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分析论文_安志杰

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分析论文_安志杰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330

摘要: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有些风险具备隐蔽性和潜在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安全管理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很多,而事故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地下工程风险是进行地下空间发展的一项重要阻碍,因此,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采取合理措施对风险管理加以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地下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受工程自身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存在各种风险,因此,工程建设项目一直重视风险管理。作为地下工程,其风险管理更是工程管理要点,需要管理人员加强重视。地下工程由于其往往涉及深挖以及支护,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安全隐患具有客观性以及不可预见性,因此,对于其控制管理较为困难。

1地下工程风险的定义

地下工程项目包含内容众多,例如地铁、隧道、人防、地下综合管廊等,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预见性因素,会对工程建设安全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想要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加强对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研究,识别风险源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工程安全性。地下工程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保证地下工程项目建设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对工程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会对工程项目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因素,就可以称作是地下工程风险。

2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特点

地下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筑规模大、施工环境差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非常容易对施工人员带来安全威胁,风险发生概率比较大,而且形式多样,不容易进行风险回避以及有效控制,因此,对于工程风险管理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与挑战。其具体特点为:第一,隐蔽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且往往这些因素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对于风险源比较难以辨识,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也就容易受到影响;第二,工艺复杂性以及手段多样性。地下工程建设涉及公众较多,而且工艺复杂,所以,就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这就使得地下工程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难度;第三,工艺复杂,涉及的工种多,因此,施工人员也多。这就容易使地下工程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人为事故,也使得风险管理不易实行。除此之外,必须加强对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视,避免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3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分析

3.1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风险预防控制等,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环环相扣,各个层面进行合理控制。第一,风险识别。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由于对于风险识别往往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经验,因此,对管理人员有较高要求。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周围环境以及地下工程项目的深入分析,了解现场情况,再进行决策。第二,施工前要对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岩土结构、水文情况等进行充分勘察、调研,充分收集整理各项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保证地下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有效性。第三,对风险范围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加强对风险范围的实时监控,研究任何可能会引发风险发生的因素,保证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第四,设置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3.2施工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对地下工程建设中风险存在的地方以及会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并要对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定性评估。通常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情景分析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可以对上述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经验判断以及技术诊断,对工程范围内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等进行详细调查;其次,参考工程特点以及施工阶段的不同和施工方法的差异性,对施工技术进行仔细研究论证;最后,总结分析以往工作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坑能存在的危害进行类比判断分析,查找可能会引起安全事故的的系统、物质、人员等因素,并对事故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3.3转移风险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通常会使用风险转移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购买保险以及工程担保等措施,将施工企业的施工风险转移到其他部门。例如,可以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险,因此,一旦遇到风险伤害到人身生命安全时,就可以将风险转移到保险企业或者其他担保机构,这样就能够将施工企业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3.4严格控制沉降

在软土地质中,想要保证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避免沉降,就应该做好地基加固处理,同时,在地下开挖前,应该做好预支护,合理选择注浆材料来增强预支护的强度,加固围岩。另外,想要降低沉降,还应该进行回填压浆处理,对沉降、变形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沉降事故。同时,还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工程进度,缩短工期,控制底层应力。

3.5适当排放地下水

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地下水,而对地下水进行合理排放,就能够有效的增强底层的强度。不过,如果措施选取不当,会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因此,在具体开挖时,应该尽量不适用抽排的方法排出地下水,而应该采用“防、截、排、堵”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排水设施以及排水工程。并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进行水板无损伤铺设等操作。

3.6提高抗震性

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所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逐渐开始重视建筑的抗震性能。在一些地震多发的国家和地区,则更需要重视建筑地下工程的抗震功能的设计。而地下工程抗震性能的设计应该首先保证地下工程的深度,因为当建筑物越高时,地下工程应该具体有相对应更深的地下室,这样才能够提升建筑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其次,地下工程的抗震性能是否足够,与地下工程的墙壁材料、设计结构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应要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科学的地下工程墙壁结构,增加地下工程的抗震能力,由于地下工程的顶板与上层建筑之间是贴合在一起的,所以地下粉尘的抗震等级应与地上建筑的抗震等级一致,从而保证地震发生时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3.7提高地下工程的抗渗、抗浮性能

由于地下工程是处于地表以下的,所以在发生洪涝灾害或暴雨时,极易产生地下工程渗水或漏水的现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着重对于地下工程的抗渗、抗浮性能进行具体的设计,从而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在设计过程中,在建筑设计条件允许的最大范围内,合理的提高建筑基坑底部的设计高度,这样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下室的抗渗、抗浮能力。另外在施工的选择上应该使用无梁楼盖和宽扁梁,这样的施工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地下工程的高度,降低抗浮水位,增加地下工程的抗浮、抗渗能力。

4小结

为了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建筑工程逐渐向地下工程拓展,地下空间的利用,有效的拓宽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地下工程建设扔进存在许多问题,地下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安全管理不善等,导致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屡禁不止,这些事故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想要做好地下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肖丛苗,张顶立,朱焕春,张成平.大跨度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研究[J].岩土力学,2015,(S2):513-518+524.

[2]武雯利.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5):76-78.

[3]李铜川.地铁工程建设中安全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211+216.

论文作者:安志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  ;  ;  ;  ;  ;  ;  ;  

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分析论文_安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