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贷危机对财务报告实践的影响分析_财务报告论文

全球信贷危机对财务报告实践的影响分析_财务报告论文

全球信用危机对财务报告实务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报告论文,实务论文,危机论文,信用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信用危机对财务报告实务的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会计、表外项目和证券化首先受到冲击,随着信用危机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以及所得税方面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拟就全球信用危机对上述财务报告各领域的重大影响予以探讨,试指出分析师、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应重视的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的会计和财务报告项目。

一、全球信用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会计辩证 公允价值会计的优势长期以来被理论和实务各方所争论。信用危机使这种争论的参与者扩展到各类投资者、政治家甚至媒体人员。公允价值的反对者认为,要求将金融资产减值到低至不合理程度的水平进一步放大了信用危机,阻碍了金融机构筹集新资本的能力,并最终限制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借贷能力。同时也指出,包括引起信用危机的住房抵押贷款等资产的市场,在空前的信用危机爆发时已极度缺乏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少量几宗可观察得到的市场交易并不能给出金融机构所持证券的真实经济价值。公允价值支持者则认为,从可观察的市场交易得出的价格虽然不完美,但这是能用作财务报告目的的唯一合逻辑的选择。要做出投资决定和有效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他们必须得到可观察的各个机构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表现。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变化与影响 各方对公允价值会计关注的上升已经引起了会计准则、相关法令、法规和立法的一系列的变化。其主要的变化和影响列示如下:一是美国金融机构紧急援助法(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为应对来自公允价值反对者的压力,“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制定了2条关于按市值计价会计(公允价值会计)的特殊条款。法案的第132节授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认为是“出于公众利益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前提下”暂停执行美国财务报告准则157号的权利。二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声明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解释公告157-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者提出了在市场缺乏流动性时,对金融工具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意见。该指导性意见主要是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声明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解释公告FAS157-3发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解释公告没有对FAS157做出重大改动,也没有暂停公允价值会计,但其给出了一个如何在不活跃市场下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来考虑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估值的参考例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指导性意见中指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司在缺乏流动性市场对金融工具进行估值时要采取符合美国财务会计解释公告FAS157-3所提原则的方法。三是国际会计准则IAS39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7号的修订。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8年10月对IAS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7号“金融工具:披露”做出修订,允许将某些非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从“为销售而持有”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表”两类中重分类至“持有至到期”和“贷款和应收项目”中。

(三)IAS39与IFRS7号的特殊性 IAS39和IFRS7号的修订,其特殊之处在于:为了迅速将其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跳过了正常的调查程序;修订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向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较低层次要求的条款趋同,这是对向较高层次会计准则趋同理念的背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迎合了欧盟领导人和财政部长们的要求,通过了该项修正;该项修订规定报表编制者可以追溯到2008年7月1日,允许其可选择对其最有利的会计处理方式。从好的方面来看,IFRS7号修订案的详尽重分类披露要求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分析重分类资产有益,投资者应关注公司财报中对金融资产做出的披露。在对公司流动性状况做出评估时,公允价值是关键指标。随着市场进一步走低,公司会面临对“可供出售资产”和“持有至到期资产”进行非临时性减值的情形。这是因为,当资产持续以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价格进行交易时,使持有资产的公司很难假设这类资产没有导致非临时性减值的信用问题,以及他们有能力和意愿继续持有此类资产到市价恢复。投资者应意识到“可供出售”和“持有至到期”资产的非临时性减值会对损益表产生影响,“持有至到期”类资产的非临时性减值还会使资产缩水。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包含“公允价值”选择权来允许公司在某些情形下,对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当公司的信用利差扩大的时候,以公允价值计价的公司发行的债券的价值降低,从而在损益表上报告出一笔大额收益。

