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_社会结构论文

资本积累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_社会结构论文

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结构论文,资本积累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吕守军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抓住中间层次剖析当代资本主义——法国调节学派理论体系的演进》的论文(以下简称“吕文”),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第一,该文对法国调节学派在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梳理,系统地呈现了法国调节学派的理论发展路径,有助于加深学术界对调节学派的认识和了解。第二,该文在充分阐述法国调节学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该学派与其他相关学派进行了比较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各个学派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诸多思想素材,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第三,该文最后也指出了法国调节学派目前存在的若干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法国调节学派全面和辩证的认知,也为该学派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能的方向,以激发学者们的思考。

       但是,从主张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SSA)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视角看,该文对法国调节学派与SSA学派之间关系的描述和评价并不十分全面,尤其是对SSA学派近年来的创新与发展涉猎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以及SSA学派的最新发展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期补充吕文这一方面的内容。

       SSA学派与法国调节学派的关系

       吕文认为,SSA学派可归为“调节学派”的一种,并认为SSA学派仍停留在依据劳资关系的变化来说明制度形成和变化的阶段。这一判断并不十分恰当。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清晰的阐述。

       首先,我们认为,SSA理论的起源独立于法国调节学派,并不是法国调节学派的一种。毋庸置疑,SSA学派与法国调节学派同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确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在理论上都集中于探究资本主义体系特殊的制度结构(institutional structure)与该体系资本积累长期及危机趋势的关系,并认为危机是使资本主义经济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序列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这并不等于它们是同一学派的分支,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理论缘起,都可以证明。

       在时间上,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戈登(David Gordon)于1978年在《长期坐过山车般的上升和下降》一文中,首次提出SSA理论。①而作为法国调节学派创立的标志,阿格利埃塔(M.Aglietta)的《资本主义的调节理论和危机:美国经验》专著首次以英文发表是在1979年(原版为1976年的法文版)。②

       但仅从时间上来判断两个学派的区别,仍不足为凭。我们认为,SSA学派与法国调节学派之所以没有从属关系,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两者的理论框架和核心观点有着极大的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在我们看来,法国调节学派提出了“积累体制”(Regime of Accumulation,RA)的概念,③并将其界定为两个层面的内涵——劳动过程中的特定技术方式和经济产出在积累和消费两者之间分列的模式,如福特主义的流水线生产与工人阶级的大规模消费。④这一概念在法国调节学派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在SSA理论中并没有“积累体制”的概念。SSA理论也考察劳动过程在资本积累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其视角包括两个维度:生产的技术方面和生产中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社会关系。因此,SSA理论是从技术和生产关系两个维度,考察同一生产劳动过程,有别于调节学派分列的“积累体制”。

       法国调节学派源自绝对的唯物主义理论,强调积累和危机主要由结构性特征所决定。如阿格利埃塔从“福特主义积累体制”出发,对战后资本主义主要制度的演变给出了一个高度结构主义的阐释。⑤在这一阐释中,阶级冲突被看作是结构性因素作用的主要结果,而非资本主义演进的原因。与此相反,SSA理论将阶级斗争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结构演进、乃至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本“积累社会结构”更替的主要原因。以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成因解释为例,法国调节学派认为,这主要是“福特主义积累体制”的衰竭而致;而SSA理论则认为,这一危机源于在战后SSA阶段中所形成的工人阶级和其他民众团体的力量,它们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有效斗争,最终瓦解了战后的SSA阶段,从而引致危机。

       但是,SSA的理论视角并不局限于此,其研究社会制度的视野是全面的而非局部的,对社会矛盾的关注是整体性的而非单一的。SSA学派一贯认为,劳资冲突的变化会影响SSA其他矛盾的冲突,而SSA其他矛盾的冲突也会影响劳资矛盾。SSA学派强调SSA“制度集”的整体兼容性或适应性,认为解决SSA核心矛盾的各项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互相支撑的关系。在其“核心制度集”中,如果某一特定的制度已经衰竭,而其他制度仍在正常运行,则原SSA仍能发挥作用;如果某一特定制度仍能有效发挥作用,但其他制度已经衰竭,则整体SSA进入衰弱阶段。正是因为制度的整体兼容性,一个SSA阶段从兴起到衰弱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一理论有效解释了经济长周期的形成,也能够对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资本主义制度演变给予较好的阐释。

