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中心血站 江苏盐城 224005)
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献血者进行核算检测技术的筛查分析,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成效。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本站无偿献血者的标本作为研究标本,共计55186份。酶免阴性及单试剂阴性的标本作核酸检测,采用 Roche Cobas 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 DNA、HCV RNA及HIV RNA联合NAT检测。符合送检要求的部分反应性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 在所有血液样本中,拆分阳性标本例数为42份,阳性率则为0.076%。送检的36份标本,有25份确认HBV DNA阳性。所有标本HIV DNA、HCV RNA检测均为阴性。25份HBV DNA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显示,24份HBcAb阳性,7份HBeAb阳性,2份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阳性。结论 通过ELISA联合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标本;血液安全
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因而,输血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对传染类疾病的控制,虽然血站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的ELISA试剂对标本进行两次检测,但是由于病毒检测窗口期的存在、病毒变异、免疫沉默等现象[1],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检的问题。核酸检测技术则可以针对ELISA法进行补充,能够缩短“窗口期”,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已广泛用于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的检测工作中。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3月-2015年12月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标本作研究,共55186份,通过具体问题分析做出了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3月-2015年12月无偿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的55186份标本作研究。所有献血者均经过了酶免四项的检测,剔除了酶免双阳的标本。
1.2 试剂与仪器
HBV、HCV和HIV的核酸提取和检测试剂(罗氏诊断公司,批号有S12280、S16007、T04421;中山达安公司,批号有2014005、2014006、2015001)。Roche 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平台:Hamilton STAR全自动混样仪、Cobas AmpilPrep核酸提取仪及Cobas Taqmen Analyzer核酸扩增检测仪(罗氏诊断公司)。达安提取、扩增检测平台:Hamilton Chemagen STAR全自动核酸汇集提取仪、ABI 7500荧光扩增分析系统。
1.3方法
酶免至少单试剂阴性的标本,采用 Roche Cobas 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 DNA、HCV RNA及HIV RNA联合NAT检测。符合送检要求的部分反应性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
1.4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在评价标准上将针对结果进行判断,了解检测情况。其中,在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以百分比的计数分析。
2 结果
检测样本中,拆分阳性标本例数为42份,阳性率则为0.076%。送检的36份标本,有25份确认HBV DNA阳性。所有标本HIV DNA、HCV RNA检测均为阴性。25份HBV DNA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物的检查结果显示,24份HBcAb阳性,7份24份HBcAb阳性HBeAb阳性,2份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阳性。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HBV的高发区,其HBsAg的发生率超过8%。与此同时,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本身较为负责,包括一些高的HBcAb的阳性率,以及患者可能存在隐匿性感染、免疫沉默等。除此之外,由于感染HBV、HCV、HIV病毒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存在一定的“窗口期”问题,采用单一的ELISA检测方式容易出现漏检问题,因而有必要开展核酸检测,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2]。
据相关研究表明,感染HBV、HCV、HIV病毒,其“窗口期”通常为55天、70天和22天,在使用NAT混样检测后,其时间有明显的缩短,对应则为40天,12天和11天[3]。与此同时,在检测中不会受到病毒变异、免疫力因素的干扰,能够降低输血感染存在的风险性问题,有利于提升输血安全性。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25份HBV-DNA的阳性样本乙肝两对半标志物结果进行了分析,以HBcAb阳性比例最大,为96%(24/25),HBcAb 阳性伴HBeAb阳性,比例为28%(7/25),虽然血站对献血者标本不作两对半检测,但是为避免献血传播已肝的风险,在献血体检过程中要加强征询工作,在知道其最近做过两对半检测,应根据其检测结果分析,是否让其暂缓献血,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有2份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阳性,说明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标志物较ELISA法灵敏。结果也发现有一份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全阴,HBV-DNA定量检测为阳性,这可能正处于病毒感染后的“窗口期”。
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也是导致酶免疫筛查漏检的重要因素,而ELISA检查中,当血液样本显示为阴性的时候,依然存在一定的输血传染病的风险[4] [5],需要联合核酸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判别,进而减低优于病毒变异、免疫沉默等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能够减小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ELISA法的检测,能够对抗-HIV、抗-HCV以及HBsAg进行较为准确的筛查,联合核酸检测能够降低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为用血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地血液。
参考文献
[1]陈锦艳,黄伯全,黎世杰,等.开展HBV和HCV核酸检测条件下献血者ALT筛查的意义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669-671.
[2]刘丽,潘海平,单玉,等.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HBV、HC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121-122.
[3]王锐,韩玲,赵伟萍.20例输血感染案例引起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16,15(3):216-218.
[4]郭燕,蔡斌,段勇,等.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探讨ALT在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326-328.
[5]赵富锋. HBV-DNA定量检测与乙肝感染血清标志物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0):1228-1229.
论文作者:耿雪芹,刘亭亭,刘专(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标本论文; 阳性论文; 核酸论文; 乙肝论文; 献血者论文; 阴性论文; 试剂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