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江镜南宵小学 350316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既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又要返璞归真,凸显语文本色。在朴实、简约的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求发展,还语文课堂真实与活力,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真实有效。
关键词:激活 求实 倡简 引宽 真实有效
伴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了、“精彩”了。但很多热闹课堂的背后却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静心阅读,协作讨论成了学生自由无序、无效的活动,甚至出现了表演课、形式课等现象。为此,我们发自内心地呼吁:要还语文课堂真实的本色与高效的节奏。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真实有效呢?
一、激活——以生为本,激发生命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然而一些老师依葫芦画瓢,盲目照搬名师专家的教案、教学设计来授课,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此,我认为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首先要以生为本,结合学生学情来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把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我们还要把爱带进课堂,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读书的时间、探究的权利、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方设法(或创设情境或小组竞争或角色体验等)增强生命的意识,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的境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如《三个儿子》这节课,我一改传统的座位方式,独具匠心地开放课堂,将学生座位排成马蹄形,并运用灿烂的笑容、亲切的语言及得体的体态语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课伊始,鼓励学生把这篇课文中印象深刻或觉得特别重要的句子划下来读给大家听。这一环节实质上是让孩子们读通课文。孩子们跃跃欲试,争着抢着要把自己所找的句子大声地、流利地读给大家听……这样的教学尊重孩子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放飞了他们的个性,从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生1:我找的是“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妈妈为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很自豪!生2:我觉得“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这句话也很重要,其实她的儿子也有优点,只是她很谦虚,没有像其他妈妈那样夸口。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真是我的好知己、好哥们!生3:老师,我找的也是这一句,我觉得这个妈妈不是没有话说,而是怕伤了其他人的自尊心。师:你真会读书啊!孩子们,你们看这两个同学不是只读一句话,而是把整篇文章连起来读。读书就是这样,要把课文上上下下连起来读,边读边思考,说出与大家不一样的见解。生4:我找的是“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从这里我看出水很重,妈妈提不动,可第三个孩子却提得动,他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赏识和激励,能促使课堂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就是像这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地沉下心来读书、发现与领悟,然后在老师润物无声的点拨中加深认识,提升阅读的综合素养。
二、求实——返璞归真,凸显语文本色
语文姓“语”。当前,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堂在片面追求热闹、华丽的背后却丧失了语文的本色。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应坚持语文的工具性,扎扎实实地在语文基础上下工夫,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让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在执教《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一位老师上得“诗味十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以音乐渲染和语言创境,引导学生背诵有关送别的诗句,在轻松的交谈中师生共同分享了题目的意思和诗人的相关资料;通过自由读、引读、同桌互读、展示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再让学生交流理解古诗意思的几种方法,鼓励他们运用其中的一、二种方法自读;在学生的反馈中教师又进一步借助音乐、插图,运用激情引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情感;最后老师还引导他们以不同方式再现这首诗。孩子们乐在其中,他们有的语言描述、有的诵读、有的表演、有的画画、有的写作,与作者的心灵多次进行碰撞,从而享受着浓浓的语文味。整节课书声琅琅,老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引领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体会情感,使课堂散发出本色语文的魅力。
三、倡简——删繁就简,构建高效课堂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人”“有本”,还要“倡简”,即:教学力求平淡朴实、简约大方,化难为易,化“时髦”为简单,把最精华的知识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首先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在深入钻研文本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争取“一课一得、人人有得”。其次教学脉络要清晰明朗,教学方法要简便实用。我们不仅要学会智慧剪裁、合理取舍、精讲巧问,还要简化教学过程、淡化教学手段,以最简洁的线条来牵引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文的魅力。《三个儿子》这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欣赏课文,在个性朗读中感受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整节课紧扣教学主线“找出文中你觉得特别重要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一句特别重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探究。没有过多的媒体再现,没有热闹的情境表演,仅凭着一张抄有课文内容的牛皮纸和一支铅笔,生与文本之间、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展开了自主、多元的交流;没有琐碎的内容分析,没有繁杂的提问应答,唯有学生的静思默想、动情朗读与交流时智慧的碰撞、情感的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同样收获了课堂的精彩,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引宽——关注生成,营造灵动课堂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他告诉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即时捕捉课堂中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顺学而导,将学生的思维、情感、价值观引向深处。只要我们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引领生命,宽容地、开放地面对生成,那么呈现给我们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如《三个儿子》的教学:
生:我发现老爷爷说的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是说那前面两个孩子都是没用的。师:你们觉得呢?生:不同意,因为那两个儿子没跑出来,老爷爷不知道他会干什么。师:难道说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儿子都是没用的?生:我觉得翻跟头和唱歌这两个儿子是想帮妈妈消除疲劳。生:这两个儿子还能为妈妈增添光彩!前面两个妈妈在那边夸奖,孩子如果不表现一下,他们妈妈的脸往哪儿搁呢?(全场师生都不禁欢笑起来)师:是啊,读书就是这么有趣的。让我们来品读这段话,你觉得哪些词特别重要?为什么?生:我发现水很重,妈妈提得很辛苦。生:我觉得妈妈很想找个人帮忙。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老爷爷的话,你有新的想法产生吗?生:我明白了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是因为他只看到一个孝顺、勤劳的孩子。师:孩子们,你们可了不起了,读着读着就领会了文字背后的情感。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练习写话)生:我想对老爷爷说:“你不能说只看见一个儿子,那样会侮辱其他人。”生:我想对第二个妈妈说:“你这个妈妈太骄傲了!”生:我想对那两个儿子说:“以后要多帮妈妈干活,因为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生:我想对那两个妈妈说:“不要骄傲,要谦虚。”师:孩子们,那三个妈妈让你挑,你会选择哪个妈妈?你们喜欢从来都不夸奖你的妈妈吗?师: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不管他们给予我们哪一种爱,我们都要学会感恩,爱我们的父母。
案例中当学生出现两次认识偏颇时,及时巧妙、智慧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延伸,使课堂灵动起来,充满生命的气息。面对生成,我们要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的精彩“接生”。
真实,是语文课堂的本源;有效,是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2]莫久愚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操作与训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论文作者:何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学生论文; 妈妈论文; 课堂论文; 儿子论文; 语文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