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7月-1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PSQI睡眠质量评分、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健康状况问卷得分,并比较数据。结果:研究组PSQI睡眠质量评分、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健康状况问卷得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情况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ICU是在医院中重要且特殊的一个科室,是对重症患者进行加强监护与护理的病房,循环功能障碍、多处脏器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等是重症患者常见症状,其特点为病情严重程度高、救治难度大、生命体征具有多变性,需要使用ICU病房中的先进医疗设备来时时注意重症患者体征,完成急救与日常监护。ICU病房对家属的探视次数有严格的规定,是为了防止家属从外面将细菌带入病房,从而增加了重症患者的继发性感染几率,ICU重症患者一般都会因为自己的病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以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1019年4月收治的7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1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比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比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6.36±4.52)岁,研究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7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4.62±3.79)岁,选择被确诊为需要使用ICU病房,有清晰的表达能力以及意识,本人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过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长期处于无意识情况的患者。
1.2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对病房无菌化处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积极沟通: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了解自身病情,有效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3]。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的陪护及巡视,及时了解到患者所需要的东西,尽量满足患者的物质要求,帮助患者完成能力范围内的需求,尽量避免刺激患者,每日与患者谈心,认真倾听,让患者能积极的面对生活。③环境干预:可将室内布置略加更改,增添绿植或小装饰,改善压抑环境,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音乐,缓解患者的焦虑压抑情绪,提升睡眠质量[4]。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满分以100分,50分以下为不焦虑,50分以上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2)对比两组PSQI睡眠质量评分,其中包括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效率等方面,满分10,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生活质量利用健康状况问卷来调查,对比各项指标得分,各项指标分别为100分制,其中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方面,分数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也就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5.0版本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PSQI睡眠质量评分、健康状况问卷得分以()表示,用t完成检验,P<0.05。
2结果
2.1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比较
研究组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3讨论
ICU患者容易受疾病影响,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在进入ICU后,由于身体的疼痛、隔离与封闭的空间状态、家属无法陪护、ICU病房的费用等,使患者极易出现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情绪,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不足,导致患者逐渐失去康复的信心,降低了治疗配合度,使治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因为病情需要固定四肢以及受到监控导线的限制,让患者感到身体不适,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等[5-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实行护理干预后SAS焦虑自评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PSQI睡眠质量评分皆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健康状况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主要是因为,现如今,心理护理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措施中,心里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起友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在患者不安时护理人员会进行安慰、鼓励,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主动配合治疗,有效的舒缓患者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情况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马欢欢.心理护理对改善ICU危重症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9,14(01):87-88+91.
[2]孙海玲.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相关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27):158-160.
[3]韩娟,王福娟.ICU重症患者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93-194.
[4]马品红.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5):757-758.
[5]韩娟,史磊.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v.13(15):181-183.
[6]王丽.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08):219.
论文作者:曹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焦虑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