       SSA学派在后续的研究中着重以利润率作为关键因素,解释SSA阶段的更替,而非如1982年的戈登等那样仅限于劳资关系的变化。⑥SSA学派一项最近的研究,关注对“调节主义的SSA”和“自由主义的SSA”不同模式的比较。在“自由主义的SSA”中,市场关系和市场力量调节经济活动;而“调节主义的SSA”则强调政府、贸易联盟和其他非市场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二者中的劳资关系特征及其变化在SSA理论框架中,仍然是一个核心制度。在“自由主义的SSA”中,劳资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控制劳动;而在“调节主义的SSA”中,劳资关系趋于妥协。显然,SSA学派的这一研究特点与法国调节学派并没有关联,更是两者明显的区别之处。

       总之,法国调节学派和SSA学派都植根于马克思主义,都曾受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强烈影响。SSA学派坚持将劳资矛盾置于其理论的核心地位,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对该学派日益增强的影响。相反,法国调节学派的演变逐渐偏离了它萌芽生长的土壤,更偏重于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

       SSA学派在若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吕文关于SSA学派的研究范式并没有太多创新和发展的判断,也并不十分准确。实际上,近年来SSA学派的理论研究有不少突破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2008年金融危机研究的理论贡献。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西方主流经济学集体失语,甚至在危机爆发至今的8年中始终无法提供一个合理的回应。而SSA学派不仅曾预见了这场金融危机的到来,而且还对其成因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剖析。

       早在2004年,SSA学派的相关研究便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潜在危机进行了分析与预测,认为新自由主义体制的续存,将导致积累速度逐渐趋缓和不稳定,以及不平等与剥削程度的持续上升。所谓资本主义已度过“早期严寒”,进而发展为一种文明形态的观点,将不攻自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关于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将被提上政治议程。⑦

       金融危机爆发后,SSA学派通过阐明“新自由主义SSA”的核心特征如何导致具体矛盾相互加深,对危机成因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解释。他们指出,“新自由主义SSA”的核心制度特征包括资本控制劳动、跨国大资本的竞争后果、国家经济地位的弱化、全球关系中的美国霸权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等,并认为“新自由主义SSA”的危机实际是投资过剩的危机。⑧他们分析“新自由主义SSA”这五个核心矛盾的具体演变过程,以探寻更加具体的危机根源。例如,他们阐述了“新自由主义SSA”下劳动者弱势地位的形成机理,以及这种弱势地位如何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广为传播、金融化、全球化的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增强的机理;分析了本应弥合资本与社会鸿沟的国家,其经济地位和职能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等。这些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失效的条件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二)将生态环境引入SSA理论基本分析框架。SSA学派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该学派的奠基者们指出,价格稳定的自然资源的持续可得性,是市场经济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⑨其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资源环境恶化与资本积累的矛盾在2011年后进入了SSA学派的研究视野,学者们开始考虑制度分析框架中的生态系统要素,并提出应综合分析生态循环与经济循环的交互动态过程。

       真正确定将生态环境及其相关制度引入SSA基本分析框架的转折,发生在2013年的SSA专题会议。与会者就当前全球生态变化以及SSA理论发展进行了探讨,有些学者建议将经济与环境的矛盾作为SSA核心制度的第六个“内核”,纳入未来的分析框架中。这一提议获得了出席会议的两位SSA学派代表人物大卫·科兹和特伦斯·麦克唐纳的认同。

       SSA学派的后续研究旨在构建“生态—经济”交互循环的理论框架,在分析生态约束与资本积累之矛盾可能引发“经济—生态”双重危机的基础上,试图赋予SSA新的内涵,即构建“可持续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ocial Structure of Sustainable Accumulation Theory,SSSA)。⑩学者认为,资源环境因素与任意一种传统SSA的五大核心矛盾并非处于简单的等同地位,而是应当将其与传统SSA的核心矛盾在整体上并列。其次,在引入相关生态制度后,需要分析传统SSA五大核心矛盾的演变,包括劳资冲突尖锐化和显性化,资本竞争规模寡头化,产业结构清洁化与竞争公平化,全球经济不平等及其不可控性的加深,国家经济地位及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手段的改变,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绿色化等。(11)

