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评价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特征论文,图书馆论文,评价论文,目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71 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4.24.004 修回日期:2014-11-25 本文起止页码:25-3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以检索图书馆纸质资源为主的传统OPAC,已很难满足读者查找数字资源的需求。在搜索引擎、网络书商、Web2.0等大行其道的网络时代,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理念应运而生了。“不是目录、避免多数据库搜索、根据搜索结果提供服务、基于开放的思想而建立”[1],是对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理念的良好阐释。 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下一代图书馆目录开展了一些研究。S.Q.Yang和M.A.Hofmann以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特征为依据,评估了Koha、Evergreen两款开源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Voyager商业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指出Koha具有更多的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Voyager具有的特征数量最少,他们建议供应商应当停止继续提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OPAC,转而集中精力于更能体现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资源发现系统[2]。S.Q.Yang和K.Wagner以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特征为依据,评估了图书馆OPAC使用的7款开源软件和13款商业软件,指出开源软件在下一代图书馆目录上的表现更具革新性。另外,虽然资源发现系统具有较多的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但只有极少数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下一代图书馆目录[3]。S.Q.Yang和M.A.Hofmann以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为依据,评估了美国和加拿大260个学术图书馆使用的OPAC和资源发现系统情况,结果表明,16%的OPAC没有任何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高级特征,61%的OPAC只有1-5个特征,有6个或6个以上特征的都是资源发现系统[4]。 在我国也有一些与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相关的研究。陈艳、周馨介绍和比较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4家大学图书馆在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指出整合检索、相关度排序、人性化的用户界面、用户参与体验等方面是下一代图书馆目录仍有待完善的地方[5]。朱本军、聂华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探索与实践下一代图书馆界面的经验,指出在传统OPAC基础上改进实现的所谓OPAC2.0远不能替代下一代图书馆界面,同时指出了在下一代图书馆界面产品选型和部署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6]。靖培栋、赵丽春分析了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发展下一代目录的情况[7]。 目前,就国内外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研究来看,还缺乏像传统OPAC一样,依据一定准则、尺度来评判其功能优劣的研究。本文是文献[7]的继续与深化,依据相关文献概括出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作为一级指标,并根据37家国内外高水平图书馆实际发展下一代目录的情况,归纳出二级指标。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为指标赋予权重,权重的大小表明了这些图书馆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文献[7]的基础上将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概括为10个特征:一站式检索、查询词建议、页面内容全面、分面导航、相关度排序、FRBR化显示、每个页面提供检索入口、相关资源推荐、用户参与、RSS。将文献[7]中的查询词提示、拼写检查合并为查询词建议;增加了FRBR化显示,主要考虑到该特征聚合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载体格式等作为一条记录显示,方便用户查看。以这10个特征作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对部分图书馆的OPAC系统与资源发现系统进行调研访问,来确定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二级指标。调研图书馆对象的选择原则是:高水平大学图书馆、个别著名国家图书馆及城市图书馆。笔者的想法是高水平大学应该有一流的图书馆,其对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发展应该成为其他图书馆至少是同类图书馆努力的目标。选择的中、外图书馆个数基本对等且类型一致,国外图书馆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纽约图书馆、费城图书馆以及15家均处于福布斯和泰晤士报2013-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位的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使用的资源发现系统为WorldCat Local,无法访问,故未包含这两家图书馆,而顺次选择了均处于福布斯和泰晤士报排名前20位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国内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15家均处于2014年亚洲排名前16位且2014年中国大学排名前25位的大学图书馆,共计37家,这些图书馆及其OPAC系统与资源发现系统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这37家图书馆的OPAC系统和资源发现系统的调研访问,确定了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22个二级指标,最终形成了一套基于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3 指标权重的确定 鉴于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为10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从而建立评价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8]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同时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其核心在于构造针对同一级别指标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元素的值通常由相关领域专家给出。图书馆对各指标的发展程度不一样,指标的优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指标的重要性。本文中判断矩阵的值根据37家图书馆OPAC系统和资源发现系统实现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情况来确定。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基于表2可以建立层次分析法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视为目标层,10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层,二级指标所在的层次作为子准则层。 3.2 构造判断矩阵 在调研的37家图书馆中,包含19家国外图书馆、18家国内图书馆,有些图书馆既使用OPAC系统,也使用资源发现系统。 首先考虑各个图书馆实现一级、二级指标的情况,对于同时使用两种系统的图书馆,是否实现某个一级指标以实现该指标较好的系统为准,二级指标同时考虑两种系统。一站式检索、查询词建议、页面内容全面、分面导航、每个页面提供检索入口、用户参与这些一级指标有不同数量的二级指标,对各指标的实现认定,作如下规定:①一站式检索:纸质书与纸质期刊。②查询词建议:查询词提示或拼写检查。③页面内容全面:封面与摘要。④分面导航:出版日期与资源类型与作者。⑤每个页面提供检索入口:简单检索到高级检索的链接。⑥用户参与:评级或评论或标签。 根据上述规则,调研并统计具有各指标特征的图书馆数量,得到结果(见表3)。 对同一级别的指标,将数量两两求差,然后做归一化处理,再映射成Satty的1-9标度对应的数值[8]。形成7个判断矩阵,包含1个一级指标矩阵、6个二级指标矩阵。 