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南院区神内肾内老干科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 探究阶段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性护理,比较护理前与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患肢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半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所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活动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
关键词:阶段化护理;脑卒中;偏瘫;预后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卒中已成为临床上常见急症,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引起广泛重视[1]。脑卒中患者抢救后偏瘫,出现肢体运动功能受限,言语障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家庭经济负担大,临床上发现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本文旨在探究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卒中发作,生命体征平稳,发作后出现偏瘫,排除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除缺血和出血原因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卒中等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6岁~73岁,平均年龄(54.3±4.8)岁,其中脑梗死31例,脑出血14例;对照组4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4岁~75岁,平均年龄(55.1±4.9)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6例。
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化护理[2],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急性期阶段护理:这一时期患者清醒过来,意识到自身运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丧失,心理应激严重,不能接受现实,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此阶段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卒中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以及后期的康复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对卒中有所了解,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树立康复的信心;同时为预防后期肌肉痉挛发生,在此阶段还应开始康复治疗,包括定时进行体位变换,摆放肢体于功能位,患肢各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活动程度为不引起患者肢体疼痛,患者健侧练习翻身,腕及踝关节背伸练习等。
(2)稳定期阶段护理:患者度过急性期进入稳定阶段,应逐步进行康复训练,由易向难、由被动向主动、强度由低向高过渡。为促进行走功能恢复,应开始进行单脚平衡站立、体位转换、拄拐步行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对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患者供血及供氧,每天2-3次,坚持10-15分钟左右;对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餐、上厕等日常生活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注重患者语言、心理及社会康复。
(3)出院后指导护理:为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嘱咐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针对患者康复情况给予指导。教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和训练方式,继续加强日常生活训练、患肢活动等,利用健肢功能代偿。
1.3 评价指标
比较护理前与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比较患肢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Ⅰ级:严重运动障碍,评分<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评分50-84分之间;Ⅲ级:重度运动障碍,评分85-95之间;Ⅳ级:轻度运动障碍,评分96-99分。
比较日常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良:轻度功能障碍,>60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中:中度功能障碍,60-41分之间,需要极大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差:重度功能障碍,≤40分,大部分日常活动不能完成或需要他人服侍。
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S-QOL)包括体能、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心理状态、个性、自理、上肢功能、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患肢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半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所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能力、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c±S)分]
注:各组与护理前相比,*p<0.05;随访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卒中起病快,发展迅速,急性期过后,给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3]。相关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并非不可再生,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后,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重组能力[4]。如脑卒中患者神经细胞受损,但星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代替神经细胞的功能发挥作用,进行康复训练可使病灶边缘和远隔区的星形细胞活性增强,从而发挥出部分神经细胞的功能,在中枢中打通一条从运动皮层至前角细胞的路径,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5]。
阶段性护理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康复训练时间从急性期开始,采用多种方式,注重患者多方面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个性化的、分阶段的综合护理,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特点和疾病发展情况给予个体化护理。此次研究显示,进行阶段性护理的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活动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苏茜,刁新新,苏慧丽等.阶段性干预下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能力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9-72.
[2]娄安华,牛建华,周艳博等.三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16):286-287.
[3]刘景辉,蔡继红.阶段性责任制护理对卒中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0,5(5):351-354.
[4]郭清丽,欧秋燕,梁洁莹等.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176-178.
[5]余雅卿.偏瘫早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3045-3046.
论文作者:万雨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患者论文; 能力论文; 脑卒中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功能论文; 日常论文; 阶段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