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宣汉 636150)
职高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专业学科上,而无暇顾及到语文,不能做到预习一环,更不用说拓展课外阅读了,这使语文课堂教学进度减慢、效率降低。针对这种状况,我越来越感到能否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优劣,经过教学中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较好的办法就是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旧框架、旧模式,从实际出发,用系统论来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这样就会达到省力节时高效。
一、 用职业敏感去感知语文教材的整体性。
常言道:各行各业,工作时间长了,熟能生巧,便会产生职业的敏感。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对教学内容敏感了,用职业的敏感去感知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知识将系统化、条理化。如语文必修教材共五本书,每册均为四个单元,每本书都有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每册的“阅读鉴赏”部分都安排了四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每个单元都有精读和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部分作课堂教学文选,其余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各单元内部内容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处,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各尽其妙”。如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和第三单元都是写景散文,但前者是现AI写作景散文,后者是古代游记散文。其实,除各册书、各单元之间同中有异,异中相似外,单元内部课文的选择也是同中有异,妙不可言。有些是创作风格不同,有些是塑造人物不同,有些是语言艺术不同……。
如果一名语文教师在潜意识中显现结构性和整体性,把必修选修教材和语文读本看成一个整体,运用系统论整体规律备课,整体感知,那么,对教材的处理将是一个突破,将会让教学走出支解和片面理解课文的误区。那么教学将发生质的飞跃。
二、用系统论来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教学观。
传统语文教学一般都是逐篇、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先阅读再分析,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点点、一滴滴,填鸭式的教学,把课文内容弄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结果忽略了整体到局部。而“系统论”就是以某种方式构成内在联系的或结构化的整体。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要体现整体性、结构性和相关特点,要把课文的每一个单元看成是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游离的。因此,一名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从每一个单元结构内部来看整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现行课本大多以文体作标准组合单元,即同一单元就是同一文体。在文体知识和写作规律上均有其共性。如果就课型设计而言,也能看出一个单元的整体性。一个单元大多是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一半。那么选用教学方法就可以从“精讲课、略讲课、阅读课、检查课”等课型入手,做到“精略细粗相结合,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最终成功达到节力省时高效率。如:在教授必修四戏剧单元时,我抓住该单元课文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五步走”学习法。第一步,学习理论。讲解前,我提前利用早自习带领学生阅读三篇文章,结合学生概略地点了一下与戏曲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脸谱颜色的象征意义、戏曲种类、戏曲角色、戏曲三要素及常用术语……。第二步,示范学习。带领学生找出课文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了《窦娥冤》,并以一带三,整体学习了其它三篇课文中相关戏曲知识和思想内容;第三步,知识迁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初步形成的能力独立进行阅读分析的实践活动,把知识分解为部分,放在相关的课文中去;第四步,总结规律。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知识综合为整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第五步,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由此看来,高中语文中用系统论来建立起单元教学整体观有益无害,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第一,我们不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逐一讲析,也许原来十几课时才能完成的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只需几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并且促进了学生自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潜力,也提高了效率;
第二,是向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启发式教学,能让教与学双向交流,产生和谐的共振,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形成了整体训练体系;
第四,节力省时,有利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调动了学生的情趣爱好。
三、在整体比较中感受“同中有异,各尽其妙”。
语文教材一个单元所编选内容体例、风格大致相同,若在整体学习中先找出共性,再分别进行比较奖赏,那将会感受到各自的妙处。
同样以必修四戏曲单元为例,我在教授这个单元时,花了一周多时间搜集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备课时整体感知了作品内容,寻找出五个由浅入深的比较点。第一:作家的创造风格、作品的剧情异同;第二:戏剧冲突的异同;第三:语言方面的异同;第四:运用艺术手法的异同;第五:典型人物形象的异同。并把这五个比较点抛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在整体比较中感受几部作品中的“同中有异,各尽其妙”。通过单元整体比较鉴赏学习,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原计划一周多才能讲完的课,居然三节课就顺利完成了。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效果。如他们在整体比较鉴赏第五个点时,从人物的身世、地位、性格、经历、结局等展开了比较,通过课外知识补充,形成鉴赏性文字,理解深刻,全面独到。这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智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愉悦之感。
天地大舞台,课堂小天地。我想如果语文教师合理运用系统论建立单元教学整体观,那将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也会为学生争取到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不仅缩短了高考的距离,而且更大的收获是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整体比较中远离“读死书,死读书”的无聊与枯燥,进而感受到“同中有异,各尽其妙”的乐趣。
论文作者:袁卫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单元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系统论论文; 知识论文; 中有论文; 整体性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