3.3 计算各层次元素的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笔者利用Excel提供的求和函数Sum( )、计数函数Count( )、几何平均值函数Geomean( )、矩阵乘积函数Mmult( )[9],计算出了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即为相应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下面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10],通过计算,10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判断矩阵的CR值为0.011 4,二级指标对应于一站式检索、分面导航、用户参与、页面内容全面的4个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28 9、0.024 6、0.013 6、0.012 3。这5个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0,符合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因为每个页面提供检索入口和查询词建议都只有两项二级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一定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7个判断矩阵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4 计算组合权重及排序 根据(3)得到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二级指标相对于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总目标的权重即组合权重,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4 实证研究 4.1 评估与排名 以37家图书馆作为评价对象,对于使用两种系统的图书馆,一级指标的判断,以实现该指标较好的系统为准;二级指标的判断,则综合两种系统的情况。根据收集的数据,应用上文确定出的权重,计算各图书馆的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如表5所示。 4.2 结果分析 在37家图书馆中,有5家图书馆的得分在90分以上,23家图书馆的得分在80分以上,可见大部分图书馆较好地发展了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武汉大学图书馆、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得分不足60分。由前文的表1可知,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这5家图书馆仅使用OPAC系统而未采用资源发现系统。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是OPAC的未来发展方向,它的发展应当既继承传统OPAC系统的优点,又善于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OPAC的变革,以适应新时代下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各种类别图书馆从OPAC系统逐步过渡到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先发展与后发展的问题,而表1正是这种情况的一种反映。相应地,这5家图书馆的得分较低、排名靠后。 按照图书馆类别统计得分如表6所示。 就国家图书馆而言,国外的分数比国内高3.77分,国内外处于同一层次。就城市图书馆而言,国外的分数是国内的1.92倍,表明我国城市图书馆与国外城市图书馆在下一代图书馆目录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国外的分数仅高于国内0.36分,发展水平相当。整体来说,国外图书馆的平均得分为80.62,国内为75.07,我国在发展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4.3 讨论 评价模型中指标的不同权重说明了图书馆对下一代图书馆目录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最重视的3项指标是一站式检索、相关度排序和每个页面提供检索入口。一站式检索可以使用户通过统一的入口,检索图书馆多种资源,是下一代图书馆目录最重要的特征。相关度排序对用户快速获取有用资源影响较大。每个页面提供简单检索框,并附有到高级检索的链接,可以极大地简化用户操作。传统的OPAC通常只在检索首页提供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若用户对检索结果不满意,或是想开始新的检索时,不得不返回到检索首页,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分面导航与一站式检索相配合,完美地实现了从传统OPAC到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转换。网络时代,大部分用户受日常使用谷歌、百度搜索引擎的影响,习惯于直接在检索框中输入查询词检索资源。而传统OPAC在检索时,常常需要事先选定检索字段,这无异于远远落后同样实现检索功能的搜索引擎。由于图书馆包含不同时期各种载体格式的资源,若只有一站式检索,恐怕难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检索结果。分面导航就是允许用户在检索结果页面,根据检索需求从资源的出版日期、资源类型、作者、主题、馆藏地等多个维度属性精练检索结果。 页面内容全面要求在检索结果页面除了显示基本的书目信息外,还要显示资源的封面、摘要、目录、用户评论,这些信息易于帮助用户了解所查资源的内容。 查询词建议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网站普遍具备的功能,主要向用户提供查询词提示和拼写检查的功能,节省用户输入时间。 用户参与和RSS作为Web2.0时代的显著特征,同样可以在图书馆中发挥作用。图书馆可以借助用户对资源添加的评级、评论和标签信息,多方位地展示图书馆资源。另外,图书馆可利用RSS实现新书通报、读者预约书到馆通知、到期提醒等功能。 FRBR作为一种概念模型,对信息资源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运用FRBR理念,可以将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不同载体格式等资源聚合成一条信息显示给用户。参与调研的37家图书馆中只有13家图书馆实现了FRBR化显示,图书馆界关于该特征的实施还有待提升。 相关资源推荐类似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购买了A产品的用户,还购买了B产品”功能,是一种促进用户购买产品的营销方式。图书馆若提供“借阅过该书的读者还借阅了……”类似功能,则有益于促进读者阅读。参与调研的37家图书馆中仅有11家图书馆有此功能,而这11家图书馆实际上提供的是与用户输入的查询词相关的相似馆藏功能。相似馆藏仅以查询词与馆藏中的资源做匹配显示相关资源,完全没有考虑用户借阅行为这类信息。 在参与调研的37家图书馆中,有15家国内图书馆同时使用了OPAC和资源发现系统,而国外大部分图书馆都只采用了一种资源发现系统。从数据采集的结果来看,资源发现系统在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上的表现要显著优于传统OPAC。最早的资源发现系统是2007年OCLC的WorldCat Local,这表明国外的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完成了从传统OPAC到资源发现系统的转换,而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基本仍处于同时使用OPAC和资源发现系统的过渡时期。 5 结语 本文建立了基于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一个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权重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说明了其重要程度。本文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发展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水平进行了评估。 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根据37家图书馆发展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情况确定的,具有较好的客观性。指标的权重会因图书馆的不同选择而发生变化,对于像FRBR化显示这样处于发展阶段的指标,会因具有该特征的图书馆数量少而使该指标的权重较小。如果用于确定指标权重的图书馆有较高水平,得到的指标权重就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选择的图书馆多数为著名高校图书馆,几家公共图书馆,都属于著名的高水平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发展下一代图书馆目录的水平,是其他图书馆至少是同类图书馆应努力达到的。当然,权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权重可以重新确定,本文的意义在于提供了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而不是指标权重的大小。基于新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评价模型研究_图书馆论文
基于新一代图书馆目录特征的评价模型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