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詹景冬

试析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詹景冬

詹景冬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让字镇中学 131412

摘 要:众所周知,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很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关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它的含义作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其次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中学时期则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很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长时期的一线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解决,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相关差异现状

1.学生个体差异。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步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们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会手足无措。此时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很快融入新的学习与生活中而且会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而那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一些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认知差异。

学生认知能力有差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同样的问题,在面对一个有认知差异的学生群体时,会有不同的内在心理反应,或积极的,或消极的。消极的心理反应会在学生内心当中蓄积下来,久而久之就埋下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隐患。

3.家庭教育的差异。

不同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有的是娇宠过分,有的是严厉有余,有的是放任自流。这使学生的求知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了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障碍。

二、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偏重智力开发而不顾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苛求。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社会影响的机会全部挤掉了而孩子的心理健康,则没有多少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

2.学校的影响。

由于不少学校还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心理上疲劳,情绪焦虑不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即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在教育方式上,一些教师的做法却是反教育的,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

3.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他们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了矛盾。此外,中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对异性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期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那样的学生往往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

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橱窗、板报和校园内的宣传栏,向同学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可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的保健;还可以主动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上课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广播向同学们介绍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对于少数学生出现的厌学、上网、早恋等心理问题,则应该采用个别辅导、随时跟踪等方法,积极联系学校的相关部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逐步构建完善、有效的家校联合教育立体网络,为学生营造一个阳光、和谐的心理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锻炼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的平台,对更全面地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2.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提倡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反映到教育上,就要考虑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其中最关键、最基本的。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必然是身心健康的。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必然要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1)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研究在学科组、年级组等学校组织结构中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科学机制和有效形式。可使用现有的量表、问卷,并进行校本化改造,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促进教师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建立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2)通过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又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能力。

(3)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运用于教师,通过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尝试。可通过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激活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努力打造具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促教师专业发展。

3.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为了突出能力的培养,可将相关的课程和相关的教学环节组成一个系统,进行有机的规划和组合。这样做既加强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使课程设置更精练,同时课程的总体效果就会更好。

(2)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把校内的教学实际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erald Corey 著 刘铎 张玲 郑佩英 张信勇 方豪 译 《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戴育红 梁岚 汤礼深 主编《营地心理辅导手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丛书之三》.广东教育出版社。

[3]刘道溶《中小学教师团体心理训练的研究与应用》。

论文作者:詹景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试析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_詹景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