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资本、要素整合与中小企业网络成长_市场营销论文

关系资本、要素整合与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中小企业论文,资本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个体企业间的竞争行为日益演变为基于网络成员共同努力的网络组织间的竞争活动[1][2][3],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范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模式由传统的竞争零和博弈转变为竞合正和博弈[4];资源整合与能力从传统的内部资源与价值链条线式整合与培育转变为网络资源和价值网整合模式[5];盈利模式由原子企业“投入—产品—消费者剩余”关注自身盈利模式转变为网络企业“投入—平台—网络价值补偿”的关注网络福利模式(Rogers,2004;王琴,2011)。企业网络化成为学术研究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企业的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7]

在企业的网络化成长背景下,对企业关系资本的研究呈现以下态势:研究范式从原子式企业视角转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视角,竞争范式从关注单个企业的生产转向网络化生产与租金获取;对关系资本的研究多关注竞争范式下的企业内化关系资本,对竞合思维下的企业网络合作关系资本研究不够[8];多关注关系资本的交易属性和对企业关系租金的获取,对获取关系资本的能力匹配研究不够;多关注关系资本的结构属性,对关系资本的价值创造和商业模式重构研究不够[9];多关注关系的实用功能,而对关系的运行特征和过程研究不够。[10][11]

关系资本是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内在物质基础、外在交易规则和价值来源。关系资本能够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12],学术界对此基本认同。然而,关系资本的内涵、外延和结构特征是什么,关系资本的构建机理是什么,如何打造关系资本?学术界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把关系资本看作“能力集”,有的把关系资本看作“价值集”,还有的把关系资本看作“资源集”。Parkhe等认为,只要研究人员重新审视理论假定,重新界定概念并加强概念、现实问题和管理问题之间的链接,与管理研究其他视角更好地整合,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相关的研究理论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13]

一、关系资本研究述评与概念模型提出

关系具有外部性、动态性、过程性和主观性等属性特征。由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场域不同,关系资本的概念和内涵众说纷纭,各不相同。这里在对国内外关系资本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搜索、语义析出和逻辑归纳的基础上,依据时间、关键词、研究分类、语义辨析和研究脉络五个维度对关系资本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梳理、归纳和评价。

(一)关系资本研究述评

这里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系资本的57种定义。在对引文的相关性和权威性甄别后,按其核心词进行分析归纳,发现目前关系资本有六种代表性说法,分别为:资源说、规则说、关系说、价值说、能力说和结构说。在对各种学说的核心思想与发展逻辑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命题,为多维度考察关系资本的内涵、外延、结构特征,分析关系资本的构建过程,提出理论分析框架和概念模型提供理论支撑。

1.资源说

关系资本的资源说认为,关系资本是现实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关系网络有关,与该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14],只有具备成员资格的人才具备资源的获取机会。关系资本嵌入关系网络中,在有目的的行动中可以获得或动用的一种资源,是参与者可以经由网络成员或关系结构来取得利益的一种能力。[15]关系资本以个人关系的信任、友好、承诺为基础,是盟员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16]企业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而拥有独特的伙伴关系资源,并使其成为自己的关系资本,借以获取关系性租金。对于关系网络中的联盟成员来说,关系资本是一种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是创造关系性租金的核心。[17]

综合上述观点,关系资本的资源学派赋予关系资本如下特征:一是异质性。资源学派认为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来自其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异质资源[18][19][20],公司间的关系合作具有特质性,因而所获取资源也具有异质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关系租金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21]二是排他性。只有具备合作资格的成员,才有获取这种资源的机会。三是情感性。信任、友谊、价值观认同对关系质量和关系资源具有重大影响。四是获利性。良好的关系资源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关系租金。

这里赞同资源学派关于关系资源异质性可以为企业获取租金、创造竞争优势的观点。同时认为,关系网络中存在诸多资源,不一定所有的资源都能给企业创造关系租金。任何资源的获取和转换都需要与其匹配的独特能力,只要那些符合企业发展目标,能为企业带来关系收益,同时企业又具有转化能力的关系资源才是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关系资源。据此,提出命题如下:

P1:企业关系资本中的关系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关系网络中有价值的,能为企业带来关系租金和竞争优势,且企业具备驾驭、整合和价值转换能力的关系资源。

2.关系说

关系说把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收益的关系定义为关系资本。Edvinsson(1998)把关系资本定义为“组织与其他组织或顾客往来的关系,又称外部关系,除了传统的客户范围外,还包括厂商上下游及相关环境之间的关系”。Taylor & Francis(2002)将关系资本定义为“企业与其他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互动的关系存量”。Bontis(1996)认为,“关系资本是指与公司供应商、渠道、客户及伙伴之间的客户忠诚、善意及信任等的关系总和”。Johnson(1999)则认为“关系资本不仅包括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外部主体的关系,也包括组织所在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更有学者认为关系资本是以人际间的联系为出发点,认为关系资本应建立在个人层次上,体现的是盟友间的相互信任、友好、尊敬和相互谅解的关系。[22]Nahapiet & Ghoshal(1998)也认为关系资本是指人们经过一段时间互动而发展出来的人际关系,如尊重与友谊关系,包括信任、关系承诺、义务等内容。Capello和Faggian(2005)的观点则是企业、机构和个人基于高度认同与归属感具备相同的文化和合作能力所建立的各种关系。

关系资本因为关系而存在。而在网络中,各方关系合作的剩余价值获取超出单方行动时才称之为关系资本。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关系网络是关系资本存在的载体,有关系才有产生关系资本的可能。二是资本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通过交换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享不仅是关系合作各方开展关系合作的经济动因,而且关系资本特殊的社会属性还能为合作者带来社会属性的附加价值。三是关系资本所讲的关系不是一次性交易关系,而是长期导向,具有多次博弈、重复交易的过程特征。四是关系的交往有规则,这种规则不仅影响关系预期、关系评价,而且影响关系行为。五是由于关系的长期导向和彼此信任,所以不需要第三方的担保就可以正常交易。

这里认为,关系资本存在关系之中,但关系资本并不等同于关系,有关系未必能产生价值,只有当理性行动主体有意识的展开关系的运作(占有、分配、使用等关系行为),并通过关系运作产生相应的价值回报时,关系的资本价值才得以体现,关系才具备成为关系资本的资格。关系不是单方的一厢情愿,而是合作双方对关系的一种认可与认同,没有认同的关系难以形成关系资本。无论是存量的关系,还是新开发的关系,关系只是提供了探索新机会、获取异质资源的可能,但关系本身不会产生价值。人际关系对关系合作具有影响,但需通过实践的验证。真正的长期关系合作要的是实力、能力和资格,只有那些具备关系合作资格的关系才有创造关系价值的可能。据此,提出第二个命题:

P2:关系资本不等同于关系,只有关系合作被认可,能为企业产生价值,并且带来竞争优势的关系才可以称之为关系资本。

3.价值说

价值学说把关系合作为企业带来价值附加的收益称之为关系资本,认为这些价值既可以是可计算的有形价值,也可以是无形价值。Bonts(1999)认为,企业关系资本是依靠关系作用而带来增值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其关系资本主要包括客户资本、雇员资本,还包括企业与同一价值网络的供应商、股东、政府和盟友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形成的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的互动关系。关系资本是组织维持与其生存环境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价值存量,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维持与发展,并对此进行投资而形成的有价值的资产。[23]关系资本是企业与内部、外部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之间经过长期交往、合作的互利行为所结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并对此进行投资和运营,使之持续增值并给企业带来新竞争优势的一种无形资本。企业为建立和发展关系资本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构成了关系资本的成本,企业利用关系资本取得的收益则是关系资本的收益。这些收益既可以是可计算的经济收益,也可以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构建而带来的其他价值收益。关系资本具有专属性和稀缺性,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是企业可控的,是拥有者以客户资源形态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所形成的资本。[24]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能够创造价值,而关系合作为企业带来稀缺的、难以独立创造的有价值的资源。价值创造是关系资本的核心属性,但关系资本是否具有价值不仅取决于关系行为人自身的价值,更取决于网络关系合作各方对其价值的感知和体验。没有合作方的价值认同、价值交换,关系资本的价值属性也难以体现。从长期来说,关系价值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对等交换,关系资本的价值取决其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和关系合作方对其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从价值角度提出命题三:

P3:关系价值创造的持久性和关系合作方对其价值创造能力的感知与评价对关系资本的构建具有直接影响。

4.能力说

能力学派认为关系资源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资源的转换必须通过与其匹配的能力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转换,这些能力既包括关系的建构能力、机会的探寻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还包括价值的创新能力以及风险的规避能力。Portes(1995)把网络中的资源获取能力作为关系资本,将其定义为“个体利用其在关系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界中的成员资格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William & Johnson(1999)则把关系资本看作知识资本的第三个要素,认为关系资本是企业与商界成员通过增强人力和结构资本彼此相互影响而激发出的财富创造潜力和能力。Morgan & Shelby(1994)认为关系是一项新的资本,是蕴含在公司与其顾客、合作伙伴、员工等所有关系中创造财富的潜力和能力。Dunning(2002)则将关系资本定义为能促使一个主体形成和支配与其他主体关系的一种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其关系资本获得其他主体资产的进入权,并与关系伙伴共享其资源。姚海琳在对我国民营企业关系资本进行研究时,把关系资本定义为民营企业主从其亲戚、朋友等人的关系中获得机会与资源的能力。黄江泉等(2010)认为企业的内、外人际关系开发、管理能力,即是企业的关系资本。该关系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良好的关系网络,可以快速获得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资源;二是通过有序的内、外人际关系开发、利用与管理,可以促使处于网络中的各资源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源要素潜力得以充分挖掘,推动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关系资源向关系资本转换需要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能力体系。这些能力对内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资格、资信、资源与资本是企业对外合作的一种实力与承诺,是网络关系赖以维持的基础。第二,机会把握与资源整合。机会把握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指企业将资源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第三,价值创造与创新能力体现的是企业的资源转换效率。对外呈现为机会探寻、网络资源获取、关系协同生产、网络福利贡献和人际关系协调五种能力。机会探寻体现的是企业在关系网络中信息搜寻、评价与利用能力;网络资源整合则表现为企业在网络中资源的协调、调配与组合创新能力;关系协调生产彰显的是企业在网络中关系协同与合作能力;网络福利贡献则直接影响着网络关系合作者对企业关系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该评价结果对关系行为和关系合作模式选择具有重大影响。企业的关系合作表面上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多反映的是企业合作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基于非正式人际关系建立的信任、忠诚与承诺对企业的正式关系合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说关系是一种纽带,网络是一个背景,资源是基础,关系能力则是催动关系资源转换为关系资本的转换器,是企业获取关系租金,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具体实现路径。就关系能力角度提出如下命题:

P4:关系能力是企业关系资源转换为关系资本的转换器与关系租金获取的保障。

P5:关系能力在企业内部体现为资格实力、关系资源整合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

P6:关系能力对外表现为机会探寻、网络资源获取、关系协同生产、网络福利贡献和人际关系协调五种能力。

P7:关系能力是企业关系合作者对其整体实力、价值创造能力的一种感知与评价。

5.契约规则说

关系是在交易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它是由交易引起,因契约而连接。契约是界定交易过程中人们权利义务的一项制度安排,具体包括交易前的契约谈判、承诺、签约后的执行和监督、违约或中止的惩罚等。关系的契约与规则学派认为,关系是一种契约,无论是正式的、非正式的、显性的,还是隐形的,都是交易各方根据契约安排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安排。这些契约安排受交易各方事先约定的、心理预期、过程体验、事后评价的影响,是交易各方重复博弈的结果。从契约与规则角度,关系资本呈现如下特征:一是规则化特征。Macneil(1980)认为,关系资本是指特定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规则,因交换双方的关系而存在,且影响着参与者的行为,使得不需要第三方的干涉就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由关系规则而形成的关系契约广泛存在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它往往以非正式规则形式出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二是文化性特征。关系资本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情感等背景下长期培养和沉淀而成的,这种背景是社会大众或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体系和文化资源,为关系伙伴共同拥有,这种文化特征影响人们对关系质量的评价,进而影响关系合作和行为模式选择,信任是关系资本得以实现的基础。Dyer & Singh(1998)指出,关系资本是关系型合作的基础,是被各种言明的或未言明的假设、信任和计划所支持。三是治理特征。关系契约是以人们长期交往中积累的关系资本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系列惩罚与激励机制。关系治理除交易各方按照治理规则自我实施外,网络第三方的担保、监督与制裁直接影响着关系资本的交易质量。四是动态变化与互惠互利特征。关系资本的形成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关系资本形成之后,需要成员不断频繁作用,投入特定资产和学习,提高组织间适应性去维持与增值,且要用动态的办法对关系资本进行维护。互惠互利是关系合作的基本原则,缺乏互惠互利的关系长期来说难以维系。

关系规则化过程所形成的规则有显性规则和隐性规则。显性规则通过合作双方共同认可的制度规则、行为规范和利益分享机制发挥其控制、协调和激励的功能。在网络关系资本构建之初,合作成员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和了解,规则化过程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合作的影响,使网络中的关系方行为变得可预测,这是网络关系资本构建的制度性基础(薛卫等,2010)。通过制度嵌入和文化融合形成的合作伙伴共有的一系列隐性规则或规范,则可以协调双方的活动并对合作进行管理,促进目标偏好趋同,提升网络价值共享。这些游离于组织规章制度之外的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隐性规则,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由于得到网络组织中大多数成员的默许和遵守,而成为约束网络成员行为的主要力量(罗珉、高强,2011)。

综上所述,关系契约与规则是关系资本构建和运行的制度保障。关系契约的治理机制不仅影响着组织合作模式和行为的选择,也影响着人际关系合作质量。正是因为显性和隐性关系契约和关系规则的存在,才保障了关系交易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关系资本的价值化转化。就关系契约与资本与关系资本的互动关系方面,提出如下命题:

P8:关系契约与规则是关系资本构建与运行的制度保障,直接影响关系资本的交易过程与价值转换。

P9:基于文化形成的隐性关系契约和非正式行为对关系资本的构建与运行具有直接影响。

6.结构说

关系结构学派认为,人们的一切经济行为都镶嵌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交易行为在社会互动中进行。[25]Nahapiet & Ghoshal(1998)在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中,把社会资本分为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结构性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在关系网络中的结构特性,主要指社会网络的联接数量与联接规模、联接密度等,这些因素影响企业网络关系租金的获得。Uzzi(1996)将企业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结合起来,以嵌入性的思想为基本出发点,认为企业间的社会纽带通过独特的机会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行为。

关系嵌入性强调企业间联系的紧密度对信息的获取质量的影响,而结构性嵌入不仅关注企业直接获取优质信息的联接关系,且强调关系联系结点在网络中的结构对信息价值的影响。从结构来说,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信息、资源、创新机会和关系资本的收益率的获取具有直接影响。处于网络中心度的企业关系联接比较多,关系场域大,结构洞也比较富集,信息搜集优势比较明显,因此,更容易获取异质信息和资源,获得较高知识转移价值溢出和创新机会。邱鹏远(2008)认为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结点具有较大的人际关系影响力,这样的企业通常会通过这种较大的人际关系影响力优化资源配置,协调资源平衡性。正如Benjamin(1994)所言,“你在网络中的什么样的位置决定着你获得什么样的收益”。针对网络结构对网络关系资本的影响,提出如下命题:

P10:企业在关系合作网络中所处的结构位置与企业关系资本获利具有相关性。

P11:企业在关系合作网络中所处的结构位置与企业的关系能力具有相关性。

(二)关系资本要素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对关系资本相关内涵、外延和研究视角综合述评,这里认为,以往研究尽管也揭示了关系资本的一些独特属性,但都是研究者站在各自视角对关系资本的一种诠释。由于关系具有外部性、动态性、主观性、网络性和过程性多重属性,从单一属性角度很难解释关系资本的本质属性,需要用整合研究的视角全面揭示关系资本的构建要素,构建过程和价值转换机制才能对关系资本的组成要素、理论边界和本质属性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图一 成长性中小企业网络关系资本构建要素模型

从关系资本的整合分析视角,这里认为,关系内在资本是关系资本价值转换的内在资源和能力基础。关系结构资本通过结构嵌入影响着关系整合能力与关系资本的实现。关系认知资本通过文化和制度嵌入机制影响着关系交易各方的关系合作模式和行为选择,进而影响关系资本剩余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资本通过非正式人际关系的培育机制影响关系资本的配置方式。而网络关系合作利益相关者对关系主体关系价值创造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关系能力的发挥和关系合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此逻辑,把战略网络视角下的组织关系资本定义为:“企业以内在关系资本为基础,以战略网络中的关系联接机制为载体,以非正式人际关系资本为调节机制,以结构嵌入为关系优化手段,以关系认知资本为规则约束,通过对战略网络中的内生资源和外生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被网络关系合作者所认同的关系价值转化能力。”据此关系资本的定义,提出如下关系资本要素构建模型(见图一)。

在模型中,企业内生资本是组织关系资本价值转换的内在基础,是企业与网络其他成员关系合作的资源保障,也是关系网络合作成员关系价值评价,合作资格认定的基本判断依据和合作条件。该资本越丰富,资源越具有异质性,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越强,整合效果越明显。企业结构资本是组织关系资本价值转换的结构保障。企业结构位置越好,结构洞越富集,结构优化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资源整合和能力的施展。企业关系认知资本是组织关系资本价值转换的制度保障,企业的文化融合度越好,规则认同度越高,关系认同度越强,组织间的信任程度就越高,关系合作行为就越规范,就越有利于关系能力的发挥,关系资本的效能转换就越高。企业的人际关系资本是组织关系资本价值转换的情感保障和中介调节机制,企业人际间的关系越密切,感情越深,越有利于组织间的信任机制建立,越有利于组织信息的传播和异质性资源的整合,进而有利于组织能力的发挥、冲突的解决和关系资本的价值转换。而利益相关者对各种关系资本的综合评价直接影响着关系资本效能的发挥和关系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模型中,网络关系主体企业利用其所拥有的四种资本,整合合作网络中非匀质、有差别的、散落于结构性网络中的要素,通过关系培育机制、资源转换机制、结构嵌入机制和规则约束机制形成能促进企业成长的能力体系,最终实现企业成长绩效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构建。在这里,要素的结构化建其骨骼、要素的关系化筑其筋络、要素的资源化筑其血肉、要素的规则化赋其灵魂,最终形成能提升企业对整个战略网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的能力体系,这些能力包括信息搜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价值要素的组合和创新能力。其转换过程如图二所示。

