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主要特点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60(2004)02-0037-05
一、远程教育的内涵
“远程教育”的形式在世界的发展大概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这一术语(尤其是它的英文名字:Distance Education)得以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和使用基本上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也就是198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ISCO)正式将所属的“国际函授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on,ICCE)更名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ICDE)。就目前而言,ICDE是国际上远程教育最大的学术团体,会员遍布全世界,每年的学术年会参加人数和学术水平也是最多和较高的。从那时起,世界各国不仅普遍关注和重视“远程教育”,而且人们也开始对“远程教育”的特征形态进行定义。目前比较权威和人们经常引用的定义主要有:“各类教育计划和活动,其中学习者和教师在物理上相互分离,注重多种媒体来克服上述分离”[1];“远程教育一词包括所有层次的各种学习形式。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并不出现在同一教室或地点”[2](pp.51-55);“通常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并事先计划好的学与教”[3]。
归纳这些定义,人们可以确定远程教育是一种适合各类层次的教育形式,是一种有计划和目的的教育活动,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所指的各类教育形式:如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对“教育”一词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4](p.1)。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也正是为了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和影响人的思想品德。而远程一词则是指物理上的距离,更简单的说法是“学生和教师不在同一地点或教室”。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距离实际上不仅是指教师与学生,还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学资源等。
依据上述的归纳,“远程教育”一词的概念应该是清楚的:它是一种教育形式,适合各类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主要不同之处是物理上的距离,但物理上的距离并不会影响进行教育的实质。为此,人们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用不同的词来对它进行修改或用新词来替代。因为它的中文含义源于对英语“Distance Education”的翻译,而且其翻译在意思和实际内容上也完全符合本质。虽然,目前已出现较多相关的词句,如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远程培训(Distance training)、远程教学(Distance teaching)、电子或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等,但它们基本上只是特指或偏重“远程教育”中的某一方面,无法替代和涵盖远程教育的全部。
在我国,人们讨论远程教育时会加以“传统”或“现代”一词来区分,传统是指“函授、广播、电视”等形式,而“现代”则是特指“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形式。但在国际上人们通常是不加区分的,直接就用“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来表示“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就象人们谈论“计算机、电视、手机”等技术时一般就是指当前或最新的产品(奔腾、彩电或数字式电视、数字式手机或CDMA),而无需再加“现代”一词。所以我们也同样可以说,通常在没有特指的情况下“远程教育”就是指“网络环境下或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本文所分析的特点和问题也是指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
二、主要特点分析
作为一种得以全球认可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应该是十分明显的。虽然人们对其特点的讨论和分析也随处可见,但是真正深入分析和挖掘“远程教育”所具有和潜在特点的文章并不多见。当然,对于特点分析完全可以见仁见智,也可以从不同的技术或应用层面,以及不同的角度和需要来分析。通过特点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特点优势,使远程教育真正能实现提高人类教育水平之目的。
1.双向性(Bi-Direction)
这儿所提的双向性是指“多维双向性”的概念。所谓多维是指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在技术上是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实现多个维度的信息双向交流和传递。正如人们也将INTERNET的3W称作“万维网”的概念是一样的。多维双向性的特点反映在远程教育上就是指教与学活动可以在同一时刻里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以及资源与资源”等之间的信息相互交流和传递。这一特点不仅可以使某一学科的多名(或理论上的无数名)优秀教师同时在网上传授(包括研讨)同一门专业课程(或专题)成为可能,而且无数名学生也可以同时共享这些优秀教师的讲授和观点,包括此时此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交流也成为可能。从技术上讲,就是在同一时刻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概念。尽管其它教育形式也同样可以实现双向性交流,但通常只能是一对一(或有限的一对多)的形式为主。远程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双向性表现形式简单地可用图1来表示。
远程教育的多维双向性的特点使得教与学的交流范围在较大程度上可实观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范围越大,人们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也就会相对的更充分和更全面。虽然计算机网络在技术上已完全具备了信息交流的多维双向性的功能,但在远程教育的实际应用中真正充分发挥和挖掘多维双向性的作用和功能还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远程教育的系统和平台,在设计上还没有完全能实现上述的多维双向性的功能。所以作为从事远程教育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员,首先是要了解和意识到多维双向性功能的存在,然后才能在具体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如何将这一特点充分地结合到远程教育的实际应用中去。
图1 其它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双向性比较
2.实时与时空性(0n-time and Any-time & Any Place)
远程教育的实时性(On-Time)通常被认为是实时地转播教学的内容,也可简称为教与学活动的“现场直播”。这一特点基本上已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网络技术的性能已完全可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而言,“现场直播”还不能称得上是现代远程教育显著的特点之一,因为传统意义上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等)也完全可以实现“现场直播”的功能。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时性更重要的特点是要体现在“最新教育内容”的“及时”传播方面。这不仅仅是因为计算机网络具备了实时传播的技术条件(当然也包括传播范围最广的条件),而是现代社会要求当今教育应该是将最新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及时向全人类传播。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新科技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要求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远程教育具有对新知识的实时传播能力,正好符合和满足社会对人们知识不断更新的这一要求。世界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正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来及时向全世界传播或公布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进展。而在我国,许多著名大学(尤其是已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六十多所大学)在这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各个学校在网上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许多教学内容几乎就是将“书本或黑板”搬上网络,而且绝大多数课程似乎任何一所普通大学都有能力开设。这从某种意义上已失去了现代远程教育应该体现出来的对新知识实时传播的特点和优势。所以说,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时性”不仅应该反映在“现场直播”功能上(这最多也只是一种“硬件”的功能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出如何实时地传播“最新的知识和科技发展”(这才是远程教育实时性的真正特点所在,与现场直播相对应它似乎是一种“软”的功能特点)。
