否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平心静气。若身体出现异样,应尽早重视,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康将不再是难事。

当前关于英语教学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教材让学生挑花了眼[4]。为了跨文化教学的实际成果,教师必须为学生们挑选一本好的英语教材,帮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5]。教材不仅要让学生们有兴趣主动学习,还要让学生们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必须精挑细选,征求多方意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是否安排得科学,是否能够让学生们学得下去,学得深入[6-7]。除此之外,教材的文化内容是否丰富也是挑选的重要标准,要知道高水平的英语教材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激发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认识自己,防患未然

在全省具备栽培资源利用条件的县区,重点在曲靖、玉溪、楚雄、昆明、文山、德宏等地区,建设40个栽培食用菌规范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人工菌栽培,重点发展平菇、姬菇、杏鲍菇、金顶侧耳、香菇、双孢菇、金针菇、茶树菇、姬松茸、大球盖菇、鸡腿菇、黑木耳等人工食用菌种植、牛肝菌工厂化栽培。并在栽培菌主产区,重点推进栽培菌生产企业制定保鲜标准,开展鲜品保鲜、保藏加工(干品为主),鼓励和支持发展其他精深加工产品(精粉、破壁孢子粉、罐藏品、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开发,积极拓展沿边市场。

老子《道德经》云:“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3]这句话是说,要保持本色,保持纯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和欲望,这样才能使自己远离不必要的忧患,做到“心静自然凉”。同时,如果心灵虚空到了极点,内心静谧到极点,用清静无为的心态坐观世间万物的变化,更容易接受和了解道。正如中医所讲,人的七情六欲会直接干扰体内气血津液的运行,“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的失调会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情绪又会反作用于五脏。所以,想要养生保健,就要做到不狂喜、不大悲、不呻怒,不惊不忧不恐,心无杂念,宁心静气。

中医养生讲究治已病不如治未病。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出了防患于未然的观点,即“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主要讲我们要提前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此观点在中医养生中同样适用,在身体还没有出现实质问题时就尽早解决,消灭病患于萌芽状态,才是治病的根本。

四、放松身心,返璞归真

《庄子·天运篇》认为:贪图钱财的人最终是不会获得俸禄的;视追求享乐为人生目标的人,是不会有好名声的;贪恋权势地位的人,是不会授人权柄的。如果同时拥有功名利禄和富贵权势,这样的人会每天担心自己失去所拥有的,从而坐立不安、夜不能寐,若放弃手里的一切,便会悲痛欲绝。当物质最大程度地控制着人类的时候,人的生命将不再由自己掌控。人的喜怒哀乐完全来自于自己贪心不足,整日提心吊胆、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也是会被自然放弃的,因为他们不懂得修身养性、平心静气。要学会沉淀自己、丰富自己,才能看清自己,最终超越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想要养生,还是要先养心。

11月30日,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在“2019搜狐WORLD大会”上表示,“我回到第一线”“公司也在回归并重新崛起”,搜狐未来会成为“BAT之外的第四股力量”。他认为,中国互联网基本可以看成媒体资讯和电子商务两个半球,而搜狐将立足于为中国的网民提供可靠的新闻资讯。为了完成公司的重新崛起,搜狐在内容的生产和分发两方面都进行了升级。张朝阳还指出,搜狐每天都在做AI,因为信息流的推荐就是真正的AI。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中载:“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当我们的身体达到一种非常柔的状态,长此以往,所谓的“气滞血淤”一类疾病将会迎刃而解[5]。《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又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长期紧张的状态会使肌肉僵硬,血液运行受阻,就容易引发疾病。相反,若能够时刻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放松、愉悦的状态,保持柔和之态,精气充沛,那么生命力也将越发旺盛。身心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身体放松的同时,心理也会放松,心情轻松愉快的时候,也正是气血运行最畅的时候,是身体最健康的时候。

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经之事,如何面对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好的心态也是养生的重中之重。《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6]即知道自己得病,就当作不知道,这是最好的。就是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使得了病,也不要有太重的思想包袱,过分紧张和焦虑反而会影响病情的好转,严重的还可能加重病情。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对于疾病的痊愈和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细细品味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可以看到,其贵身的养身观点与现代医学的养生观点不谋而合,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为祖国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3][4][5][6]李零.人往低处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47.74.49.146.216.

[2]张钦.《道德经》养生理法之我见[J].宗教学研究,2001,4(1):11-13.

战国 夔凤纹

中图分类号 B2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8-0139-03

作者简介 孟靓莹(199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研究。

【责任编辑:周 丹】

标签:;  ;  ;  

试论《道德经》之养生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