       (三)关于正在进行的对“中国SSA”的研究。SSA学派最初主要以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解释资本主义时空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997年,该学派初次运用SSA分析框架研究转型经济,对苏联模式进行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国际社会中的不断提升,SSA学派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变革。例如,利用SSA方法框架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运用SSA理论分析中国农民工“半无产阶级化”的特征;基于SSA关于劳动过程的理论,试图厘清在中国改革阶段迅速实现资本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劳动制度等。2014年举办的“中国SSA”研讨会(12)达成了以下方面的共识。

       (1)建立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China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CSSA)。必须基于社会主义中国独特的制度特征,将SSA理论框架调整后,用于分析中国变革的经验与逻辑。(2)调整“资本积累”的内涵。中国“资本积累”应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因此需从再生产、经济增长和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三个视角修正“资本积累”的内涵。(3)调整CSSA的阶段划分原则。不同于传统SSA理论的CSSA阶段划分包括六大原则:资本的来源,劳动力的来源,资本与劳动的结合方式,需求的来源及结构,政府政策的阶段性演变特征和原因,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CSSA可划分为两大阶段,1949年至1978年的“计划经济CSSA”和1978年至今的“转型CSSA”。(4)重建不同于传统SSA理论的CSSA核心矛盾与阶段性特征。劳资关系探究,应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过程出现的“新型劳资关系”为线索。资本之间的竞争关系分析,应着重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资本竞争关系变化,以及国有和私有资本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国家经济地位的转变,应以农村经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两大路径为指引。应重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所引致的主流意识形态转变。应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方式的转变,探索中国国际竞争地位与国际经济发展路径。(5)当前“转型CSSA”处于关键阶段,具体走向取决于不同利益主体博弈下的政策走向。未来的SSA很有可能会以“稳定型SSA”或“新常态SSA”的形式出现。(6)CSSA不能忽视生态约束。在生态与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需研究包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内的CSSA核心矛盾互动机制,探索可持续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路径。

       显然,CSSA是SSA学派多样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这一研究的展开和深化,将有助于拓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学术研究基础。由于这方面的不少研究成果还未公开发表,所以吕文没有将这些考虑在内也在所难免,我们在此赘述,对吕文进行一些补充,以期扩大对SSA学派的了解。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个学派包括法国调节学派和SSA学派的沿革进行梳理,并比较这些学派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点,将加深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个学派之间的交流,并期待着进而为用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繁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CSSA的智慧。

       注释:

       ①D.M.Gordon,“Up and Down the Long Roller Coaster,”in Union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sts,ed.,US Capitalism in Crisis,New York:URPE Monthly Review Press,1978,pp.22-35.

       ②M.Aglietta,Régulation et crises du capitalisme:L'expérience des Etats-Unis,Paris:Calmann-Lévy,1976.

       ③这一概念源于福特主义。

       ④这一两列法同外延型与内涵型的积累体制相对应。“外延型积累体制是指资本积累主要依靠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模式;内涵型积累体制是指资本积累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模式。内涵型积累体制又可细分为‘有大规模生产但不伴随大规模消费’和‘有大规模生产并伴随大规模消费’两个类型,后者又被称之为‘福特主义积累体制’。”(吕守军:《抓住中间层次剖析当代资本主义——法国调节学派理论体系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⑤M.Aglietta,Régulation et crises du capitalisme:L'expérience des Etats-Unis.

       ⑥D.M.Gordon,R.C.Edwards and M.Reich,Segmented Work,Divided Workers: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s of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⑦大卫·科兹著,刘祥琪摘译:《新自由主义于长期资本积累的社会积累结构理论》,《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0期。

       ⑧D.M.Kotz,“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A Crisis of Over-Investmen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45,no.3,2013,pp.284-294.

       ⑨D.M.Gordon,R.C.Edwards and M.Reich,Segmented Work,Divided Workers: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s of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

       ⑩张沁悦、特伦斯·麦克唐纳:《全球生态变化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学术月刊》2014年第7期。

       (11)参见马艳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政治经济学重大前沿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2AJL003)的结项成果。

       (12)王宝珠、张建勋、严金强:《第八届全国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研讨会综述》,《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标签:;  ;  ;  ;  ;  ;  ;  ;  ;  ;  ;  ;  ;  

资本积累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_社会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