二、全球信用危机对表外项目的影响及变化

(一)表外项目的影响 曾导致安然事件爆发的表外项目,在此次全球信用危机中再次引发世人关注。很多人指责一些证券化会计处理和诸如“结构化投资载体”(SIV)等的表外项目也促使了此次信用危机的发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下,加快了关于证券化会计项目和合并各种“可变利益实体(VIEs)”准则项目的进程。在2008年信用危机发生时,关于证券化结构资产的终止确认规则是根据其法律形式,依赖于其是否符合被称做“合格特殊目的实体(QSPEs)”的消极信托特征来判断的。通过利用QSPEs来证券化,自动使其符合表外会计处理的要求,不用进一步分析是否需要并表处理。信用危机发生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删除QSPEs的概念,要求所有公司通过“可变利益实体(VIEs)”模型来判断是否需要将证券化结构合并入报表内。

(二)表外项目的变化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提出修正案来改变对所有可变利益实体进行评估是否需要并表的方法。原来的规则是基于数量型测试的方法来判定该实体活动主要的受益人,只有享受绝大多数利益和承担绝大多数损失的实体才必须被并表。但这种数量性的判定规则过于机械,很多公司都把这类实体排除在并表范围之外,这些实体给公司带来重大潜在风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修正案是一种基于对控制权的定性判定的规则,该规则大大增加了公司将那些可能对公司带来潜在风险的实体排除在并表范围之外的难度。为满足财务报告使用人的需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自2008年年报开始,对证券化结构和“可变利益实体”的披露更为详细,对于表外实体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披露被进一步扩充和标准化,披露的透明性大大增强。

三、全球信用危机对衍生金融工具与所得税的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的风险与披露 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对手风险凸显出来。在对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时候,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恶化将导致套期保值会计的中止使用,并且由于所用的衍生工具需要按照公允价值估值,这会对损益表产生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充分理解所研究公司的套期保值策略,以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如何影响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投资者应留意衍生工具合同中暗含了哪些因素会导致公司流动性的枯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161号要求各公司自2009年1季度开始的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公司为什么以及如何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该衍生金融工具如何影响其利润表各项目的信息。

(二)所得税的调整 一是境外资金汇入免税限制的放松。为应对信用危机,美国国内税务局暂时性地修订了公司所得税法规使纳税企业获得更多的税务优惠。这有利于流动性的增加和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如针对集团母公司和其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借贷资金的划拨,美国国内税务局调整了相应法规条款。在危机发生前,集团公司内部的借贷只有期限小于60天的才可以豁免其公司所得税;信用危机发生后,商业票据市场的流动性恶化,美国国内税务局将这类免税的集团公司内部借贷的期限延长4个月至179天。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国内税务局实际上向市场提供了短期流动性。二是银行合并的特殊税务优惠。美国国内税务局规定,自2008年9月30日起,银行的收购者可以在所收购银行于收购日后的坏账损失实现以后,立刻将此笔损失抵扣应税所得。而在信用危机前,这种立即抵扣应税所得的做法被美国国内税务局严格限制,原规定该损失只能在20年期限内,分期抵扣其应税所得。上述抵扣的前提条件是坏账损失的实现,即只有坏账出售或者注销之后才能享有应税抵扣,即银行合并中出现的坏账减值不能享受应税收入的抵扣。这种坏账减值预示了在未来坏账注销时可能获得税收上的优惠。新规则改善了那些拥有足够应税收入,且实现了所收购银行坏账的公司的现金流。由于在新规则下,对收购者现金流的改善时点提前,新规则下的税务支出减少的经济价值较旧规则下提高。可以预期,银行在控制权变更后,将更有动力去出售或者注销坏账。三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当递延所得税资产很可能不能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时,公司应中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司在未来不再有足够的应税收入时,中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将其计入损益表中。信用危机的到来,使很多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或者长期业务前景的恶化,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注销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销递延所得税资产会给损益表带来损失,这有可能导致公司触犯其贷款合同的基于损益和权益项目的限制性条款,投资者和分析师应对此有所警觉。

标签:;  ;  ;  ;  ;  ;  ;  ;  ;  ;  ;  

全球信贷危机对财务报告实践的影响分析_财务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