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阶段论文,物流园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体阐述。文件出台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物流园区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阶段。虽然《规划》对各个方面的阐述比较宏观,但有了该规划,各种配套措施将师出有名;各种评价标准、指标都可能在短期内出台。这些细则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规划》的落地。不过,要想落实《规划》,除了这些细则,物流园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解决。
纠正不合理现象
物流园区这个名词出现虽然只有十余年,但其在我国的运作已经有很长时间。例如一些港口物流园、铁路物流园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2012年全国共有各类物流园区754个,其中已经运营的348个,在建和规划中的分别为241个和165个。总体上来说布局比较合理,在各地招商引资、商贸流通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所说的物流园区,是指真正着眼物流业长远发展的园区,而非一些聚焦土地的投机行为。
我国物流园区在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要想落实《规划》,还要将这些不合理现象一一纠正。一是地方政府的规划没有长期性和严肃性。某些地方,一届政府可能大力推广物流园区的发展,出台了不少规划和措施,企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一旦政府换届,物流有可能被列为非重要产业,物流园区则面临搬迁,这对城市是一种破坏,对企业也是一种破坏。今后城市的物流园区规划一定要有持续性,才能保证物流企业的稳定性。
二是园区开发中的一些投机心理。前两年物流园区热,不少企业进入该领域,但是有很多并不着眼于物流业的长期发展,而是把目光放在土地的开发和升值。在园区建成之后,将店铺出售,并没有后期的经营管理,说白了就是“拿钱走人”。所以,《规划》的指导思想里开宗明义,要完善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体制,既对园区的开发进行监管,又对园区的后期运营进行监管。
三是一些物流园区的发开不是业内人士完成,导致很多基础设施不符合物流运行的基本要求。
最近两年来,有不少媒体报道物流园区的空置现象严重,甚至有“60%物流园区空置”的报道。实际上,物流园区的闲置并没有如此夸张,大部分物流园区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转。最近比较有名的是鄂尔多斯物流园区的空置,这也要分析原因。一是内蒙古土地辽阔,土地价格比较低;二是园区并没有建成;三是该园区并非物流人开发。这些物流园区只是以物流用地的名义,实施商业开发的策略。
相反的,用地难才是物流园区开发最大的困难之一,物流园区开发企业很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边缘获得土地。因此《规划》提出既要“严格空置园区数量和规模,防止盲目建设或以物流园区名义圈占土地”,又要“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需要尽快出台配套措施,也需要管理者的智慧。
改善开发主体经营环境
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开发企业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国外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普洛斯、盖世理等大型的跨国企业,而我国虽然出现了宇培、宝湾等企业,但现在仍难与之抗衡。究其原因是我国缺少出现大型物流园区开发企业的环境。
一是资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国金融资本急功近利,没有10%以上的利润,不愿意进入,而我国物流业普遍没有如此高的利润。此外,我国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折旧体系等,不支持快速回收资金。银行同样如此,没有丰厚的回报,很难将贷款向物流企业倾斜。民间资本也缺少化零为整的渠道,虽然国家近两年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但在大环境的背景下,实现有很大难度。而物流园区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长,资本的限制使其发展缓慢。
二是我国的企业体制问题。国有企业每年都有相应的营收、利润增长目标,如果将大量资本投入物流园区,当年获利的可能性极小,领导人的“椅子”可能坐不稳。开发物流园区的积极性必然不高。当然,国有企业中也不乏有魄力的企业,例如中国建材,在前些年顶住压力大量投入建设建材园区,终于实现了较好的盈利能力。而民营企业实力普遍比较弱,有没有良好的融资渠道,也不能大力开发物流园区。
反观国外环境则大相径庭。以普洛斯为例,在发展之初,使用国内养老基金,在经过前期积累之后,普洛斯上市,有了更加充足的资金。2008年经济危机时,普洛斯股价从20多美元降到两美元,不得不将中国、日本的资产出售给新加坡投资公司。2010年,被出售资产在新加坡重组上市,募集资金35亿美元,再次激发了活力。
外资物流投资商与国内部分物流投资商不同,没有投机心理,不会将物流用地变成商业用地。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地产开发商。这也是我比较赞成的发展模式。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创造物流园区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的环境,包括资本环境,也包括制度环境。因此《规划》也提出,要鼓励物流园区运营主体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各地也要适当放宽对物流园区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要求,鼓励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实际上,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资本进入物流行业的文件,但实际效果并不够理想。这与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顺的大环境有关。这种环境需要体制的逐渐改革来创造。
厘清政府职能
伴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变得尤其重要。在未来,我认为政府一定要厘清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做的是制定一个长期合理的规划、并为规划落实提供良好的外围条件,包括法规、标准、政策等,而不是指导企业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例如土地问题,政府可以决定企业开发哪块地以及开发方向,但不应干预开发的具体行为。举个例子,企业要建一个仓库,政府强制要求每亩地要达到一定的投资额度,这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再比如,跟政府关系好的企业能拿到地,关系不好的就拿不到地;或者由政府成立公司先拿到土地,然后其他物流企业再从该公司拿地,等于抬高地价。政府在流程方面要公开透明,不要以盈利或寻租为目的。
此外,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应该改变。例如,土地是物流园区的核心要素,在《规划》落实的过程中,国土部门要占主体地位。而一些国土部门的管理办法非常僵化或落伍。每个城市都有土地指标,包含商业、工业、物流等用地,管理部门为追求土地价值最高,往往将最大份额分给商业或者工业,而物流用地往往最少,但是需求量非常高,这就造成了物流用地难的现状。《规划》落实的过程中,主要是各地方政府推动,这需要各地方政府不断改变管理和服务模式,这样才能促进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