与实时性特点相关(或对应)的特点是时空性。一般而言,时空性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学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和空间选择的任意性(Any-time & Any-place)。毫无疑问,时空性给学习者带来的益处是明显和重要的。这不仅为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了可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习更加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原有基础、兴趣爱好、内容选择、时间长度安排、学习进度控制等)。然而,时空性特点对教学者(教师)也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者对教学上时间和空间选择同样需要更多的任意性。比如说,当某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研究中取得了最新成果,此刻他或她就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的时空性(随时随地)即刻(实时)将其成果向人们传授,而学习者也同样可以在第一时间(无论此刻他在何地)获得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此外,教师的授课地点也同样可以任意选择(包括家里)。实时性和时空性特点的结合为人们在最早时间将最新的成果传播和共享提供了可能。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只有在充分发挥出实时性和时空性的真正优势时,教育和学习才能实现“及时、最新、符合个性、学习自主、学有所用、提高效率”等目标。
3.交互性(Interaction)
人们将交互性视为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远程教育的主要差别之一,这点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交互性是一种互动性(相互、主动、交流),简单说是指双方(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学习资源)进行的一种主动交流。交流的越主动,个人获得的收获也可能就越大。因为从本质上讲,人的知识主要就是通过主动地与他人(也包括外界环境)的交流而增长的。当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只有当学习者与外界环境发生主动交流时,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能产生”,而且“如果学习行为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学习也将根本无法发生”[5](p.272)。所以学习上的“交互性”不仅要发生在双方,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主动”。远程教育的特点之一正是为这种主动的交互或互动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指“以学生主动交互”的可能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学生主动交互也表示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控制程度。正如Williams(1998)将远程教育的交互定义为“参与者具有的控制程度,以及在双方交互中他们所具有的互换角色的能力”[7]。定义中的“控制程度”和“互换角色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的主动程度和成为主角的能力。具备了主动和主角的可能,真正的有效学习才能发生。
虽然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空间,为面对面的交互提供了可能,但实际上“当教学在一个大教室中进行时根本无法进行师生交流”[6](p.35)。道理很简单,一个教师是无法同时与众多的学生进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是非常有限,而且学生往往也是一种被动地回答提问。此外,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面对面的与教师交流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不仅会担心提问或回答有误,而且也同样担心自己在众多同学面前的出丑。这种心理上的障碍造成的实际结果是:虽然课堂在“物理上”没有距离,但学习者“心理上”是有实际距离的。正如Moore(1993)所提出的相互作用距离理论中所说“面对面的课堂教学,都存在着相互作用距离”。而“相互理解和感受的距离,将可能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障碍或心理距离”[8](pp.22-38)。相互作用距离越远,心理上的距离也就会越近,“远程教育可以使得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变近”。正是“心理距离”的变近,学习者的学习才能更为自主和主动,与他人之间的主动交互成为可能。
尽管远程教育具备了交互性的特点功能(异步或同步方式),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动交互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尤其是目前多数的“书本或黑板搬家”式的远程教育课程,不仅无法引发学习者主动交互的动机,甚至使得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所以为了真正发挥出远程教育交互性(学生主动交互)的特点,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不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更要从课程结构形式和内容安排上(包括如何体现本校的学科特色和教学内容的最新性等)下大功夫。正如Moore & Kearsley(1996)在他们的书中也提到“远程教育中最为基础的交互是学习者与课程内容间的交互”[3]。Vrasidas & Mclsaac(1999)的研究也证明“课程结构的确是影响学生参与网上交流的最重要的因素”[9](pp.22-36)。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远程教育的可控性特点往往会被人们忽略,这是因为传统的远程教育由于“距离”和“单向传播”等原因使得人们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往往是不可控的。实际上,远程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都必须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质量给予必要的控制和监控。正是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具备了“双向、实时和时空、交互”的特点,这为可控性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远程教育的可控性特点简单归纳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教学管理上的控制
由于远程教育的特殊性(主要是教育部门与受教育者不在同一地点),给教育管理无疑会带来较大的困难。具体来说,教学管理涉及学生的注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与学的评价、学分统计、学位授予等。从理论上讲,目前的网络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支持和实现对这些管理功能的控制的。
● 教师对教学的控制
与其它的教育形式相比,远程教育中教师利用双向、时空和交互性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等方面完全可以实观自主的控制。
● 学生对学习的控制
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学习(包括内容的选择、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进度的确定等)具有了较大的自主和控制权,学习才能更为主动和有效。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的双向、时空和交互性为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控制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 媒体和资源的控制
远程教育从技术的角度是一种基于多种现代媒体的教育形式。媒体和资源是远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媒体和资源的管理、使用、分配、传输等实施有效控制也是远程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就目前的网络技术而言,对各类现代媒体和资源实现有效控制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
虽然,远程教育的可控性还不被人们特别关注,但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一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是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