图二 成长性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关系资源整合与关系能力构建过程模型

以上关系资本定义和要素构建模型对前人研究理论的修正和创新:第一,概念和模型采用整合分析方法,从多种关系主体网络关系互动角度考察了关系资本的价值生成过程,修正了原子主义研究范式的不足,认为关系资本是网络中各种主体、多种要素动态互动与博弈形成的结果,基于关系资本的中小企业网络化关系再生产与成长是本定义的核心概念。第二,概念和模型解析了关系资本的资源转换机制、结构嵌入机制、制度约束机制、人际关系调节机制、资本转化机制、价值评价机制与能力生成机制转换路径,对于关系资本内在和外在生成机制进行了探索性解释,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第三,概念和模型提出了基于多因素影响的关系资本整合能力形成逻辑,提出关系资本能力的形成不仅受内在资本、结构资本、认知资本和人际关系资本的影响,而且还受网络关系合作中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关系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结果的影响,网络关系合作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关系合作价值的贡献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关系合作模式,而且影响关系合作质量,企业关系资本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关系各方互动博弈动态变化的过程。第四,模型清晰描述了企业在关系合作网络中从关系资源,到关系资产,最后到关系资本的形成路径,认为企业关系资本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更取决于其资源整合能力和网络关系合作者对其价值贡献能力的评价,此观点修正了以往仅从企业本体出发、原子式的研究范式,把网络中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纳入关系资本研究的范畴。

二、研究结论、理论价值与现实应用

这里通过整合多种视角关系资本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关系资本构建的内涵、外延与路径进行了理论总结,经验推演和命题提出,并且根据所提出的命题构建了成长性中小企业网络关系资本要素模型,关系资源整合与关系资本能力构建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网络关系资本的构造过程是企业将资源转化为能力,又利用能力整合资源,推动关系资本价值转化的过程。企业关系资本的构建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是单一人际关系资本就能推动关系价值的转化,而是多种资本的协同创造而成。因此,关系资本不等于拥有关系就拥有资本,除了人际关系资本,还应包含关系合作内在支撑的企业内生资本、外生性的结构资本、制度性的关系认知资本以及影响关系合作进程的网络关系合作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评价。只有这些资本互为兼容、协同创造,才有关系资源整合、关系能力施展的机会和空间,才有关系效能提升、关系资本价值转换的可能。在这些关系资本中,企业内生性资本是关系合作的内在基础,关系结构资本是企业外生的由结构嵌入而带来的资本收益,关系认知资本影响关系交易的规则,人际关系资本对企业的组织关系资本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研究结论的理论价值表现在:第一,修正了原子主义研究范式把企业作为孤立个体研究的缺陷,提出了企业网络化生存、发展与成长的理论视角,为中小企业网络化生产、租金获取、福利累计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采用整合研究方法,对企业关系资本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进行了全面理论分析和经验推演,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关系资本要素构建模型、过程构建模型和能力匹配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指引。第三,模型提出了资源转换机制、结构嵌入机制、关系调节机制、制度嵌入机制、价值评价机制和资本转换机制六大机制理论架构,清晰地揭示了关系资本从关系资源,到关系资本,再到关系资本的运行机理。所引入的利益相关者价值评价维度从网络关系动态互动角度分析了价值评价对关系资本效能和价值转换的作用,丰富了企业关系资本的管理内涵,提出了积极的关系资本竞合发展思维。

本研究模型和研究结论对企业现实价值:第一,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个体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嵌入的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需要改变竞争思维,变竞争为竞合,变个体自益为网络共益。第二,人际关系只是关系资本转换的催化剂,有关系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关系资本是由多种资本组成的集合体,各种资本之间的互融、匹配与协同是创造关系资本价值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打好关系合作的内在基础,用好人际关系资本的促进功能,探寻和建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结构资本,寻求文化融合和规则认同,通过持续的关系价值创造,促进关系资本的效能提升和价值转化。第三,关系资源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只有具备驾驭、整合与创新这些资源的能力时,关系资源才有价值。第四,关系资本的运作过程实际上是合作价值不断创造的过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网络关系合作中,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分享价值,不能传播价值就失去了关系合作的基础。

当然,这里仅仅是对关系资本的构建进行了一个理论分析和经验推演,由于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动态性、要素的多维性和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所提出的理论和模型仅仅是一种理论推演,其理论的普适性和应用性还需进一步的现实验证。未来研究会针对这里所提出的理论和模型分别开发量表、现场实际调查、案例交叉验证,进一步完善理论内涵,为理论的现实应用打好基础。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关系资本构建与要素整合研究》,王寅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  ;  ;  ;  ;  ;  ;  

关系资本、要素整合与中小企业网络成长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