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多模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多渠道多模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多渠道多模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渠道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多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这一目标的提出,为江苏多渠道多模式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工作思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苏的现代化,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跨世纪发展和现代化的需要

江苏地处东南沿海,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就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的嘱托,江泽民同志关于“江苏要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要求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东部沿海地区应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号召,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省委书记陈焕友强调指出:“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苏的现代化”。基于这一认识,省委、省政府将“科教兴省”战略确定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的主体战略,制定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千方百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努力用现代化的教育支撑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回顾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规模、速度发展快,据统计,1990年全省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规模为23.2万人,至1998年已发展到48.9万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二是改革力度大,通过加大布局调整和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效益,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三是民办高等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多渠道、多模式发展高等教育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尽管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还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高等教育在人才结构、质量、数量上还不适应全省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渴望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需求。改革开放20年来,江苏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从江苏经济特点来看,乡镇企业虽然“三分天下有其二”,但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高学历人数偏低。到1997年,全省受教育年限大致为8年左右,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仅占总人口的2%左右,在县和县以下乡镇只占1%左右。根据现代化建设目标,江苏农业经济和乡镇企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全省到2010年要实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新形势下,要保持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从江苏教育事业自身发展需要来看。1996年,江苏在全国省份中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在此基础上,江苏绘就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根据全省实现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目标中对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年限的要求,全省各地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全省经济发展规划,到2000年,江苏每年需要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约13 万人, 现在全省65所普通高校和57所成人高校实际每年培养规模只有8万多人; 根据全省现代化建设相关指标,到2010年,全省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8—20岁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以上,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全省高等教育规模要比现在翻一番, 高等教育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

二、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培育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走多渠道、多模式发展的道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资源和投资渠道,大力培育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走多渠道、多模式发展的道路。通过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式高等教育等多种模式,形成教学科研型、以本科教育为主型、高等职业教育等合理的高校类型结构,构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江苏高等教育体系,为江苏社会经济跨世纪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

要加快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任。加快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必须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省级政府对高校统筹管理的力度。我们结合江苏实际制定了《江苏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布局调整初步规划》和5年实施方案,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促进全省高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全省普通高校要逐步形成综合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单科性院校较为合理的布局,其中,师范院校在本世纪末实现由三级向两级过渡,在下世纪初实现向一级师范过渡。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方面,在“九五”以来每年增招1万人的基础上,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增招2.5万人, 并列为省政府今年办实事项目。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努力拓展高等教育资源,积极培育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试行“公有民办”机制,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进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试点,目前已批准建立了20所。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高等教育办学,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目前,经教育部批准,江苏已建立民办高校2所,经省政府批准筹建的有5所,民办高校在江苏享有与公办高校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政策待遇。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现阶段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我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出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在国务院授权的情况下,依法审批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立、确定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考试方法和收费标准等。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有条件的部省级以上重点中专校,通过“三改一补”,组建若干所职业技术学院或社区学院,民办高校逐步转为主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本科院校中试办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在今年增招2.5万人的招生计划中,有1.2万人用于试办新模式、新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以收费为主,政府适当进行补贴。不能把高职办成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应强调办出高职特色,强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高职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江苏依托电大、民办高校、自学考试机构、社区学院、网络学校和其他远程教育机构构建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开放式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和学分制,利用电视广播教育系统和正在筹建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学校的办学系统承担文化教材、音像教材制作及授课任务;利用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助学任务;利用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承担主考任务。凡具有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力者,均可免试报名参加学习,学完高等教育体系。开放式高等教育实行考核后,发给毕业证书。开放式高等教育学历得到国家承认,享受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

三、根据社会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人才通向农村、通向基层

江苏正通过多渠道、多模式办学有效地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步伐,朝着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20%的目标稳步迈进。积极稳步地发展高等教育可能会在社会上产生一个疑虑,会不会造成大学生过剩和就业难?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们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即将来临,只有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才能使江苏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江苏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的,因而不存在造成人才过剩的问题。对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结构不尽合理,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培养社会亟需人才,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人才通向农村、通向基层。

当前,结合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积极稳步发展,必须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各高校应注重适应社会需要与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关系,坚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为适应社会经济跨世纪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加大招生计划体制改革的力度,高等教育本科招生计划要实行国家与省级计划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提高弹性招生计划的比例,增强高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发挥有关产业部门、行业在人才预测、就业指导、就业资格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实现政府宏观管理,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为农村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技术人才,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建立面向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方案”,开辟了农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路。针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需求及人才类型规格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重点开设种植、养殖、加工、机电工程和管理等5 大专业类28个专业方向。省有关部门专门制定出台了“农转非”政策,并在全省乡镇建立了600多个自学考试服务站, 极大地调动了农村考生的积极性,去年全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超过了85万人。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他们适应社会形势和实际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敢于“沉下去”,立足基层、立足岗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多渠道多模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_普通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